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变色龙 巧用细节描写 展现人物个性 【借鉴与提示】 《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名作,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发人深思的力量,不仅在于作者幽默辛辣的讽刺,而且在于作者以入木三分的文笔,在“变”与“不变”之中,维妙维肖地刻画了沙俄统治者的爪牙奥楚蔑洛夫的善于“变色”的丑态,揭露了他的走狗本性,从而鞭挞了沙俄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 为了充分展现奥楚蔑洛夫谄上骄下、见风使舵、惯  相似文献   

2.
李月同学问:《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如何理解?“奥楚蔑洛夫”,俄语这个词的本意是“疯癫的”,用它作姓有讽刺的意味。这篇小说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首饰匠被狗咬伤的事件的处理,反映了他看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卑鄙心理,同时也揭示了警察制度同人民的对立。在短短的时间内,奥楚蔑洛夫五次变色。开始他摆出一副貌似公正、严于执法的脸孔,企图招揽人心,决心要惩办狗的主人,但当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的态度马上起了变化,为狗作辩护:“它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接着巡  相似文献   

3.
<正>《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的内容很简单: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奥楚蔑洛夫过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的丑恶灵魂。小说人物富有代表性。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对达官贵人,甚至将军家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3.领会小说的幽默讽刺艺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变色龙图片,简要了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二、字词过关:读准字音契诃夫模样坎肩伶俐惦记不赖胚子恐吓戳三、概说故事1.请用一句话将故事讲述出来。明确: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的故事。2.请用一个字来点明这篇小说的核心(变)。  相似文献   

5.
<正>通常认为,《变色龙》讽刺的对象是奥楚蔑洛夫,他作为沙皇专制的走狗欺下媚上,抓住审判小狗的机会对席加洛夫将军极尽谄媚。但整体考察契诃夫的作品乃至聚焦其早期小说,我们发现无论从其小说的情绪化特征、取材对象、篇内的人物群像还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动作细节来看,很难说契诃夫在直接批判沙皇专制,而且对奥楚蔑洛夫的讽刺本身并不是目的。笔者认为,和其他作品一样,契诃夫始终关注普通人的尊严,《变色龙》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变色龙》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早期著名的短篇小说。如何掌握《变色龙》的取材、构思及主题意义,理解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就必须弄清楚它所涉及到的“六五四三二一”。奥楚蔑洛夫对狗的六种称呼。狗在文章中是一个活生生的道具,奥楚蔑洛夫对...  相似文献   

7.
《变色龙》和《制台见洋人》都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它们在写作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之处,尤其在讽喻方面,似有一脉相承之功,异曲同工之妙。 小说通过高度个性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神态深刻揭示了人物性格。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判断“狗咬人”一案中,以狗“是不是将军家的”作为唯一的依据,不断改变自己的“判定”,不断变  相似文献   

8.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善于借助细小的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著称。《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对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讽刺了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该文的赏析很多,但少有对文中“狗”的形象的细致分析。笔者认为文中的“狗”在小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试着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9.
在契诃夫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中,《变色龙》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这篇小说,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写的是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金银匠赫留金被一条小狗咬了手指头,引起巡官奥楚蔑洛夫的干预.事情微不足道,甚至有些滑稽可笑.可是,它并不同于当时流行的一些庸俗逗笑的故事.在这看似日常生活的笑话中,契词夫以其非凡的艺术才能,塑造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颇有深广意义的讽刺典型.在不足三千字的小小篇幅里,相当逼真,相当完整的刻划出一位见风驶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迎上压下的巡官的典型性格.通过这个人物,作者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俄国社会某些人的奴性进行辛辣的讽刺,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和某些本质.契诃夫给这篇作品起名叫《变色龙》就具有讽刺意味,可谓点睛之笔,它十分形象的概括了奥楚蔑洛夫性格特征.的确,奥楚蔑洛夫就是名符其实的“变色龙”,他善于随机应变,反复无常,象蜥  相似文献   

10.
《变色龙》写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的优秀短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寻常巷事的记述,无情地鞭挞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性、反动性,辛辣地讽刺了它维护沙皇专制、镇压人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中的“四”所谓“四”,是指作品进行讽刺的四个角度:一、小说题目的讽刺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它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止其他动物对自己的侵害。作者用这种动物为题来借喻讽刺小说里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善于变色。在断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知识 :《变色龙》乃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小说。本文写于 1 884年 ,当时俄国正处于俄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期。本文便是对这种恐怖的警察统治的揭露。二、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契诃夫。2 了解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 ,进一步理解小说的线索及其作用。三、教学重、难点 :1 课文的重点在于怎样通过线索来写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与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2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景物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的关系 ,以及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狗咬人事件时反复无常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第一课时一、…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3、学会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分析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并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一位教师讲<变色龙>,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 第一,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地点,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第二,与文本的人物对话,把自己当做奥楚蔑洛夫,想一想,奥楚蔑洛夫说那些话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他时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听一位老师教学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当学生通过跳读理清小说情节之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语言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怎样一个人。应该说,面对台下数千名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相当“给面子”的,一点也不怯场。先是放声朗读,再是讨论交流,接着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7.
王雅娟 《文教资料》2007,(20):93-94
《变色龙》是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一篇著名讽刺小说,在中国也可谓家喻户晓。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裁决小狗咬人一事,讽刺批判了沙皇俄国官僚制度下趋炎附势的奴性心理,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契诃夫的小说艺术一向以洗炼含蓄著称,在有限的篇幅中蕴涵极为丰富的内容。如此,当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解读《变色龙》时,就会发现它还在讲述一个"演戏"与"看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教例简述]备课思路:全课计划用两课时教读。第一节完成训练重点2: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第二节完成训练重点1: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第一课时一、教师导入: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一只“狗”的“地位”的变化,引出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以此来刻画  相似文献   

19.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善于借助细小的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著称。《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对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讽刺了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该文的赏析很多,但少  相似文献   

20.
凡是读过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的人,都对奥楚蔑洛夫和他的那件军大衣,留有深刻的印象.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对军大衣的设计与描写是深具匠心的.在作品中,正面写的是奥楚蔑洛夫一次又一次地“变色”的经过,侧面则写他穿着军大衣——脱下军大衣——穿上军大衣—裹紧军大衣的变化.契诃夫如此着力地描写军大衣,究竟有什么用意呢?或者说军大衣在作品中到底起了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