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创作不断升温,如何塑造英雄人物形象,满足现代处境下人们的心理需求成为对军旅作家的挑战.本文从若干代表性作品的人物形象出发,探讨新时期军旅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以解释新时期军旅文学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北村是新时期文学中有宗教情感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形式的先锋性实验转变到对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从热衷于小说技术的不断创新到宗教信念的“布道”,经历了新时期小说形式与意义的双重变革,试图在汉语小说里建立文学终极关怀的意义向度。  相似文献   

3.
后新潮小说对新时期文学最大的影响就是强化了一种陌生化效果。这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从新时期小说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后新潮作家以先锋的姿态将文学陌生化的运动推向了极致;其次,后新潮作家在借鉴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文学形式。马原、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各自发展了一套独特的陌生化方法,从而使近阶段文坛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创作领域,范小青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作家之一,她不仅以大量的小说创作实绩确证了自己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为广大的文学接受者不断扩展着审美阅读空间,更为众多文学批判专家提供了可资研究的文学文本,张德明先生的《范小青小说创作论》便是研究其小说文本的一本专述。本文试图通过对此专述的理性解读,以探寻作家批评的体系构建和批判圭臬。  相似文献   

5.
仫佬族文学创作,虽然其作家文学发展史并不长,但新时期以来仫佬族文学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领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诗歌创作有新突破,小说创作发展迅猛,散文创作引人注目,仫佬剧创作成就丰硕。仫佬族文学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创作数量不断增多,形成具有多元文化审美意识的文学群体,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批评方法,从原始主义文学形态这一特殊视角对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作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分析,认为新时期云南边地小说已取得突出成就,是50年代“经典性”边地小说之后的一丰碑,其成就甚至并不亚于50年代的小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作家们在表现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之时注重于文化学上的揭示与穿透,从而多侧面地反映了云南民族文化心理、精神风貌,使新时期边地小说的表现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著名作家黄尧小说风格的历时性流变过程,认为黄尧是一位文化型作家,他的小说具有崇尚原始本真,讴歌人的生命向力和描摹边地人生,讽喻小市民丑态的两种文学形态,也体现出作家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缺憾。从总体上说,黄尧的小说创作80年代是黄金时代,90年代是转型期,其艺术价值有所减弱,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的先锋性,体现在情节淡化、主题弱化与结构零散化;小说本体的自觉;传统文学、外国文学与民间文学三“打通”;作家、读者共同创作的“空白”论等四个方面。汪曾祺的创作具有重大的变革意义,正是王蒙与汪曾祺引领当代中国文学走出新时期,进入后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80年代的文化语境,分析了先锋小说作家们在80年代中后期对西方现代文学进行模仿的深层原因,并详细探讨了由此造成的先锋小说的文本特点。由于90年代整个文化大背景的转变和先锋小说作家们自觉的艺术选择,他们的创作产生了一种向本土化文化和生存境况回归的趋势,文章详细探讨了这些小说在叙事、人物和文化意识方面本土化回归的表现。这种现象是80年代和90年代整体文学发展趋势的具体的展现,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新时期文学整体发展态势的认识,也有助于对未来文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王蒙: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重要实践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许多作家运用意识流手法进行了小说创作,其中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意识流小说的首倡者与重要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以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起家的现代主义虽兴起于欧洲它国,但在英国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尤其是小说文类。英国现代主义小说作为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其发展过程中以表达独特的主题和表现对象,运用革新的形式和技巧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征,正是这些特点使得英国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小说作为扎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文学体裁,虽然起初只是街谈巷语,但随着题材的不断丰富和观察视角的多样化,尤其是对人及人欲的的关注,它融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并促进功能不断发生变化。从"小言小语"到志怪小说、唐传奇、话本小说再到章回小说,人欲因素的增多,促使小说逐渐形成自己的文体特色,在文坛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3.
《新小说》开创了一个以机器复制、报刊连载为主要特征的文艺杂志的时代,为中国小说的发表和传播找到了一条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途径,并直接促成了20世纪初期报章小说繁盛一时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主潮,一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呈现为多元化。回顾和反思新时期以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深入挖掘不同艺术形式背后的现实主义本体及现实主义精神,对于新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现实主义的发展展望,是必要且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文艺学的发展由来已久,我国文艺学的发展始于19世纪末,经过了古典文艺学时期、古典与现代文艺学过渡时期、现代文艺学时期、文艺学融合与多元化时期。文艺学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民间文化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当代文艺学趋于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新时期,对文艺学的发展和变迁进行回顾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农村小说创作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思想框架结构在农村小说创作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新时期以来,由于社会的转型及文学观念的更新,农村小说创作转向生活框架结构、家族模式结构、寓言式结构、现代派结构并存交叉的发展阶段,创作视角上也出现了由精英视角向权力视角、农民本位视角、多元混合视角的转变,昭示出创作理念在转型期农村小说裂变与冲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一些小说理论家,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比较与诠释,提出了许多很有创见性的_观点,如对“类同与差异”的诠释、“接受与影响”的研究等。这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及小说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研究明清小说理论,可以探求这一理论探索的新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78年文学评奖是新时期文学制度现代化探索的重要面向,也是极具文学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重大事件。新时期以来,继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奖之后,逐渐设立的针对各种体裁的全国性文学评奖,无疑都是文学评奖制度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1978年文学评奖制度对新时期文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同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相比,当代文学尚未建构起相对稳定的学科形态。主要原因是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潮化"以及由此形成的狗熊掰棒子式的否定性思维。治本的策略是建构文学史的科学评价标准体系。它是一种"大文学观",其基本内涵,一是在历史发展和中西文化浑融的宏阔背景上考察当代文学的自然生成形态,把握其发展走向,二是以开阔的心胸承认文学的多本质性和多形态性,三是牢牢把握文学史发展中的艺术创新性。以此标准对当代文学进行整合性思考,包括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整合,十七年、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整合以及新时期各种文学思潮的整合,便可比较准确地把握当代文学发展基本脉络和流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论文由分析《今天》如何想象"自我"为"悲剧英雄"、如何指认"世界"为"他者"入手,描述《今天》的文学立场与文学主张.在此基础上,把《今天》纳入"新时期"的文学格局之中,梳理《今天》作为"同人刊物"如何应对自身的规范化、秩序化,如何面对"伤痕文学"这一新时期"第一个重要成规",如何应对主流文学规范.以《今天》为中心,从这样的三重规范入手,深入新时期文学话语秩序的内部,尝试着还原"新时期文学"如何建构与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