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代先蚕礼举行的时间一般在季春吉巳日,地点和祭品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异,这显示了唐朝统治者对古礼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唐代先蚕礼的变化反映了唐代礼制之间的继承与沿革。先蚕礼还是政治角逐中的有力工具,往往被干政欲望强烈的皇后用来扩大自己的政治势力,宣示权威。  相似文献   

2.
《嫘祖祭典》是流传在西平县民间祭祀先蚕嫘祖的典章。追流溯源当与历代官方提倡置公桑、劝农桑、祭祀嫘祖同出一脉。对于祖宗崇拜和敬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集中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先祖的尊崇和赞颂,也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之必然。  相似文献   

3.
明代先医祭祀的命运颇显曲折,主要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一是洪武四年,朱元璋出于维护道统、抬升儒学的需要,废黜了三皇通祀;二是嘉靖朝,因朱厚熜喜好、礼制改革、医学发展等因素的合力作用,先医复入祀典。明代先医祭礼既有对元代的延续,也呈现出一定的革新与变动。整体而言,明代先医祭祀的演变,除受政治影响外,背后也隐藏着儒学与医学的博弈,其变迁轨迹亦是医学地位从抬升到回归技艺的写照。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稳定的思想结构。它系统反映时代所赋予的教育目标和使命,而以某种既定观念和思维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是面向将要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所先行具备的思想要素、预存立场和期待图景的总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和依据,它规约着思想政治教育何所依、何所向、何所为。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对思想政治教育方略的制定、更新和实施给以必要的理论准备.有利于在实践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人浸泡在化之中,化渗透在人的精神骨髓之内。观众欣赏作品的好坏、真实与否的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化的标准。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由于诸多的不同元素相互交织,融合成一个民族特有的化心理结构。中国化从伦理出发,伦理化使中国化注重人际关系,追求人生境界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显然不同于西方的追求无限,在这样的化制约下,中国观众有着独特的先在结构中的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与探索     
《早期教育》2007,(3):5-5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历史性决定了理解的历史性。我们理解任何东西的意识,在理解之前都不是一片空白,它决定和制约着我们在理解时进行着某种自觉和不自觉的意识,这是他的“先在结构”理论,即是先要有这方面的相关心理基础结构,才能有理解这种心理活动产生。反思我自身的文化教育,艺术修养等,都和美术无关,更别说是儿童美术相关的积淀,对儿童绘画在敏感力、想像力、感觉体验等心理结构方面也是一片空白,难怪儿子对我嗤之鼻,嘲笑我看不懂他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7.
“先设”是指说话者在说出某个特定句子时所作的假设,它与说话者、话语、命题及语境密切相关,是与说话人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先设是句子本身具有的一层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看,先设是说话人的预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先占制度的历史、性质以及构成要件,阐释正是因为我国缺少这一制度,才导致了实践中出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先占越来越成为法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我国需要在未来设置先占制度,以更好地维护先占人利益,实现物品价值,促进社会稳定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观众在欣赏电影作品时,都会不自觉地接受先在结构的影响。显然,社会性与时代性是影视文化研究不能回避的课题。当时代气息渗透于先在结构,观众在选择、感受、欣赏、评判一部电影作品时就不可避免地带上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是缔约人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定附随义务或先合同义务给缔约相对人所造成的损失而应依法承担的民事责任。始于德国法学家耶林(Von Jhering)提出的“缔约上过失”的缔约过失责任理论,虽然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发展各不相同,但两大法系都注意到合同订立前的预备性协议阶段,认为基于信赖应该赋予当事人一定的义务,即先合同义务。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发展在某种意叉上,反映了合同法本身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客家研究的蓬勃发展,台湾客家族群特有的"义民爷信仰"也受到重视。目前台湾有关义民爷信仰的研究,主要还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争论义民在台湾历史的定位,以及林爽文事件中有关客家义民军的史料,甚至于因为不同的族群立场,对义民爷信仰有不同的解读。从宗教信仰的角度,探讨义民爷信仰的神格及其变迁,一般客家民众如何看待义民爷信仰及参与义民爷信仰的情形等,仍然有研究的必要。本研究讨论关于义民爷信仰的神格变迁争议,援用渡边欣雄的理论阐释"神、鬼、祖先"的动态变化逻辑,并且了解信徒如何看待义民爷;借用宗教人类学有关"祭祀圈"的研究成果,检视义民爷信仰的发展和检视祭祀圈概念本身是否有其限制;从苗栗客家义民庙的实际田野观察,探讨义民爷信仰的仪式特色。  相似文献   

12.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五臧山经》是古代巫师祭祀山神的祀典记录,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祭山祀礼没有特定的时间,祭品简单且大体相同,祭祀仪式与程序简省,祀礼亦无明显的等级差别,它反映出了古时祭山祀礼的古朴特征。至今一些偏远地区仍然保留着这一风俗,这是远古民间祭祀的现代遗存。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价值观、工作需求及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黄道婆历史记忆有着不同的解读.政府因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名人效应塑造文化品牌,以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学者因学术研究及本土利益需求,站在不同立场诠释着黄道婆文化;而民众仅对黄道婆是否存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集体记忆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并在互动和交往中得以建构。黄道婆是上海人集体记忆中的一部分。随着棉纺织业在上海发展的需要,黄道婆的角色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构了不同的集体记忆,产生了地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最"萌"文物鸮卣在网上走红,成为社会上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青铜器是"宗庙重器",卣作为礼器中的酒器,将其形象塑造为鸮的形象,是因为鸮是神圣女神、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战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各地商人的塑神、祀神等行为 ,无不体现着地方文化的斑斓色彩、折射出地方历史的特殊发展内涵。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云南地方民族商人 ,和内地商人一样祈福于财神、关公等一般神灵的同时 ,也把寻求精神慰藉的目光投向了本乡本土的传统信仰习俗 ,反映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在这些商人身上的深深烙印。同时 ,商人借助参与重构地方祀神仪式的契机 ,造成了近代滇西北地区一些独特的社会变迁景象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国时期城乡土地庙仍到处可见,但以往较少从民俗学视角研究该时期的城市土地庙,更很少有人研究城市土地庙与地权的关系,然而,民国时期北京内城土地庙是值得拓展研究的一个个案。这项研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民国时期政府监督管理下的北京内城土地庙土地和寺庙空间的管理分配、土地庙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政府与市民合作利用土地庙的方式等。近半个世纪城市土地庙大都被拆除,因此利用田野作业方法开展民俗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变迁以思想、器物与制度的变迁为重要标志,而思想、器物与制度最终归属于文化。黄道婆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巨大贡献及其民间身份与精神,决定了她在海南历史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继续揭示黄道婆的文化价值,其意义在于激励、提升社会各界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促进传统文化保护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