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习的重点 1.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必须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复习时,要突出抓好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1.列关系式提中间问题。例如:“和平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6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解答时从分析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导学生进—步分析关系式,三年级人数题中已经告诉,四年级人数题中没有告诉,那么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就  相似文献   

2.
请先看学生解题中的两个例子: 1.“四年级同学拾柴220千克,三年级同学拾柴202千克。三年级同学再拾多少千克就跟四年级同学拾的一样多?”(六年制第四册第46页第14题) 几位同学把题目看了又看,不知如何做。下课后,我把这几位同学请到面前,把问句改成“四年级同学拾柴比三年级多多少”、“三年级同学拾柴比四年级少多少”、“两个年级拾柴相差多少”,问学生会不会做,同学们不约而同回答:“会做。”2.一位老师教学两次归一应用题:“一个林场用喷雾器给树喷药,2台喷雾器4小时喷100棵。照这样计算,5台喷雾器6小时可以喷多少棵?”(六年制第九册第45页例  相似文献   

3.
连除应用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学生学习时有一定困难。但用两种思路解答连除应用题,既有助于学生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立足于思维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下面就谈谈教学“连除应用题”时“引入”和“新授”两个环节的设计。一、引入。补充一个条件或问题,使它成为一步计算的除法应用题。1.三年级90个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他们平均分成两队,?2.三年级90个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每队有…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学一年级算术所学的应用题,是最基本的,是以后学习复杂的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应当让学生切实掌握。一年级应用题主要有“求一共”、“求剩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两数相差多少”和一般乘法应用题以及两步计算应用题等内容。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在各种类型应用题讲完以后,如果分单元让学生进行练习,一般都作得较正确,但当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出题时,往往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在解答时就会乱碰,这反映了学生并没有把知识灵活而牢固地学到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各种类型应用题讲完后,就采用了归类分析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弄通弄懂这些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有关用加法计算的应用题归纳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例如:(1)小明早上写了40个字,晚上写了30个字,这天他一共写了多少个字?  相似文献   

5.
小学五年制数学第三册应用题复习的重点是份总关系、相差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以及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一、通过复习整理,使学生认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份总关系应用题的复习,可以联系实际,搞清乘、除的意义和相互联系。例如:“每个同学擦6块玻璃,4个同学擦了几块玻璃?”要求学生列式,讲算理,再将上题改为“每个同学擦( )块玻璃,4个同学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简单应用题的基本训练,为学习两步应用题提供有利条件。1.补充简单应用题问题的训练。简单应用题要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如果只知道条件,就要补充问题。如:四年级有学生180人,五年级有学生2000人,_____? 可以补充两种不同的问题:(1)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2)五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或:四年级比五年级少多少人?)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条件和问题的联系,为用综合法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  相似文献   

7.
一、引发兴趣灵活思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此,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来引发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连加应用题”。我出示例题:“同学们做操,小明前面站3个同学,后面站5个同学,这队一共站几个同学做操?”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上台,边听“健康歌”边表演,以下学生边看边数,每人轮流,明确答案。接着让学生画图列式计算:小明画○,前面站3人画△,后面站5人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照图写数列式:3+1+5=9(个)。最后提问:“1…  相似文献   

8.
孩子康乐园     
主持人,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近段时间,我心里有一个疙瘩一直解不开。那就是,自从我当上了班长之后,苦恼就接踵而来,我发现班级里的同学根本不听我的。我给您举个例子:有一天下午,我们班在上自习课,有几个男同学围坐在一起,旁若无人的大声讨论数学题,其他同学很有意见。于是,我大声对他们说:“你们小点声,好不好?这样会影响别人学习的!”那几个同学不屑一顾地说:“到底谁的声音大?我们在讨论问题。也不看看你自己,嗓门比谁都高!”,这类的事情还有几件。我心里想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本册在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使应用题教学开始实现第二次“飞跃”(一步到两步是第一次飞跃)。在教学中,应加强对比,促进知识的内化。)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说出求下列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及数量关系式:①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②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③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出示准备题: ①新镇小学三年级有160人,四年级有114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师:小结板书:160+114=274(人),[三年级的人数]+[四年级的人数]=…  相似文献   

10.
有些教师在教学多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如两步计算应用题,总是先出示两道一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轻松解答后再拼成例题。持这种观点的老师认为,学生有了准备题作“桥”,于是能顺利地解答新的例题。殊不知,多步计算应用题并非是由几道相关联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简单结合而成,因为其数量关系复杂了许多,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多出了一个或几个“中间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中间问题”才能顺利解题。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将多步应用题“拆”成多个一步计算应用题的本领,才能抓住“寻找中间问题”这一关键。如果老师用长期的“合”替代了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1.
务必巧置疑     
要提高一堂课的教学效率、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教师务必巧置疑。怎样设计问题?我的做法是: 一、所提问题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课的开始,教师有意创设强烈的求知环境,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如饥似渴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二年级的数学课,在教学“比……多(少)”的应用题时,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日:“姐姐今年12岁,比妹妹大3岁,比妈妈小25岁,妹妹今年几岁?妈妈今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三年级数学教材与二年级相比,难点多,坡度大。例如:(1)多位数的四则运算很复杂,一道题需经多次计算,只要其中一步出错,就会导致全题出错。(2)低年级的应用题比较简单,题材大多取材于实际生活,学生熟知,较易理解;而三年级的应用题很复杂,题材已扩大到生产、流通等其他领域,学生感到陌生,较不易理解。 二、应用题内容很复杂,多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是重点,综合运用明显增强,与低年级相比,坡度较大。 作为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对教材以上几方面的特点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若没有及时突破“难点多”、“坡度大”这两个大关,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我儿子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挺自觉的,平时在家也挺懂事,可是就是不爱提问题,在学校不问老师和同学,在家也不问我们。请问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孩子提问题呢?福建石狮沈小倩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发现问题,对于正在学习成长的孩子实在是太重要了,它不仅能为孩子添上知识增长和想象飞翔的翅膀,而且能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使学习变成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让学习成为“快乐之旅”“、开心辞典”。为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家长应在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一、鼓励孩子“敢问”敢于提问题的孩子应该肯定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他也许会…  相似文献   

14.
为使学生迅速理解和掌握“求百分率”应用题的解法,教学时我自己设计、编写了两个例题: 例1。甲数是20,乙数是4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例2。金盆小学五年级有学生40人,四年级有学生34人。四年  相似文献   

15.
我去年教五年级三班的数学,全班56人。四年级第二期期末考试成绩人平58.4分,32人不及格,占全班人数的57%,与同年级最高分数的班比,相差22.2分。为了摸清学生知识底子,我在班上进行了四查:一查概念、法则、公式清不清,二查计算准不准,三查应用题的理解力强不强,四查书写格式对不对。同时分析数学质量低的原因。针对学生实际,我除了加强中差生思想工作,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外,狠抓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个别辅导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讲授新课化难为易讲“工程问题”,中差生的畏难情绪很大。为了解除思想障碍,上课开始,我假设有一堆肥重2000斤,请两个差生估计,自己一次能挑多少斤(一生说50斤,一生说40斤)提问:每次都挑同样的重量,各需挑多  相似文献   

16.
包含除法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一步计算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刚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在乘法应用题和等分除法应用题学习中,对每份数、份数、总数之间的关系已比较熟悉,因此可以从这三量的关系出发,讲解包含除法应用题,教学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回忆数量关系指名板演如下两题: 1.1个盘里放2个桃,3个盘里放几个桃? 2.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有几个桃? 板演后,要同学根据题意,分析计算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其中第二题可这样提问学生:①这题为什  相似文献   

17.
任小平 《甘肃教育》2006,(9B):50-50
一、引发兴趣灵活思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此,我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来引发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例如,教学一年级数学“连加应用题”。我出示例题:“同学们做操,小明前面站3个同学,后面站5个同学.这队一共站几个同学做操?”先让学生根据题意上台,边听“健康歌”边表演.以下学生边看边数,每人轮流.明确答案。  相似文献   

18.
(一)任课教师:工农讲师郑林先(大队会计)专职教师郑元龙(二)教课内容:五年级算术百分数总结课(三)目的要求: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百分数在三大斗争中的用途;②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和工农讲师在三大斗争中应用百分数的事实,批判林彪鼓吹“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教育学生向工农兵学习,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③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三种类型应用题的特点、计算方法和彼此联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专职教师板书:1.复习百分数三种类型的基本内容.教师说:“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百分数的应用题有哪几种类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扳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就必须摸清教学现状,以便提出改进措施。为此,我教研室曾对全区应用题教学现状作了摸底调查。(二)做法。分年级定内容,分学校定时间,分步数定标准。在不复习的情况下统一试题进行调查。具体做法是:①按整、小数应用题的阶段性,分别了解一、二年级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对三年级调查;二、三年级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对四年级调查;三、四、五年级的多步计算应用题,对六年级调查。②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将数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领域。新教材没有单独设立应用题教学单元,而是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这两个内容出现了解决问题的教学,或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单元。笔者比较过苏教版一至四年级新、老教材上的这些内容。如老教材四年级上册集中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和相遇应用题,新教材四年级上册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而四年级下册在“混合运算”单元中又安排部分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