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习惯,写作时缺乏素材;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践,远离学生生命主体情感抒发的需要.关注学生生活,将写作由"教学之需"转化为学生的"生活之需",变"被写作"为"主动写作",应松开命题的"金箍",调整写作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改变封闭式的写作方式,更新批改与讲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理的"过程式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两种过程.一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二是学生领会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过程.本文着重于后一种,即对学生学习过程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3.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4.
论电大"中心教研组"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大的"中心教研组"是中央电大在教学过程中,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形成的一种教学研究协作体,是"大教研室"理念的一种物化体现.电大的教学过程是由各级电大共同完成的,所谓"大教研室",就是把全国电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从教学全过程考虑和实施教学工作.按照"大教研室"理念成立的"中心教研组",其运行机制与传统高校的"教研室"形式完全不同,主要体现在"开放性"、"竞争性"、"流动性"和"发展性"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多设计几个"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既利于学生由浅入深洞察教学之奥妙,又利于学生由此及彼想象数学之严密;既是教学中的一种"铺垫",更是后续学习中的一种起步.学生真正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生成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学中的"台阶"设计看似微乎其微,其实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考试,尤其是毕业考试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系着教学工作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这些年来经过老师们的不懈探索,小学语文毕业试卷的面貌已有了一些改观.但从总体上看,还缺乏实质性的变化.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如:题目零散,缺乏整合;题意单向,缺乏空间;孤立封闭,缺乏融通;平淡枯燥,缺乏趣味;要求一统,缺乏弹性;涵盖不足,缺乏广度:形式单一,缺乏变化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毕业考试命题方面学校的自主权越来越大,我们完全可以对毕业试卷从内容到形式来一次"洗心革面",在探寻的过程中求得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来的.它是一种学习之前的引导性材料,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学习者能够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组织者"即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使用的"重点前置"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组织者"的设计方式.  相似文献   

8.
路政建设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道路并非越直越好,适当增加转弯是一种科学的做法,原因在于笔直的道路往往促成车速太快,"一滑而过"的效应不仅造成路边"景点"的流失,而且削弱司机的注意力和操作能力,并滋生其惰性心理.教学工作也是如此,如果将教学过程设置得面面俱到、自然顺畅,学生无需多加思索,即可一蹴而就;或者即便设置了"障碍",但由于教学进度太快,没有留下跨越"障碍"的余地,也就容易使许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无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此现象称为教学过程中的"滑过"现象.  相似文献   

9.
十全十美的东西,世上是没有的."缺憾"就是生活,具有永远的魅力;"缺憾"也是一种教育教学的资源,教育因"缺憾"而变得生动、精彩、丰富.遭遇几次不同的"难堪",也可以说是"缺憾",这些"缺憾"给我的教育教学生涯带来精彩的感悟.  相似文献   

10.
林婷 《数学教学研究》2021,(3):27-30,67
"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本文以"函数的概念"教学为例,探索了概念教学中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创设"真实情境",引领学生深度参与;体验概念生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体悟基本思想方法,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后记",亦称"教学反思""教后感""授课心得",它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也是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它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克服教学中的干扰因子;有助于找出教学设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加深对课程标准的领会、教材的理解和教法的改革的力度.可以说, "教后记"是教学技能升华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教后记即"教学后记",也称"授课心得"教后感",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自我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改进,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我一直坚持写"教后记",发觉对促进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能力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教学需要真实,也需要艺术,但教学艺术不是纯表演的艺术.如果执教者只是把"彩排"时预设的教案作为一种程式,像放幻灯片一样机械播放,缺乏应有的课堂应变和生成,这样的"彩排"应该坚决予以摒弃.如果把"彩排"当做研究,作为校本培训的载体、提升教师素养的平台、学校教学常规的管理手段,那么,通过"彩排",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加大理论的深度,增强说服力 深刻的理论性是"两课"教学的"魂".理论最有说服力,也最有震撼力,理论能直达人们的心灵.富于哲理的讲课能使人振聋发聩、茅塞顿开,产生学习的愉悦感."两课"教学显得苍白无力的根本原因在于理论的不深入.多年来,"两课"教学习惯于讲解现成的结论,缺乏深入透彻的理论分析,热衷于讲"应然",不善于讲"实然",失去了其应有的理论魅力.  相似文献   

15.
前段时间,听几位教师同上一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课"复式统计表",感觉教师对例题教学一晃而过,学生只是在轻而易举的看表、填表、读表的"流水线"中平淡无味地度过一节课,缺乏"复式"教学的滋味.至于"为什么要制成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是怎样形成的"等深层问题却缺乏基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糊涂"艺术是指教师在清楚明白的心境下,遵循化学教学艺术的特点,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故意装"糊涂",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获得问题解决的教学艺术.它有多重价值,其具体策略有:创设悖论,巧装"糊涂";故引"歧途",澄清糊涂;巧妙埋伏,感悟"糊涂";捕捉时机,意外"糊涂",并遵循相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孙思为 《海外英语》2020,(6):158-160
写作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难点,写作教学方法一直都是学界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比研究过程教学法与新理论产出导向法,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师生角色三个方面分析比较两个教学法.研究发现,在教学理念上,两种方法都重视"关键能力"和"学用一体",但存在看重"输入"与强调"输出"的区别;在教学方法上,两者都强调语言运用,但有着"非选择性学习"与"选择性学习"的不同观点;在师生角色上,两者都认为师生是评价过程的主体,但两种教学法之间存在"学生中心"与"学习中心"的差异.基于对比,研究指出,相较于过程教学法,产出导向法更符合中国大学外语写作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立场下,对"教书育人"的解读大相径庭.既有的研究和认识缺乏一种动态生成的整体观,主要表现为"分工论"等同论"和"可有可无论".基于关系思维的关系性、过程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征和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对"教书育人"进行重新审视和整体解读,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皆可获致新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9.
胡齐国 《教育与职业》2007,(29):139-140
虽然政治教材枯燥乏味,但政治课教学又以明理为基本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课堂学习效率低.在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五步教学法",能有效改变目前课堂学习状况,提高学习效率,落实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创新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是教育改革长足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透视当前中学教育,一种可以称之为"伪创新"的教学现象,渐已凸现出来.这种"伪创新"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领会创新教育的精神实质,缺乏系统的创新理论和必要的创新经验,为创新而创新所导致的创新教育失效或效果不明显的一种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