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旨在具体研究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和表现性艺术中的不同显现方式。这种创作个性在再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人物塑造上;在表现性艺术中主要显现在情志抒发上。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特征(典型)和情感类型(意境)能够集中地表现出艺术家创作个性的独特风貌。透过作品的再现与表现来返观艺术家的自身素质和审美心态,可以更多地发现艺术家的精神个体性与作品形象内涵的对应性联系。  相似文献   

2.
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独特性,本质性的东西--形式.它是艺术家自身生活在心灵深处深刻体悟后有感而发的表现,需要艺术家通过将线与颜色和点巧妙的布于画面,有意味的形式的作品才能从给定的现实中分离、撤退、异化出来.  相似文献   

3.
什么叫风格?《辞海》曰: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即为风格。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描绘形象、表现手  相似文献   

4.
荆川  代璐  罗惠 《华章》2009,(22)
通过自己平时学习生活的积累所产生的对艺术的认识,提出艺术家的自我状态是支配艺术创作的关键,甚至是艺术创作原动力的观点.通过什么是我认为的艺术、什么是艺术家的自我状态、艺术家的敏感个性、感性的艺术创作过程以及一些艺术家的个例等方面,论证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美术中的很多思维创造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但美术作品又不全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在反映生活的同时,总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态度。优秀的艺术家总是关注社会生活,关爱自然环境,在创作中表现自己的个性。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少数专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歌曲《嘉陵江上》的文本研读,从作品一度创作的角度,走进词曲作者的创作视野;以沈洋、吴雁泽、黎信昌艺术家二度创作的演唱版本为研究个案,把声乐歌唱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揭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特征,通过分析歌唱家自身因素的差异、歌唱声部、发声方法、咬字、乐句划分、歌唱技术、艺术表现力等从而呈现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精神展示,感人的魅力并非脱离现实而获得.艺术的选择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具体形象组合为画面的形式结构,艺术家的精神因素必须通过审美表现外化于形式.艺术的博大首先应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博大的胸怀,艺术思维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容量.这是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8.
儿童水墨画教学应摒弃传统的成人化训练模式。从兴趣和活动出发。通过水墨语言大胆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现出儿童独特的个性及审美情趣,让他们在艺术的殿堂中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的封建教权、宗教幽灵在文艺复兴之初还在作怪。人文主义艺术家以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的自由、理性的至上和人性的全面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们创作的共同特点。艺术家们从人间生活出发,创作出美的艺术作品,让人们领悟到真正的“天堂”不是在天国,而是在人间。尽管他们大多是借宗教题材来表现,但实际上是与现实生活分不开的,真实的世界和活人的个性是艺术家们描绘的对象。  相似文献   

10.
舞蹈演员的舞台经验与生活经验的呼应,是艺术家对自身经验和情感与生活的融合,发自内心的艺术创作,最终塑造出具有独特创造性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把观众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使生活绽放异彩。演员作为创作的主体,不断充实思想与发展自身素质,舞蹈表演与舞台表演值得每个舞蹈演员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水彩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艺术个性进行培养与引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艺术表现个性,是一个重要而棘手的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教师在水彩画教学中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水彩画的艺术特征,坚持规范教学与个性发挥统一、专业基础和技能与个性表现统一、学生个性与表现方式统一、理论修养与个性培养统一的原则。只有通过对水彩语言的研究与探索、对大师作品的学习与研究、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发现、对个性优势和潜力的寻找等主要途径与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水彩画教学的个性教学与引导。  相似文献   

12.
教师应逐步更新教学理念,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结构进行调整,在对学生强调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应开发学生的艺术个性,要让学生逐步探索自己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问题,合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现代主义的象征,它的产生是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联系在一起的。商品化的形式在文化、艺术等领域无处不在,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里走出来,艺术品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这种文化的商品化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后现代语境之中,中国的影像文化也迅速地改变着自己的形象,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美学个性,去迎合大众的商品消费。电影和电视作为影像文化的主体最容易感受到这种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在正负两方面。因此,我们在以更开放的立场去拓宽学术视野的同时,也要探索后现代语境所带来的种种新问题,并呈现在反映我们真实生活图景的影像文化中。  相似文献   

14.
京派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与聚合同20年代末中国政治中心南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疏离现实政治,立足化创造的价值本位,营造心远地偏精神世界的人生选择密切相关。京派知识分子所寄身的大学为他们提供了相对避世、自由、宽松的化环境,浓郁的学术氛围及优裕的生活条件,使之形成了埋头经营“自己的园地”,追求人生艺术化以维护自我个性完整的生活姿态与化性格。  相似文献   

15.
向本贵是我国当代著名苗族作家。他的乡土小说不但忠实地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注意刻画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与描写精彩感人的生活细节,而且着力于乡土特色的渲染,注意将浓郁的乡风民俗描写与民族的审美趣味融合在一起,从而呈现了自己鲜明的创作个性,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6.
民族美术创作的根在生活中,必须首先加深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参照,以自己独特的情感流露,形成既是时代的又是民族的个性化的创作。民族美术教育应经常开展命题创作竞赛,上好社会实践课,走进自己的民族生活空间中汲取营养,追寻精神内涵的深入发展是当今民族美术创作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views of death in the ideas of Kierkegaard and Heidegger to discuss the educational meaning of death and the direction of death education. What both thinkers have in common is, first, that death is not universal, but that each individual is independently aware of his or her own death. Second, both thinkers observe that we should face death and suffer from anxiety or despair, a kind of existential limitation, which serves as an opportunity for real existence. Third, both thinkers observe that individuals can transform their lives and create an opportunity to renew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people or things around them through their existential insights into death. Dea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viewpoints of the two thinkers should first awaken each individual to his or her own authenticity and individuality by means of the associative perception of life and death. Second, each student should actively face the ‘crisis of death’ without circumventing it or escaping from it, thus, learn to have a sincere attitude toward one’s own lif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o this en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various educational materials related to death for regular subject curriculum and non-subject experience activities to induce students to ask existential questions and to reflect on them on their own.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给我国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和影响。中华文化是血脉,是基石。我们要牢固中华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坚持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坚持爱国成才的教育目标,拓展人才成长、事业成功的空间;我们要发展个性,培养团队精神,发挥个人的潜能、优势,提供良好育人环境,指引人才健康成长,实现最能展示人才优势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国家和文化氛围之中,但作者都以敏锐的观察力,超前的思想意识,象征的艺术手法,正视自己的社会和时代,冷静地思考人生,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幻灭”特征,显示出作家高超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画基础教学在传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保护和发挥其自由个性,指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处理生活与技巧的关系,深入生活,精研技能,调动思维,展开想象,创造出鲜活生动富有典型和表现力的艺术形象。总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生活、技巧和创作诸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调整好教学状态,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优秀的美术教育人才的重要步骤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