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披露了所谓“纸馅包子”的社会丑闻.援引“业内人士”爆的猛料:废纸箱搅碎连同肥猪肉一起制成“肉包馅”.为强化“真实性”.播出中有记者暗访的“制作过程”。许多网站、报纸和电视台纷纷刊播.海外传媒也抓住此事大做中国“食品问题”的文章。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在抽检全市23家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后经北京市各有关部门联手调查,认定“纸馅包子”新闻为虚假报道.是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訾北佳一手策划自编自导的。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8日,率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訾北佳暗访北京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北京电视台以及负责报道该新闻的记者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不久有关部门便发现该新闻纯粹是记者自编自演的新闻,形势急转直下,北京电视台成为风口浪尖上的批评对象,有关领导被处理,而始作俑者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纸馅包子”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污染了中国纯洁的传媒生态,引发我们对中国新闻业激烈竞争和市场效益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纸馅做的包子》节目,被许多媒体转载,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经有关部门调查,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京城“纸馅包子”,是彻头彻尾自我炮制的虚假新闻。导演这起“闹剧”的北京电视台稿用记者訾北佳目前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处罚金1000元。2007年上半年,从所谓“蕉癌”、“毒香蕉”事件的发生,到《纸馅做的包子》粉墨登场,虚假新闻的产生,正如中国记协通报所言,“严重败坏了国家的声誉,严重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违背了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无论是“毒香蕉”假新闻的传播,还是“纸馅包子”登台,除了新闻媒体内部管理制度、审稿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度尚有欠缺外,  相似文献   

4.
北京电视台7月8日在《透明度》栏目中所播的“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由是,新闻行业在“新闻报道失实”的词语中,又流行一个“新闻造假”。什么是新闻报道失实,什么又是新闻造假呢?它们究竟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5.
罗建华 《新闻记者》2007,(12):38-41
2007年夏天,北京电视台聘用人员炮制的一个“纸包子”新闻露了“馅”,引发新闻界对现有媒体用工体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李俊 《新闻窗》2007,(6):37-38
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成了虚假新闻的代名词,也为新闻界树立了一个警示牌,一些媒体称他是新闻界的一大耻辱,影响深远。对于新闻从业人员来说,“纸馅包子”事件有许多的经验教训可取。笔者从事新闻采访工作有10年,对如何杜绝假新闻,在采访中有—些教训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时统宇 《视听界》2007,(5):108-108
“纸馅包子”露馅不久,在北京电视台制片人培训班讲课时,我说到为什么会有“纸馅包子”?万恶之源是收视率!大家还给我鼓了掌。  相似文献   

8.
欧东衢 《新闻窗》2007,(6):90-91
2007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虽然还没有评出,但毫无疑问,发生在今年7月的北京“纸馅包子”事件将会成为今年最大的假新闻事件。从7月8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纸做的包子”,到7月18日北京电视台为这起假新闻事件公开向社会公众道歉,短短的10天里,  相似文献   

9.
信息·数字     
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7月23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一事发出通报。通报指出,"纸馅包子"这起虚假  相似文献   

10.
今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以"纸做的包子"为题,播出了记者暗访朝阳区一无照加工"纸箱馅包子"的节目。节目一经播出,各媒体、网站争相转载,引起轩然大波。北京工商、食品安全部门对该报道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彻底检查,均没有发现"纸馅包子"。北京警方成立专案组全力核查此事,于7月18日初步查明事实真相——该报道系北京电视台聘用记者訾北佳等炮制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纸馅做的包子)责任人被严处》。应该说,对《纸馅做的包子》责任人处理是严的、得当的、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曾如中宣部等三部门在通报中所说,《纸馅做的包子》“消息播出后,经多家媒体转载转播,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转载转播的媒体,对这条虚假新闻在国内外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起了掮风点火、助纣为虐的极坏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23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的问题,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通报。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子出售的假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管理     
《传媒》2007,(8):4-4
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新闻发出通报;我国将大力实施数字出版战略;“百种优秀期刊进连队”捐赠活动启动;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启动;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刻的。本文拟从成因及对策两方面,浅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如何防范虚假新闻。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2007,(12):40-40
2007年7月8目,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纸做的包子”报道,称通过暗访,在朝阳区东四环附近的早点铺中,发现有用废纸箱和肥猪肉做馅的小笼包。该报道经北京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转播,又被国内各大网络媒体、境外媒体广泛转载,一时间引起群情激愤。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一则《北京惊现“纸箱馅包子”》的虚假新闻震惊了中国新闻界,创作者叫做訾北佳。当年8月12日,訾北佳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因新闻造假被判刑,訾北佳可谓中国记者第一人。  相似文献   

17.
曾经轰动全国的“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的炮制者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已于2007年8月12日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虽然时隔两年,但是“纸箱馅包子”忽悠全国人民的记忆却是抹不去的,变换形式的“纸馅包子”依旧令读者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8.
月度大事     
《传媒》2007,(8)
管理中宣部等就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新闻发出通报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广电厅(局)、新闻出版局,中央各主要新闻单位发出通报:7月8日,北京电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2007,(9):79-80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23日就北京电视台播发虚假新闻发出通报。 通报指出,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播出了题为《纸做的包子》的虚假新闻。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北京市某区一些黑加工点使用废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20.
坚守社会责任是中国电视的第一要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统宇 《视听界》2007,(5):9-11
最近,电视界的两件事引起了舆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是北京电视台的“纸馅包子”事件,二是重庆电视台的《第一次心动》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