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尼克松“水门事件”之后,不论这个世界出了什么新鲜事儿。新闻记者都喜欢一哄而上.以“XX门”来报道。克林顿的风流韵事叫“拉链门”.女演员阿娇被偷拍叫“艳照门”,恒源祥推出生肖广告叫“广告门”.菲尔普斯吸食大麻叫“大麻门”、博尔特进迪厅叫“艳舞门”.还有许许多多的这“门”,那“门”。在我看来.都有些“邪门儿”。  相似文献   

2.
冯菲 《大观周刊》2012,(16):223-224
语文教学课堂需要“预设”,而实际教学中往往被“预设”束缚,老师总是想法设法把学生“引”进“预设”中来,这就冲淡了课堂上师生真正意义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堂课的经历,让老师和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生成”带来的阅读教学的新境界。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预设,还要充分重视和巧妙利用课堂生成的种种机会,追求更加优质、鲜活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我赞赏“悦读”这个理念,它可以理解为“快乐悦读”。无声的“阅”和有声的“读”,涵盖着快读、略读和精读,并具有“推究事物意义”的含义,二者合成一词,意味着“阅读”是从文字作品中获取和加工信息的精神劳动。古人有青灯黄卷,悬梁刺股等“苦读”故事,如今阅读条件好多了,有识之士把同音的“阅”字换成“悦”字,意在营造读者的良好心境,使阅读活动变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审美愉悦:使单纯的阅读技术升华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悦读”情怀,其内涵确实深厚得多,高雅得多。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大鱼沉底,小鱼浮面。要捉大鱼,必须进人深水。否则,只能捉小鱼、小虾。新闻记常把抓新闻比作抓鱼,常有抓住了一条“鲜鱼”、“大鱼”、“活鱼”之说。然而,真正有价值的、能被称之为“鲜鱼”、“大鱼”、“活鱼”的新闻,又何尚不是隐藏在最基层纷繁复杂的生产生活之中?翻开新中国的新闻史,有多少优秀新闻作品不  相似文献   

5.
黄刚 《兰台世界》2001,(12):20-20
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了全而阐述。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起跑线上的宣言书,同时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和行动指南。当前,如何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提高认识,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人才也有了各行各业的标准。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对其中的佼佼者,即所谓人才,自然也有业内的评说。何谓编辑人才呢?答案因人而异,概括言之,论述的重点似乎都离不开人的“头”、“眼”、“口”、“手”这四大感官。  相似文献   

7.
“予”与“预”是两个常用字,均已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但是有些人写稿或编稿时,因分不清两个字的区别,常常出现以“予”代“预”的情况,如将“预先”、“预算”、“预支”写作“予先”、“予算”、“予支”。其实这两个字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赵光  李宏宽 《新闻传播》2006,(10):47-47
艾丰先生在讲到新闻语言时,在提出了“新闻语言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的问题时给了肯定回答,即:新闻语言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它应该具备“真诚”的素质。 新闻语言为什么要“真” 大家都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鲜”是新闻存在的价值,这两点是新闻最基本、最核心的特点,这不是某个人的规定,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这里讲到的“新鲜”,主要是由新闻的内容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所有的学院都急于成为大学,所有大学都恨不得成为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所有的学生一进校门就被要求成为综合性的人才。这不仅使许多“胸无大志”的青少年丧失了成长的快乐,也导致了所谓“凭浪费”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黄岩 《记者摇篮》2010,(5):14-14
2009年,辽宁日报“进家庭、进报亭”,这是党报史无前例的改革举措.辽报走市场,体育新闻是最接近市场前沿阵地的改版的报道领域:面向市场,要有“卖点”和利于“传播”,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一张进家庭、进报亭的报纸还要有“看点”,版面好看与否,是否第一眼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对能否吸引阅读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1.
石翼 《军事记者》2005,(7):69-69
“来”和“去”是我们写稿时常用的两个字,但从学员的来稿看,许多同志将这两个字用错了。当然,有些人是由于粗枝大叶造成,也有些人属于不懂得这两个字的不同用法。这里,先举几个来稿中的例子——  相似文献   

12.
全国性的出版物市场“扫黄”“打非”工作,已经进行了十三年,可以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认识,却还存在不少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扫黄”“打非”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为此,有必要对这些误区进行分辨,使人们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理论思维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以此指导和研究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更大的成绩。误区之一:认为“扫黄”“打非”工作成效不大…  相似文献   

13.
2004年5月50日,某报的校样一版头条大标题及内中均出现了“城乡结合部”的字样。校对将其改正为“城乡接合部”,但责编以“《现汉》查不到词条,读不接受”为由否定了校对的意见,导致“城乡结合部”见报。其实,校对的改动是正确的,也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小的时候,每当自己惹了“祸”,当爹的总是不问前因后果就先揍一顿屁股;过后当娘的又疼心疼肝地给揉那屁股。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揉屁股”的新闻报道是会经常出现的,不过往往是“爹”“娘”身份合一。譬如,今天甲地因严重私挖乱采,造成重大污染而被新闻媒体曝光;几天后,新闻媒体又报道说,甲地如何吸取教训,全力以赴抓整改,目前环境污染问题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2009年8月24日,星期一,北京。齐振明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永定桥附近的国家信访局接待司。齐是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信访助理,此前一天,他接到上级部门的电话,有6个村民因举报村里的账目问题进了京,要求一定要“劝回来”。  相似文献   

16.
近一年来,申报争进“211工程”已成为全国许多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211工程”正式实施,在高教界及全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同时也给高校图书馆带来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张港 《新闻三昧》2005,(9):44-44
现在,“人士”与“位”这两个词用得越来越多了,但也越来越滥了。  相似文献   

18.
吴生华 《视听纵横》2005,(6):101-102
人们一般认为:播音员是没有“话语权”的,而主持人因为在话筒前实现了自主说话,因而实现了话语权的回归。而在传统的概念当中.又是没有主持人的。只有“有稿播音”和“无稿播音”的划分,事实上.所谓的“无稿播音”就是脱稿主持。但这样的一个概念,倒为我们研究主持人的“话语权”提供了一条路径,从话语权来分析,“有稿播音”实际上是“说话权”和“把关权”分离的.编辑行使了话语内容的“把关权”.而播音员则承担了把字转变成口语的“说话权”.  相似文献   

19.
其实“进念二十面体”早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剧团.这些成员不但代表了香港相当一部分文化精莫的存在状态,甚至很大程度影响了香港的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在中国学术中是“西学”之一种,于是经济学博士们面临着的种种批评之一便是“食洋不化”。殊不知这“化西入中”的工作多么艰难,以致必须从原初的语言开始“化”,才可能发掘出由化差异所造成的学术传统的分殊。界定了“分殊”才有可能“融合”。有了这么一个看法,虽不通“旧学”,仍难免跃跃欲试。萌生了要在中国实行“经济学的语言学转向”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