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慈禧是中国近代史上不能忽略的人物,她曾经三次垂帘听政,操控清末的政权,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作为一个女人,她在勾心斗角,杀机四伏的皇宫里凭借自己的技巧终达权力巅峰;作为皇太后她在男权世界里纵横捭阖,操权柄于股掌之中;作为晚清王朝最高统治者,她不仅要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更要应付国内日薄西山摇摇欲坠的局面。她百般挣扎,却难挽颓势。慈禧到底经历了怎样不同寻常的一生,她又是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数千年未见之变局”呢?  相似文献   

2.
一个记者,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和认可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要得到观众的敬佩,更非易事。然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记者徐滔,却是一位让许多观众喜欢并且敬佩的记者。徐滔在做政法记者的11年时间中,曾经套上白大褂混进现场采访;曾经化装成旅客采访火车站前的票贩子;曾经假扮成疑难病患者给传单诊所曝光;曾经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一次次随警作战。如果说政法领域是和平年代中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政法记者就是奔波在战场上的战地记者。徐滔始终认为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报道怎么去感动别人。正是抱着这种爱岗敬业、勇于献身的精…  相似文献   

3.
刘楚 《传媒》2002,(5):45-47
记者徐滔 徐滔,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制片人、主持人,同时也是一位记者。 在作为政法记者十年时间中,徐滔曾经套上白大褂混进现场采访;她曾经化装成旅客采访火车站前的票贩子;她曾经假扮成疑难病患者给传单诊所曝光;她曾经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一次次随警作  相似文献   

4.
徐滔在作为政法记者的11年时闻中,曾经套上白大褂混进现场采访;曾经化装成旅客采访火车站前的票贩子;曾假扮成疑难病患者给传单诊所曝光;曾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一次次随警作战。徐滔始终认为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报道无法去感动别人。正是抱着这种爱岗敬业、敢于献身的精神,她一次次深入险境,单兵突破,拿下一个又一个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5.
宽恕的力量     
利比里亚的女总统瑟利夫,在未当上总统之前,曾经三次流亡几内亚。每一次走在流亡的路上,她都在想,有朝一日必将卷土重来,搞垮她的政敌,使曾经让她饱尝艰辛的人也尝一尝颠沛流离的滋味。但一次不平凡的经历改变了她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徐滔.是中国数以万计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中非常独特的一位.她是法制节目主持人.但享有“荣誉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她视职业为事业.倾注生命和心智.一往无前地工作并幸福着。她的节目曾经5次获中国新闻奖、连续三年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闻一等奖.28岁时即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2002年又获得中国中青年记者的最高奖——范长江新闻奖;  相似文献   

7.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无法忽略的名字;她曾经集对女性所有能想象的赞美于一身;她的名字前永远跟着一长串大家熟知的党政名流。现在她说,我不想再做他们的附属了  相似文献   

8.
贾彧 《中国广播》2004,(10):6-8
采访奥运会回来,我一直想找张希腊的图片给电脑做屏保。然而,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曾经有人说,如果只用一张图片代表希腊,那一定是帕提侬神庙;如果出一本图片集展示希腊,那帕提侬神庙一定是封面。然而,2004年的这个夏天,当雅典迎接久违的奥运回家,又将送她去北京的时候,在一个中国记者眼中,帕提侬神庙不再是希腊惟一的首选画面。  相似文献   

9.
从中央电视台“荣事达”杯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沈冰是一个追求较高境界的人,她有自己对“境界”一词的界定:那就是细水常流式的长期修炼。关于阅历 她从耀眼的阳光中走进来,个头高挑,一袭粉衣,有着一张不施粉黛的清新面孔和一种婉约含蓄的典雅气质。这就是沈冰了,比镜头前还要美丽。 一场主持人大赛,让人们认识了她。这个年龄不大,刚刚大学毕业还未过25岁生日,却有着较为丰富的阅历的女孩,在短短的大学四年中,以一种青春昂扬的姿态,不断向自己的梦想靠近。她学的是财会,做的是记者,而今又入主央视的品牌栏目《对话》;曾经…  相似文献   

10.
基因突变     
先要说明,她的基因用显微镜也看不出有半分经商的蛛丝马迹。她妈妈是纺织工人,下岗后在居委会做干部劝人家庭和睦按时交卫生费;她爸是厂里的工会主席,从前总组织单位舞会给单身男女同志一个认识的机会,现在每月收职工五块钱负责每半年发一次洗发水沐浴露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11.
恒岳 《航空档案》2007,(6):88-94
“如果她是丑的,那么她是英国的;如果她是怪的,那么她是法国的;如果她又丑又怪,那么她一定是苏联的……”这是曾在航空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谬语。二次大战中生产以鱼类命名的海军飞机著称的英国老牌飞机制造公司费尔雷,在上一世纪50年代初曾经对超音速飞行器进行过自己大胆的尝试。尽管设计理念截然不同,这些飞行器却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采用了三角翼布局。尽管FD.1和FD.2均未能达到量产阶段,后者却因为刷新了每小时1000英里以上飞行速度世界纪录给费尔雷公司乃至整个英国航空工业带来了可观的声誉,而由其发展而来的BAC221更成为了日后举世瞩目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的鼻祖。  相似文献   

12.
爱人的心     
他爱上那个女孩的情形,仿佛一个小从前的一女孩曾经是他的学生,在很年轻的外她的沉静温柔仿佛能够包容一切。作他们间是很普通的关系,她仰尊敬而体贴。而他看她,只是很普通甚至因为她并不很出色,没有问题出在他的一次长达半年的出差。她细心地也许是也并没有特别的但他还是着了  相似文献   

13.
走出围城     
走出围城敬一丹,申家宁这世界上,太多的人活着只是为了活着;她却要活出一种节奏,一种生命的韵律。她不怕改变。这圈里,太多的人干事只是满足于“干着”;她却说,干就得干出个样来。于是,她有了自己的个性:一个不愿当主持人的主持人;一个有着“记者心态”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概念不科学宋建武“新闻自由”是我国新闻界习用已久的一个概念,与这个概念相关的问题,一直是新闻界的“热门话题”。笔者在学习研究中;曾经感觉到“新闻自由”概念不够准确;难以严格界定,近日读到喻权域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关于这一问题的观点,更引发了笔...  相似文献   

15.
文良安 《新闻天地》2005,(5):39-41,59
赵小琼,这个名字正在湘西自治州广大干部群众中传诵着。她的事迹,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生动的教材;报告会上,她的事迹让许多人潸然泪下,泣不成声;远在北京的中残联领导,接到她去世的消息悲恸不已,忘不了“半个身子”的她一次次赴京汇报的动人情景。而吉首乡五里牌村党支部书记还在念叨:“你带领我们种的沙田柚已结果了,你还没尝一口……”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中曾经记载过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将叫吴起,他带兵攻打中山国时,军队中有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流着脓血,吴起看到后就用自己的嘴给这个战士吮吸脓血,士兵非常感动;都愿意为他勇敢作战。有一次,他又为伤员吮吸脓血,一个伤兵的母亲看到后反而哭泣起来,人们问她:“吴起大将这样爱护你的儿子,你为什么还哭啊?”这位伤兵的母亲说:“吴起曾给他的父亲吮吸过创伤的脓血,他的父亲就战死了,现在我的这个儿子又要战死了,所以我才哭呀!” 这个伤兵的母亲的类比犯了“不相类”的毛病。她的思维过程是机械的类比…  相似文献   

17.
张曾 《新闻世界》2005,(11):23-25
她是一名荣誉满身的世界冠军,21岁征战欧洲一举成名;她是一个“大玩家”,30年痴迷“玩枪”,“玩”出了27块国家级以上金牌;她是一个桃李满天下的军校女教头,5年调教出1000名“百步穿杨”的神枪手;  相似文献   

18.
罗琦归来     
万凡 《新闻天地》2004,(6):56-58
音乐殿堂里,她是忠实而虔诚的信徒。为了追求极致,她敢于做一朵昙花,用她脆弱的心灵来托起这极致的美丽曾经风风雨雨.流落他乡.痛苦浸透她的流浪。尽管寂寞,凄凉,罗琦的信念永远不会倒下。在灵魂迷失的世界,所有美丽转瞬即逝,只有伤痛是真实,只有坚强是睢一。冥冥中,她听到有个声音:回来……回来……用泪水把黑夜照亮,洗去灵魂的迷茫;用生命和梦想,燃烧这瞬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一言 《出版参考》2004,(3):10-10
她站在台上,不时地挥舞着她的双手;仰着头,脖子伸得好长好长,与她尖尖的下巴扯成一条直线;她的嘴张着,眼睛眯成一条线,带点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尔她口中也会依依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基本上她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得大叫一声,伸出右手,用  相似文献   

20.
永远有多远     
唐聪 《湖北档案》2005,(5):30-30
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张歌碟.那张歌碟是红霞送给我的,里面有一首我和她共同珍爱的歌《永远有多远》。红霞是我的堂妹,一个聪明俏丽的女孩子,有着明螺的笑容和坚韧的性格;她是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车祸中离开我们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听过那首歌,那首我和她部非常喜欢的《永远有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