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是苏童小说的主要特质,苏童笔下的女性始终充满着悲剧色彩,她们常表现为母性的丧失、对男权的依赖、同性的戕害与自我的放弃。女性自身的弱点是女性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男权文化则是女性悲剧产生的根源。要想摆脱这种宿命式的悲剧,女性更需要从观念上转变,以独立的性别群体追求人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2.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苏童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江南青年才子们那梦幻感伤的叙事风格,其小说中的许多女性形象曾一度填补了当代文学中刻画女性性格缺乏心理深度的空白,女性在他的笔下显现出富有魅力和意味的侧面。苏童小说中的“红粉情结”,已经引起评论界的关注,本文试从以下童年经验、地域环境和流派影响几个方面探讨苏童小说中这一情结的成因,以期能够更进一步的理解其创作中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苏童是当代小说界的瞩目人物,他的小说以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先锋化的写作姿态,赢得文坛的一片喝彩。但最为令人惊叹的是他对于女性异乎寻常的关注和想象,苏童从女性的视角,用女人的心理去写女人,通过对女性世界、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理的描摹,在小说里汇聚了许多文学作品中未曾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因此被小说界戏称为"红粉杀手"。身处男性中心文化中的女性,被  相似文献   

5.
苏童的《妻妾成群》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大家庭中的女性的悲剧故事。本文从《妻妾成群》的文本入手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揭示女性悲剧的起源,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男权文化的压迫和禁锢,另一方面,是女性自身的不能自觉。正是这两个原因,造就了封建社会中无法突围的女人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6.
张玲 《文教资料》2008,(28):174-176
作家苏童的小说带给读者一种深深的悲剧感.他以独特的方式和艺术手法赋予了小说一种独特的悲剧性,神秘主义和宿命论使作品中几乎充满了浓郁的恐惧和死亡的气息.本文从死亡意识、历史的角度以及独特的意象文学图式来探讨作品中所渗透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别有意味的色彩语言——苏童小说语言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8.
色彩运用是苏童小说世界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认为色彩的陌生化使用是苏童创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以文本为对象,具体分析了苏童小说色彩语言的意味。苏童对色彩的使用已经具有现代色彩意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对事物色彩的简单描摹,他突破了传统色彩意义,在描绘色彩时,甚至将客观事物色彩进行改变,融入主观的感觉。究其原因,这与苏童的创作心理、童年的生活环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9.
苏童于1989年发表的《妻妾成群》被认为是其先锋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随着《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蜚声海内外,对于小说《妻妾成群》的评论文章也铺天盖地而来。然而,别人看《妻妾成群》都只看到了女性的悲剧,本人却从苏童隐晦的叙事中窥见了男性的悲剧。本文拟对《妻妾成群》中陈佐千及其儿子飞浦这两个人物入手分析在妻妾成群的旧式家庭中,男性的痛苦与悲剧。  相似文献   

10.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对色彩具有高度的把握能力,在她的作品中,色彩描绘对主题烘托起了很大作用。《十八春》是张爱玲长篇创作的顶峰。本文以《十八春》为例,从小说中人物的衣着以及周围环境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曼桢、曼璐这对姐妹的女性形象,进而透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蜚声当代文坛的作家苏童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美丽但病态的女性形象,她们大致可归为淫荡、阴毒、长舌庸俗三类,解读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可穿透苏童潜意识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以苏童小说在社会上引起的轰动效应,其思想中渗透的男权中心意识势必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阻碍我国女性主义的健康发展及我国两性和谐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在苏童的小说中,男性一直以颓靡消沉的形象示人,他们身上总是充满了物欲、色欲和暴虐,这些男性形象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斥着欲望的男性世界。苏童在对男性形象进行刻画、对男性世界进行叙述的同时,深入挖掘了人性等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探讨了部分人类的悲剧以及罪恶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常静 《文教资料》2007,(35):39-41
哈代是英国文学中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家,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而他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女性身后隐藏的并非是作者特殊的世界观,而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悲剧就是必然的。哈代通过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对现实、伦理、道德进行严厉的抨击。  相似文献   

15.
张莹 《语文知识》2009,(3):33-35
《白雪猪头》和《人民的鱼》是苏童发表于2002年的两篇小说。小说展现了物质贫乏年代百姓的生活现实和生活智慧,塑造了一些鲜活的平民女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隐匿了先锋色彩而向现实靠拢,让我们看到进入新世纪的苏童创作上的一次温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小说创作是他阐述女性思想的重要方面.他笔下的人物丰富多样.尤为突出的是对女性个性、思想的描写。其对女性形象刻画分为两个来源:一是农村妇女形象,一是知识女性形象。鲁迅揭示出女性在旧中国中的悲剧命运,探求女性未来生活发展之路。本文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等女性形象的分析和评论.从而概括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所特有的三个基本思想主题:首先.爱——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关爱;其次.死亡——生命无辜的毁灭;再次,反抗——对来自一切方面的对生命奴役残害以及这些女性对此所发自灵魂的绝望抗争。三个基本思想主题之间相互交融,构成了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宏观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妻妾成群》,电影对原著做出了一定的改动。电影中的"红灯笼"意象、南北风俗的转变和颂莲形象的变化,更加强烈地控诉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禁锢。电影通过色彩与音乐的交融,形成了强烈的感观冲击,从而刻画了封建礼教制度下女性人物的悲剧形象,通过大家族女性形象之间的明争暗斗,从而批判了封建男权和礼教,艺术高度与思想深度并存,电影票房与观众口碑齐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寻苏童的长篇小说《米》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从女性身份的层面来审视《米》中的女性形象,小说中女性所承担的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身份都出现迷失、分裂,在一定程度上,女性特质出现异化;其次是从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方式来探究《米》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在《米》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反抗性和自身对男性的依附性也矛盾交织于一体,使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了更加复杂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滁州学院学报》2015,(6):31-3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分别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和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对女性的解读。笔者从中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这一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后发现:其相同点为中西悲剧意识本质内涵相同、悲剧人物性格缺陷相同和悲剧性结局相同;不同点为冲突根源不同和冲突处理不同。对读者理解中西小说女性悲剧以及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