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到了高年级,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智力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发展孩子智力的热情有增无减。然而,由于不了解智力由哪些因素构成,又表现在哪些方面,不少家长就盲目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分数上,以为分数高就是智力发展良好。这样的结果是不能真正发展孩子的智力的,甚至还可能抑制孩子的智力发展。因此,家长对孩子在高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一定要重视几个问题。一、数学成绩等于数学能力吗?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的数学成绩好就等于数学能力发展好吗?不一定。因为数的能力包含的因素很复杂,其中有两点是小学高年级数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一是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刘永花 《成才之路》2014,(21):34-34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大多数人眼里这部分学生成绩较低、素质教差,很多还是问题少年。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比那些所谓的优等生需要更多理解、需要更多支持、需要更多的“爱”。对于他们的“差”,我们更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一、家长多“爱”他们一点点 近年来,周围的家长都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从小让小孩多识几个字,多背几首诗词,会做多少道数学题,认为这个是最为要紧的。多少年来,家长对智力教育也重视了,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训练班等。家长重视自己孩子的学习教育,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是无可厚非的,作为父母谁不希望孩子掌握的知识多、成绩好,谁不希望孩子聪明啊!但是,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忽视了对自己孩子的个性发展教育。个别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梦想的延续,而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失望、抱怨,随后加之孩子的便是冷眼、辱骂、甚至是责罚,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就会找个出VI去释放,许多孩子的“差”就源于学生家长的“压”。  相似文献   

3.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学业成绩的重视程度已经达到了历史之最,然而对孩子情绪智力的发展却关心甚少,或者根本不知道情绪智力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所谓情绪智力,是指对情绪加以理解、表达和有效调节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让我们更容易  相似文献   

4.
范丰梅 《家长》2014,(11):36-36
正只有学习时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心才越静,学习效率才越高。相信家长们没少为孩子学习不认真、不积极、不专心的态度而伤神,因为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效率,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呢?一、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来说,家长的学习、生活态度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家长在家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态度的熏陶,自己  相似文献   

5.
周青 《考试周刊》2012,(75):59-59
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较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其共同的表现是不能掌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数学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有些原本成绩还不错也加入到了数学学困生的行列.无论在什么样的学校或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一个群体。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成为了数学学困生?一、家庭环境问题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长的家庭教育来完成的,家长对子女的成长起着引导、示范的作用。有的数学学困生的家长本身就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中有的忙于做生意,有的在外打工.有的贪图享受.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或完全不过问。而现在的电视、电脑等对孩子的诱惑又特别大,使得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将很多精力放在了学习之外,逐渐成为数学学困生。  相似文献   

6.
问:我的孩子面色发黄、无精打采、医生说可能是贫血,但检查出来孩子血色素11,那我的孩子应该不是贫血吧?答:不对。铁是不可缺少的造血元素,轻微的铁缺乏家长不易察觉, 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肯定会有影响,铁缺乏到一定程度才会表现出贫血症状。血色素11我们认为不理想,应该给孩子进行常规补血,对缺铁问题家长千万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7.
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我曾经设计了几个问题,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如:孩子的学习怎样?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么?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什么?你怎样教育你的孩子?190个家长中,16%的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兴趣不断提高。72%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考出很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的教师,即使是偶尔掌打或体罚孩子,均会阻碍幼儿的智力发育。 英国科学家通过对900名年龄1~4岁孩子的调查研究后得出结论:即使是每两周轻微体罚孩子1次,对孩子也会产生影响。同时,科学家相信,那些从没有受过或很少遭体罚的孩子,其智力发育要好得多,原因是家长采用教导的方式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正误是非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的教育,重视孩子的成绩,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开始关心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本文简单地讨论了学困生的教育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问:我的孩子面色发黄、无精打采,医生说可能是贫血,但检查出来孩子血色素11,那我的孩子应该不是贫血吧? 答:不对。铁是不可缺少的造血元素,轻微的铁缺乏家长不易察觉,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肯定会有影响,铁缺乏到一定程度才会表现出贫血症状。血色素11我们认为不理想,应该给孩子进行常规补血,对缺铁问题家长千万不能轻视。  相似文献   

11.
马祥勇 《班主任》2014,(7):50-51
马祥勇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不可取,但也不能说就完全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降低了对我们教育者的要求。因为懂教育的人都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它包含德智体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成绩作为智力发展的一个指标,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家长没有对孩子其他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前,很多家长促进孩子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只是给孩子买大量的辅导资料。事实上,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在童年满怀兴趣地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在为孩子提供日常的学习机会,在孩子试图掌握新的技能、理解新的概念时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孩子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2014,(7)
正案例"成绩"不是唯一,但也不客忽视马祥勇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不可取,但也不能说就完全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是降低了对我们教育者的要求。因为懂教育的人都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它包含德智体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而成绩作为智力发展的一个指标,只是我们教育目标的一个方面。家长没有对孩子其他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三、家长教育子女的“三观”不正确。一个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学校教育、自我教育中逐步形成的,家长作为子女的启蒙教育者,其“三观”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现阶段部分家长的头脑中,拜金主义思想较重,人生理想和信念淡漠,放弃了自己在事业上的追求,把孩子当作自己某种人生的寄托,自己则时常泡在麻将和吃喝之中,这种颓废的人生观是对孩子最恶劣的身教。四、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视道德品质教育。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考分和在班里的名次,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品质差一点关系不大。久而…  相似文献   

15.
从教十余年,所教班级中总有“差生”存在。造成“差生”学习不良的因素有许多,这里仅从家庭因素谈起。一、家长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引起了重视,在如何实现孩子学业成绩提高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而一部分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要孩子入了学,学好学孬是学校的事),对孩子的学业很少过问,只忙于做生意挣钱,疏于辅导孩子,从而使孩子放松了学习。这些家长由于思想认识的偏颇,起不到“家庭辅导员”的作用,其家教水平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势必影响到孩子的学业成绩。二、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所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的指定学校,我校的非昆山籍学生比例高达98.8%。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成绩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次调研,意在研究在小学阶段,在同等教育条件下,外来务工家长的责任意识、教养方式与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试图帮助家长提高责任心,以此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业成绩。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为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四年级一个班、六年级一个班,以及这些学生的家长(其中98%为外来务工者)。2、研究步骤1、前期调查(时间为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1)问卷调查: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其家长相关信息、对孩子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2)成绩调查:以学生平时作业、期末测试成绩为依据,由该班任课老师填写。2、后期分析(时间为2013年8月)三、结果与分析本次共下发调查问卷93份,收到有效问卷9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四年级学生49名,综合优秀人数为25人;六年级学生44人,综合优秀人数有15人。以下为问卷题目分析:1、你的家里能为你准备必要的学习费用和学习用品吗?(见表一)注:括弧中数据为各个选项中的优秀人数,下同。从该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家长能够满足孩子学习上物质的需要。但也有个别家长连孩子起码的学习用品也不能提供,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极少关心,而据了解,这两个学生也恰恰是学习习惯和成绩都极差的。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对子女责任意识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绩。2、你在家学习时,你父母是否在一旁督促或辅导?(见表二)由表2可以看出,外来务工家长能够经常辅导或督促孩子学习的并不多,大部分家长只是偶尔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将两个年级进行比较,也可以看出:年级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子女较小时,父母关心其学习的比例相对较高。另外,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不难发现:家长经常辅导的学生成绩优秀人数达65%以上,而家长很少辅导的学生优秀率只有26%左右。另外还有几个家长从不辅导的学生,根据班主任反映,其中成绩优秀的几个孩子的自觉性很高,家长虽不辅导但也采用其他方式鼓励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与学生的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3、父母对你不自觉的学习态度通常采取何种方式?(见表三)对孩子不自觉的学习态度,超过一半的家长能够晓之以理。孩子年龄较小时,很多父母还会陪同一起学习,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更多采用的是讲道理的方式。在各个选项中,父母"讲道理"的学生成绩优秀率相对较高,可见家长教养方式的区别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一定的影响。再看,在被父母"责骂"的四年级学生中,成绩达到优秀的有5人,占55.56%,而在六年级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只有2人,只占22.23%。可见学生处在低中年段时,家长的责骂对孩子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督促作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的责骂就逐渐失去效力。4、当父母发现你的成绩下降后,他们的做法是?(见表四)面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大部分家长比较理性,能够帮着分析退步原因,并且制定计划措施,然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取了训斥或打骂的办法。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学业成绩:选"A"的学生中成绩优秀人数有30人,优秀率达46.88%,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的是9人,优秀率为33.33%。再看,在选"B"的13名四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是7人,优秀率为53.85%,而在选"B"的14名六年级学生中,优秀人数只有2人,优秀率仅为14.29%。通过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而同一方式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则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5、父母经常在什么时候与你交流?(见表五)从该统计表看出,60%左右的家长经常在吃完饭或睡觉前与孩子进行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是比较关心的。但也有30%左右的家长对孩子的责任意识不强,与子女缺乏沟通,只是偶尔想到时才说几句甚至根本没空说。结合学生学业成绩有如下发现:选"A"的学生中有优秀人数27人,优秀率为49.09%,选"B"的学生中成绩优秀者有6人,优秀率为50%,但选"C"、"D"的综合优秀率仅为26.92%,由此可见家长与孩子"交流"的重要性。再看,在六年级学生中,选"A"的学生成绩优秀率为45.83%,但选"C"的优秀率只有18.75%。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显得愈加重要。四、讨论与建议在我们这类专门接收外来务工者子女的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学校孤军奋战,很大比例的家长则成为了旁观者甚至漠不关心——许多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作及自身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子女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关心,往往认为父母只要赚钱供子女读书,让孩子吃饱穿暖即可,教育孩子则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也有的虽然比较关心孩子,但所采用的教养方式却欠妥当。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政治家,以及各方面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证明:家庭教育的分量是非常重大的。而通过上述调查的大量数据,我们能否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家长的责任意识及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此,希望各位家长能够转变观点,接受我们的一点建议:1、多关心孩子的学业情况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并不是仅仅让孩子吃饱穿暖就是关心孩子,孩子的学习也并不只是老师的事情,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另外,父母对孩子学业的关心能够提高孩子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必然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绩。当然,建议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并非指陪着孩子写作业或辅导功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多支持:学习用品是孩子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各位家长出门在外赚钱确实不容易,你可以少给孩子买件衣服,家里少吃一次肉,但买学习用品这一点钱是不能省的。如果你连起码的学习用品都不能提供给孩子,首先影响到的是孩子的学习——写作业时一会儿借橡皮,一会儿借尺子,怎么静表一表二表三表四表五得下心来好好写字呢?其次,还可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偶尔借几次的话同学没话说,时间一长必然就觉心烦不乐意了。孩子经常要看人脸色,还要挨老师批评,心里肯定不舒服,这样也就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2)多看看:作为家长,白天要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多还要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所以并没有多少时间关心孩子的回家作业情况,但是"看一看"的时间总还是有的。那么要"看"什么呢?一看功课完成字迹。从字迹可以看出孩子写作业的态度,字迹潦草、东倒西歪说明孩子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于这种情况,家长首先应该要求重写,使孩子提高对学习的责任意识;其次,家长要抽空跟孩子谈一谈,最好能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看功课完成质量。由于时间缘故,家长不必一一检查孩子作业的对错,但我们可以进行抽查,每门功课随便抽一两题检查对错。但也有许多家长会说,现在学生的作业难度高,而他们又没有读多少书,所以看不懂孩子的作业。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看看孩子前一次作业的对错比例。如果作业错误较多,家长就有必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的"补差"工作。(3)多联系: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和老师都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人",因此,家长必须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通过联系交流,可以使家长和老师都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互相配合,促使学生改掉坏毛病,取得进步。2、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如果说家长因为工作忙而缺少与子女的沟通,我认为这是托词,再忙也不会连跟孩子聊聊天的时间都没有,这主要还是因为家长缺少与子女沟通的意识,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对于家长来说,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要了解孩子,而良好的"沟通"恰恰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父母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上也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作为家长,我们要尽量做到以下两点:(1)多问问:如果家长能经常问问孩子在校的情况,那么孩子就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学业的关心,如此孩子也会从内心提高对学习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也是有学问的:一要注意态度和蔼,忌表情严肃——宽松的氛围容易被孩子接受,使他能够敞开心扉跟家长聊聊学习中的进步、问题、困惑,反之会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要么不愿说,要么不说心里话。二要注意关注全面,忌只问成效——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作业、成绩、排名,忽略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心理问题,这样的关心反而会成为孩子的负担,甚至可能使其产生厌学情绪。(2)多鼓励:学习是件既费神又费力的"苦差事",并不比在工厂上班轻松。作为家长,要能够多多体谅孩子,给予鼓励支持。首先,作为家长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得到赏识的孩子会提升自信心,必然以更加积极饱满的心态对待学习。其次,家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教育家爱雷·马洛尼提出:"培养孩子的要诀之一,就是及早让他们自立。"过分的保护只会妨碍孩子从生活中通过自身实践去获得有效经验教训,从而影响其尽快成长。要想自立必须自理。如何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健康、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加聪明,但是提到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就不爱听了,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在我们幼儿园,部分家长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认为孩子小,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干了,这是家长的一个误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从小做起,逐步培养。在美国,规定一岁多的婴儿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身体健康牵动着每位家长的心,是每个家庭关注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年轻的家长很少来接送自己的孩子,而来往幼儿园接送孩子的都是一些老人,由于受视力的影响或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的影响,幼儿园宣传栏和各班的保育之窗很少有人问津。同时我们还发现因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一些疾病、传染病、孩子的日常护理和保育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孩子生病。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学校工作中发现,更多的家长只是重视孩子文化知识的获得,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要和成长需要。我校心理辅导室知心姐姐对小学六年级305名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共收回信件226封。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方式不理想,而父母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和孩子谈心、交流,甚至没有沟通,以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接受自己的安排,孩子心理压力大;孩子学习压力大,负担重,学习成为孩子的唯一任务,而父母也只是关注成绩,而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剥夺孩子的个人爱好,造成孩…  相似文献   

20.
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即家长对什么是人才、以及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什么样人的认识和期望。我国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有知识型、技能型、品德型、社交型、创造性和普通型等。家长的人才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教养重点,即家长在教育当中,时间、精力和经济上的投入。如有的家长,他们往往把教养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或技能技巧的训练上,而对孩子自理能力、个性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不够重视。与其他家长相比,他们在子女教育上显得比较紧张和有压力,总要抽出大量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或花钱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生怕孩子学得太少,会落在别的孩子后面。这类属于知识型或技能型人才观的家长,他们的人才标准是,要么知识渊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