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实验、测量、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应用价值,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意识。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积累一些简单的统计活动经验,获得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自觉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第108页实践活动:测量身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接触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互合作的精神和分工意识。3.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通过对自身体长度的测量,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教学准备】米尺、皮尺、直尺、2张统计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们了解内同学的身高情况吗?今天我们就用前面学到统计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量身高,并把测得的数据分…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8~119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要始终突出"以活动促发展"的思想,提倡靠学生自己的努力和经验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进而获得素质的全面提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价值1.培养探究能力。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片断一】"称一称"(苏教版第五册)师:老师这里有一大碗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0-52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国际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106-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猜想、推算、验证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一亿的大小,进一步发展数感。2.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李林云 《考试周刊》2015,(22):81-8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三角形内角和》【教学目标】1.在操作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2.会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性质,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3.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会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求未知角的度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并能根据数据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数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62~63页。【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方案等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自主发现、总结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圆周率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前思考】"圆的周长"是一节经典老课。但以"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为背景的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简析】"数学广角——有序搭配"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设计意图】1.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本节课设计了"衣服搭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22~23页的例题,第24页的"想想做做"。【设计思路】这节课教师主要运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主动地获得数学知识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93~94页例5、"试一试""练一练"及练习十七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2.使学生在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意图】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导,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去经历、去体验,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分离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描述】【案例一】1.出示竹蜻蜓:在竹蜻蜓飞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2.有关圆的知识我们刚学过,你会算圆的周长吗?3.出示长方形纸片,围绕长方形纸片的一条边旋转一周,想象一下,旋转后形成的轨迹是什么图形?4.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想。【反思一】游戏活动——鲜活新颖的引入,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活动主题】 "地平线"文学社成立大会 【活动年级】 初二年级 【活动时数】 一课时 【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组织交际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组织文学社活动的积极性;联系社会生活,同时也能巩固和运用新闻写作等有关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活动准备】   1.布置会场。 (主要是主席台上各主角的台标和一个发言席,大会标题。 )  2.为主持人初步设计会议议程。   3.准备三份奖品。 【活动过程】   (上课铃响,教师走…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9~20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在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估测能力。【教学准备】台秤、1千克重的物品(水、木块、铁、毛线、苹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经历围绕问题收集、整理数据,以及基于数据获得信息、回答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12"形成的过程;会读、写分数;初步理解"12"的意义。2.在折绳子、折纸、涂色系列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并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大小的过程。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之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1~6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2.使学生通过围、量、拼、算等操作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