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集成创新的范式演变:从个体创新到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集成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和方法,集成创新的范式经历了从个体创新到联合创新再到技术创新协同的演变.而在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成为集成创新的一种新范式.同时,本文提出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的研究框架并对研究内容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原始创新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培育原始创新,但学术界对于原始创新的内在特征缺乏研究。高温超导研究是当代科学史的典型案例。通过梳理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科学事件完成了高温超导知识史的建构,以此界定原始创新、一阶创新、二阶创新的概念、特征和内涵。高温超导的发现改变了超导领域的整体格局和研究面貌,具有颠覆性的范式革新意义,是“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一阶创新有两种类型:一是具有一定的颠覆性,但程度不如原始创新,未能建立新的范式;二是在新范式建立之前大力推动常规科学的进步。二阶创新是跟踪性、扩展性的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用科学史的方法分析创新的内在特征,判断创新的性质,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酝酿,技术经济范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体现在: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新兴技术呈现群发性和融合性特征,需要更加稳定、包容的公共研发平台;全球产业分工的结构性变化将导致企业竞争压力明显增加,需要由核心企业主导的更加敏捷、低成本的创新网络;创新资源配置主体和方式多元化,需要更加多元、协同的创新治理结构;个性化定制需求逐渐旺盛,需要更加前瞻、深刻的用户参与;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逐步减弱,需要更开放、宽松的人才"红利"释放机制。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建立完善过程中,也必然需要新的政策设计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这体现在适应创新主体变化、夯实基本创新制度、强化创新链后端政策、关注技术制度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协同创新是为了一定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依靠多主体、多因素相互配合协作以实现的一种新型创新行为.因其具有系统、动态、融合的特性,正成为现阶段科技创新的一种主流范式.因此,针对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同时存在"协同"与"背反"的两元性特质,研究决定选取站在协同创新这一全新的视角上,在对加强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平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制约因素的探讨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协同创新视角下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实质上是新兴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由于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技术经济范式形成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通过不同的方式对技术创新发挥作用:商业模式战略层面创新有利于引导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商业模式获利层面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补充;商业模式运营层面创新有利于为技术渐进性创新提供稳定的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相关创新政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梳理开放式创新概念的发展脉络和各国实践,重点比较它同中国目前主要采用的系统创新范式之间的异同,并探讨从系统创新范式转化为开放式创新范式所需要的政策设计原则和政策框架。在中国,开放式创新实践逐步出现,但现有的政策工具无法有效激励该创新模式。在创新范式转型的情况下,创新政策设计需要有两点变化:一是在现有创新政策体系中引入开放式创新理念,丰富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奖励"式政策工具;二是政府应通过公共知识库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私有部门自下向上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分析了科技革命、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项目管理范式创新的内在联系,论证了科技革命是项目管理范式创新的原动力,科技革命、科技进步推动了传统的项目管理向现代项目管理的转变.实现项目管理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库恩所研究的"范式"为理论基础来透视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库恩的"范式"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掀起了科学哲学世界里的一场革命,可以归因于它不仅从"范式"革命的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科技体系中和各种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范式"的历史作用及内涵.在此所要阐述的观点是"范式"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信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构建及意义,并力图使读者了解取得一种范式是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论后学院时代的科学奖励系统——超越默顿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奖励中的默顿范式一直是科学奖励系统中作为科学家价值取向的标准.随着后学院时代的到来,科学奖励系统也应超越默顿范式而得到新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对于默顿范式的分析和解读,立足于现实,阐述了后学院时代的科学奖励系统理论发展以及其在现实中的实践运用状况.  相似文献   

10.
邓智团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38-1245
 通过对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机制的理论回顾和分析,沿着科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价值创新这一创新范式内容的变迁轨迹,将区域创新范式归纳为自选择、技术选择、产业选择和社会选择四种模式,并以此为理论工具对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社会形塑过程进行解读。认为欧洲知识创新社区的建立能否促成其区域创新范式的变革将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检验,变革强度理念的分歧会较长时间存在,使得新的创新范式在形成过程中难免遭遇障碍。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引出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城区建设的关注,并得出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海兵  许庆瑞 《科学学研究》2018,36(8):1442-1454
本文力图归纳后发企业战略演进的理论逻辑,在探讨战略演进轨迹、创新范式转换、核心能力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架构一个基于战略、创新和能力关系的整合性理论模型。依据这一研究框架,文章对在战略、创新、能力方面有代表性的海尔集团作了1984-2017年纵向案例研究。研究结论发现,后发企业在追赶和超越过程中,战略规划的理论工具,随着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在沿着"资源基础观——竞争力理论——战略冲突理论——动态能力观——生态观"的轨迹演进,战略总体特征呈现出"控制——主导——分权——支持——治理"的趋势,同时,战略在创新范式和能力积累方面起到了引领作用,市场、组织、文化、创新都要随着战略调整而变化;后发企业在追赶过程中进行了创新范式的不断转换,大致经历了"技术驱动——技术追赶——技术与市场并驱——市场拉动——市场超越"的变迁轨迹,从先期的借助技术追赶到后期的借助市场完成超越;核心能力是一个随企业战略、创新范式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后发企业核心能力正是在战略引领和创新推动下完成积累和提升的,形成了"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吸收能力——动态能力——生态能力"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后发企业战略、战略、能力关系模型(LSIC模型),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战略在创新和能力方面扮演了关键作用,战略引领创新,创新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力,同时战略引领创新需要领导机制、学习机制和协同机制的战略管理机制作支撑,创新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不同的创新范式形成了企业不同的能力。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了战略演进的理论基础,总结了后发企业战略演进、创新范式转换和核心能力演化的轨迹,对战略、创新和能力的关系作了开拓性分析并提出了LSIC模型,探讨了支持后发企业完全超越的国家科技政策,为后发企业追赶——超越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科研范式是科技创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数据爆炸背景下,原有的科研范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科学问题的求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算法和算力基础设施上的发展,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方法和工具。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重塑知识生产方式、再造科研工作流程和加速交叉融合创新等路径驱动科研范式的变革。以生物学领域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药物发现,蛋白质结构预测,传染病的预测、演变和控制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在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辅助下,科学问题的求解由传统自下而上的路线转变为数据驱动的自上而下的思路,通过降维、近似求解,寻找与现实问题直接相关的影响因素,形成解决科学问题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赵宇 《今日科苑》2007,(12):226-226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通过对科学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提出了崭新的、基于历史的科学观以及用以描述科学历史发展的“范式”,为科学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我国已经在"基于技术的创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优势,未来需要重视"基于科学的创新"新模式,增强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关注基于科学的学科建设,强调政府和企业对科学能力建设的投入。  相似文献   

15.
到目前为止,制造业经过了3次范式转换,形成了手工制造、大机器生产、流水线生产、大规模定制4种制造范式。文章通过历史研究提出制造范式演进过程的5个规律:价值跃变、不可通约、逆向淘汰、原始创新和域定进化。尽管制造范式的转换过程具有时间跨度长、区域差异大等特点,但新旧制造范式之间的更替和演化仍然充分体现了"制造业革命"的内涵和规律。文章基于制造范式演进规律的研究,针对新制造发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秦安 《科学学研究》2019,37(2):228-234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及其对科学与社会日渐显现的影响力,离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迅速发展,展现出了更为多样和充满活力的知识形态。离散数学的知识创新具有典型的数学范式革命性。作为对微积分范式的一种突破,离散数学超越了传统数学的知识界线,展现出在数学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新的哲学特征。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发展相得益彰,离散数学范式具有离散化、算法化、计算性、复杂性以及与科学更为紧密的交互性等显著的当代科学革命特征,并显现出学科知识群与复杂性科学等独特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美国学者切萨布鲁夫提出著名的“开放式创新”概念.他借用科学哲学中“范式转换”的概念,阐述了当代技术创新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以科学历史主义的视角考察这一范式转换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对工业技术创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改变了工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工业技术知识的生产、分布、传播和市场化等各个重要环节,改变了大学的形态,推动了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范式转变.  相似文献   

18.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发表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在书中库恩在用“范式”、“不可通约性”、“格式塔转换”、“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等概念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科学理论的革命性的发展模式。其中,“范式”这一概念理论体系是库恩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的基础。文章就将从库恩科学范式理论角度探讨新中国民法发展及新中国民法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循规是指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依照既定的思维模式与理论传统以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越轨是指突破既定的思维模式或超越既定的理论传统的解决科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循规与越轨范畴共同构成了科学创新思维的两极。它们之间的流动和转化是科学发展中进化和革命的内在根源,是科学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15,(4):48-50
对待库恩的"范式"概念应当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否则容易造成"范式"概念的误用、滥用。"范式"的本质是一种世界观,"范式"的结构由范式1和范式2构成,"范式"的特征是不可通约性,"范式"的功能在于科学革命。"范式"从根本上看是人们在现实生活过程中物质性的改造世界的意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