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指出,3-6岁是激发儿童各种潜能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黄金阶段,更为重要的是这个阶段是奠定儿童文明礼仪与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同时《指南》还指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价值"。我园根据园所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幼儿美育职业体验游戏,将幼儿的游戏活动慢慢由室内延伸至室外,精彩纷呈的户外游戏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需要,并给予了幼儿更多释放天性的机会。整个户外游戏活动就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小社会一样。因此,必须教育孩子掌握户外游戏礼仪,维护自身与他人的安全,更进一步提升幼儿游戏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知到最基础、也是最丰富的内容应该就是礼仪元素的渗透。由兴趣出发,以游戏的形式,让游戏与兴趣开出花果并茂的丰硕之树是研究的导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礼仪及护理礼仪培训的重要意义。方法分析和总结目前护理工作中护理礼仪应用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经验试着提出简单有效的解决措施,重申护理礼仪的重要意义。结果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系统,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实践应用能力,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和监督护理人员,保持培训效果,使培训所学护理礼仪知识切实应用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让患者切实感受来自医护人员的悉心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医护关系及医疗护理环境。结论护理礼仪在处理医患交流过程中,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职护理人员既需要源远流长的知识底蕴、过硬的护理操作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护理礼仪,才能够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杨凯 《科教文汇》2008,(34):236-238
高尔夫礼仪,是高尔夫运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但是,高尔夫礼仪既非是早期苏格兰牧羊人启蒙高尔夫游戏时的“原创”,也并非人们所说的完全是“绅士文化”的“翻版”。本文通过对高尔夫礼仪文化演变与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高尔夫礼仪文化发展结构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与评价高尔夫礼仪文化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5.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礼记》中记载:"夫礼之初,始于饮食。"即饮食礼仪是一切礼仪制度的基础,吃饭时的礼貌反映了一个人基本的教养。我国古代就有所谓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这里说的进餐礼仪就是指吃相,要使吃相优雅,既符合礼仪的要求,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最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在2.5岁—6岁。可见,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文明礼仪的起步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小班阶段教学游戏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这要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要家园合作,让幼儿在家中也充分享受童年游戏的欢乐。  相似文献   

7.
社会活动离不开礼仪,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礼仪修养,才能真正在社交中展现良好的自我形象。针对技师学校如何做好礼仪教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里,区域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如何创设一个充满生机、有益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如何让区域与众不同,如何利用区域材料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成了我们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侯英华 《科教文汇》2009,(19):108-108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它将活动场所划分为若干的区或角,备有各种玩具、工具、材料等,幼儿在与环境、材料、伙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游戏活动中主动发展。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为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应该是: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者;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10.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由于现阶段高校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许多大学生礼仪缺失,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徐曼云 《科教文汇》2013,(20):119-119,121
礼仪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学生不仅能掌握规范的礼仪知识、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同时又具有互相尊重、诚恳和善、待人和气的道德品质,成为礼仪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礼仪教育的长期性、日常性、教师的示范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灵活多变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海叶 《科教文汇》2009,(22):29-29
高校礼仪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把礼仪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单纯地记忆繁琐的礼仪内容的条款不可取,应当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内化为礼仪行为。  相似文献   

13.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  相似文献   

14.
礼仪的缺乏是当前医惠沟通不畅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重建医患礼仪规范.医患礼仪规范的核心是尊重,以让被尊重者感觉舒适为标准.人际交往的三A法则同样适用于医患沟通.  相似文献   

15.
区域活动中通过教师创设相应环境及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及自主学习,而材料作为个别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投放和适宜地进行观察、调整、推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区域游戏质量,同时让幼儿个体在原有认知水平等基础上获得长足的发展,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让他们学习、掌握礼仪知识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的桥梁。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实有必要。但目前高校礼仪教育还不够普及,即使开设有礼仪课程的高校也需要改进,并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玲琳 《科教文汇》2012,(32):28-29
良好的礼仪修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貌,是每一位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在礼仪修养方面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当代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缺失的现状,通过分析中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中学生礼仪修养的相关对策,这些对策对提高中学生的礼仪修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游戏中培养中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呢?1、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交往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积极地为幼儿创设丰富的交往环境。2、适时指导,放手让幼儿进行交往活动,培养交往能力。3、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幼儿的交往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价值核心,服务礼仪是展示图书馆服务的形象基础。文章详细阐述了规范馆员服务礼仪的基本内容,并提出培养馆员良好服务礼仪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集体形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礼仪教育,建设文明班级"始终是我十年班主任历程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下面就为大家开启我和学生们的文明礼仪之旅。一、常规教育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我跟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我们有自己的班级名片、班训,连同我对他们的寄语,一起张贴上墙,这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班干部精神十足,有模有样。他们都通过竞聘上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