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景枝 《现代情报》2005,25(9):119-120
文章分析了多媒体创作中对作品的使用特点,探讨了由多媒体创作者同权利人单独谈判取得授权的障碍,阐述了《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多媒体创作授权将起到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小兰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202-205
从全国首例博客著作权案到全国首起形成判例的博客著作权案,博客著作权受到国人的关注,引发了学界的探讨。时至今日,涉及博客的网络著作权立法在侵权赔偿、合理使用、多媒体作品的作品性质等方面亟待完善,国人的著作权意识亟待增强,网络行业自律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侵权问题对于传统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著作权问题不仅涉及到激励创作和繁荣科学文化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网络业界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此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著作权保护相关制度提供理论思路和依据。笔者阐述了信息时代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诉讼概念及网络著作权侵权诉讼管辖问题,以期能够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站处理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时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著作权流转是随着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产业链主体的多元化而出现的一个市场现象,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自发性下,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著作权转让及许可使用协议的不规范性、著作权限制与例外的弱化等成为了频繁引起著作权纠纷、影响科技期刊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主体法治意识薄弱、法律法规及行政管理措施的不完善等也是影响著作权流转的主要因素.著作主体间利益失衡的问题,不仅对我国相关著作权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发展是一种挑战,同时也要求我国科技期刊主管单位加强行政管理职能,提高期刊著作权的管理力度,推进整个行业各主体的法制意识.以著作权共享为核心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将是解决我国科技期刊著作权流转问题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丽冰 《情报科学》2012,(3):341-346
在Web2.0网络时代,用户会收集各种来源的数字资源,加以混合、拼贴出新作品,所以网络著作权的问题一直存在。本文在分析web2.0与创作共用协议的内容基础上,探讨了web2.0与创作共用协议之间的关系,认为web2.0的许多特性和创作共用协议相互影响,创作共用协议是为了解决web2.0应用模式所遇到的著作权难题而应运而生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数字化产权本体IPROnto为参照,考虑到我国知识产权法的特点,将著作权本体的构建任务分为三部分,即创作模块、权利模块、行动模块进行阐述,以期设计出适合我国的著作权本体。  相似文献   

7.
论网页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网页著作权作为一种新型的著作权形式具有一些独立的特性,对网页著作权保护的法律困境和发展趋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多重著作权的产生及行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重著作权的产业 一个作品之所以能产生多重著作权,是因为由之衍生出了多个著作权的客体与相关的著作权主体。在现实生活中,多重著作权可以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演绎作品。如将英文小说原著翻译成中文版,则作者与译者均享有各自的著作权;又有人根据中文版创作出了连环画,则画者亦享有著作权;若再有人据此制成动画片,或又根据动画片翻拍成电影等。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在鼓励创作、提高作品的利用效率和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法治化和市场化方面存有缺陷,这严重影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效能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未来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并在法治化和市场化两个方面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的形式及本质的分析,依据科技期刊著作权问题的有关理论及现行法律规定,对科技期刊数字化的不同形式涉及的相关著作权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著作权法》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主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作权主体 (又称著作权人 ) ,是指依法对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享有著作权的人 ,是著作权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是《著作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非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一样 ,著作权主体问题的解决同样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 ,在网络时代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已于 2 0 0 1年 10月 2 7日通过 ,并公布施行。下称新法 )是否全部解决了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主体问题呢 ?本文就此问题提出自己的拙见 ,供同仁参考。1 著作权主体的范围新法第九条规定 ,著作权主体包括作者…  相似文献   

12.
刘建银  陈翁翔 《情报科学》2005,23(1):47-50,54
本文从网络课程开发与使用的现实出发,概括揭示了网络课程可能存在的版权问题,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通过修订法律、完善主体间协议和制定完善的版权政策等办法解决版权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数字音乐版权管理涵盖确权、用权、维权三大环节,分别面临版权归属难以确定、版权许可与版税支付壁垒、技术保护与法律保护皆不完美的问题,而区块链具有多方协同、不可篡改、可溯源、可验证、去中心化等特点,其应用可化解数字音乐版权管理的困境;此外,在确权、用权、维权三大环节也分别面临版权虚假主张的验证、实际收益未增加、区块链存证的证据性质未定等新问题。基于对区块链在数字音乐版权管理中应用的场景与挑战分析,提出中国应采取监管沙盒方式进行试验性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姜丰伟  苗壮  顾朝兵 《现代情报》2013,33(8):156-162
从美国杨百翰大学青年大使歌舞团的一张演出节目单入手,使用图表、实例对节目单中部分作品的著作权信息进行分析,讨论了美国民众重视著作权保护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图表、数据讨论了美国民众重视著作权保护的原因及影响。事实证明,美国民众重视著作权保护的意识在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促进著作权产业发展和提高著作权收入3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美国为增强民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而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波 《情报科学》2005,23(1):55-60
法定许可是指根据版权法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经发表的版权作品,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但是必须按法律规定向版权人支付报酬的,并尊重和保护版权人相关权益的法律制度,其实质是将版权中的某些权利从一种绝对权降格成为一种获得合理使用费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王建 《情报探索》2014,(7):43-45
探讨了信息资源共享和著作权保护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问题,提出了信息资源共享条件下著作权保护对策,以期实现数字图书馆发展和著作权保护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7.
郭壬癸  乔永忠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13-1021
研究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系问题,对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十分重要。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工具,通过测量版权保护强度为前提,基于我国2000-2015年软件产业相关数据,分析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2000-2015年期间,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下,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正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但是在综合考量版权保护强度、固定资产投资、正版软件收入额、软件产业就业人数、软件产业出口额、网络普及率及盗版软件数量等因素下,版权保护强度与软件产业发展负相关,且相关性较显著,固定资产投资与正版软件收入额与软件产业发展显著正相关,其他因素与软件产业发展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不可一味追求高版权保护强度,而应当“因地制宜”加强版权保护,并结合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公民正版软件消费意识,方能有助于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开放存取版权管理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珂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4):409-412,502
开放存取改变了以用户支付版权使用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运作模式,以在版权法的保护下打破版权垄断为宗旨。开放资源的版权保护以许可协议为操作规则,许可协议大都不提供责任担保。对开放资源的版权保护强调对许可协议的比较选择,并对全社会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版权保护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中国大陆新著作权法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版权保护条款,简要回顾了当前中国大陆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版权保护问题上的缺陷,强调应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的技术性措施;详细论述了用以保护数字化信息资源版权的主流技术,包括防拷贝技术、访问控制、内容保护、流媒体格式、数字水印以及DRM技术,对DRM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数字资源版权保护中可能出现的技术规避行为,提出采用先进技术、追究法律责任、改进商业模式等若干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郭瑞华 《情报科学》2006,24(4):554-557
人类的先进技术、版权人权利的扩张以及传统版权授权通道狭窄等问题引发了数字作品版权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严重冲突。针对这些冲突,本文探讨提出了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切合实际需要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