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打架之后     
下午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来到了教室,发现张涵正在哭泣。她抽涕着告诉我,王强打她。我问王强打人的原因,王强说,他和杨雪说话的时候,张涵用两个大拇指相对着弯动,并说他俩“好”。知道了学生之间打架的原因,我既想批评王强打人的错误,也想指出张涵不尊重同学的做法,更想告诉他们要以集体为家,共同构建和谐的大家庭。就在这时,一个想法划过我的脑海——这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架现象  相似文献   

2.
《当代职校生》2012,(4):32-33
17岁,王强初中毕业,他没考上高中,一门心思想早点工作。由于经验少,王强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先学习一门手艺,以备将来有个谋生的手段。经过调查,王强看好了厨师的行业,于是报考了职业中专,学起了烹饪。18岁,王强带着烹饪手艺,在酒店当起了厨师。  相似文献   

3.
高中阶段的学生反叛意识增强,他们和父母之间几乎零交流。本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形成互相平等尊重的家庭模式,使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父母能够淡化角色意识,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4.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基本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有时父母即使主动与孩子交流,也难以打动他们,更多的回应是冷漠。与此同时,学生们也反映与父母在一起感到无话可说,没有共同语言,甚至很反感与父母在一起,一听他们说话就感到不耐烦。  相似文献   

5.
国外教育     
芬兰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压力大孩子学业差芬兰研究发现,父母如在工作中承受较大压力,会影响孩子学业。芬兰科学院学习和激励研究卓越中心调查了515名15岁的九年级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结果发现,父母如果在工作中承受较大压力,导致体力透支、精神倦怠,他们的子女大多在  相似文献   

6.
在世人瞩目的第4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赛场上,中国学生朱庆三力挫群雄,勇夺桂冠!这位18岁孩子的父母竟是仅有小学文化的下岗职工。是他们——  相似文献   

7.
<正>一、案例陈述事例一:某中学地处距县城15里外的一个小镇上,该学校高二学生王强过生日,他在班上的好友都去参加王强的生日聚餐。聚餐的地点在县城一个环境不错的餐厅里,一共摆了两桌。去的同学有的买了礼物,有的直接就随份子,50元、100元的都有。两桌饭共花了1000多元。事例二: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昌家境一般,父母都是农民,平时在外打工挣点钱。看到班上许多同学都有手机,张昌很是羡  相似文献   

8.
肖飞 《家教指南》2004,(4):56-57
蒋国英、蒋国良姐弟二人出生在湖南省祁东县一个偏僻又贫穷的小村庄里。他们的父母靠耕耘几亩有限的薄田维持艰难的生活。蒋国良刚刚过完1岁的生日,他们的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当时只有8岁的蒋国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既要操持家务,又要抚养年幼的弟弟,父母除了给他们留下两间破漏的草房和几件破衣烂衫,再没有什么看上眼的东西了。两个孩子艰难的生活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量青壮年农民离开家乡外出寻找工作。父母出门在外,这些学生靠谁来管理呢?据调查,有三分之二寄托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亲属处。没有了父母的督促,这些学生往往对学习不在乎,这无疑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出了一道新课题。班主任应如何来管理好班级中的这一类学生呢?   一、首先当好“父母”的角色   诚然,每个学生都需要老师的爱,而离开父母的孩子更需要,因为他们生活上的压力一般要比其他学生大。因此,作为班主任,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和帮助他们之外,更应从生活上帮助和爱护他们。如当天气有较大变化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造成部分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形成了一个的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留守学生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与父母建立亲密联系,不能及时得到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这些都会使留守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农村教师必须正确地分析他们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去处理,与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尚道文 《农村教育》2006,(10):46-46
一、职校新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目前。进入农村职校学习的学生,一般都是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是14—15岁。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而且,有许多可能还从未离开过父母和家乡,因此学习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1、生活环境的变化现在的职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即使是农村学生,也有许多是在家中比较娇惯的,在衣食习惯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初离父母的他们不仅一时难以适应校园集体生活,而且自理能力差的学生还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新的生活。有的学生自己不知道洗衣服。就把换洗的衣服累计多了带回家:有的学生吃不惯食堂就天天下饭馆:还有的因不习惯双层床铺而导致失眠。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他们有了苦恼的时候,他们需要朋友的关怀,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可是在我们调查的200余位11——12岁的学生中,只有7个人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和老师,更多的学生选择的是和朋友诉说或独自面对。让我们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4.
吴维煊 《江西教育》2023,(32):22-23
<正>从事职业教育多年,职校生如何过暑假是我一直在关注的问题。职校生的暑假生活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多数学生利用暑假到饭店或超市做暑假工,挣下个学期的生活费;部分学生的父母做生意,他们大多帮父母打理生意;部分学生父母就近务工,他们大多在家承担家务劳动;部分学生父母在外地务工,他们有些会到父母务工地过暑假;部分准备参加技能大赛及升学考试的学生,利用暑假在校备赛或备考;少数学生利用暑假做志愿服务或外出旅行;也有少数学生在近两个月的暑假中无所事事,在上网、玩游戏中度过。  相似文献   

15.
15岁的王强是个孤儿,年幼时父母双亡。在那个偏远、贫瘠的小山村里,是爷爷和好心的乡亲们把他拉扯大的。前几天,王强唯一的亲人——爷爷因病离他而去。不过爷爷在去世前告诉了王强一个惊人的秘密:在村后那座最高山的山顶上,藏有一个藏宝图。爷爷说,找到那张藏宝图,王强的命运将会是另外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16.
财富是什么     
15岁的王强是个孤儿,年幼时父母双亡。在那个偏远、贫瘠的小山村里,是爷爷和好心的乡亲们把他拉扯大的。前几天,王强唯一的亲人——爷爷因病离他而去。不过爷爷在去世前告诉了王强一个惊人的秘密:在村后那座最高山的山顶上,  相似文献   

17.
在与学生家长的接触中,常听到他们抱怨自己的孩子懒惰、不体谅父母、不珍惜父母的劳动。类似的情形在学校里也时常见到。一到集体劳动时间,总有一些学生以种种借口请假。周末大扫除,高年级往往不能为低年级做出榜样,在高三年级,甚至50多岁的班主任在擦地板,四周的学生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心目中压根就没有“劳动”这根“弦”。学生没有劳动习惯,致使社会上兴起了一个新的行业——学生服务户。一些退休或下岗职工,为一些学生提供午餐、护送、洗衣等许多服务。原先这种服务仅限于小学生,现在已扩展到中、大学生,而这些服务项目大多…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对所教两个班中的60多名寄宿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能记得父母的生日。还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我很震惊同时也很焦虑,心想:一个对父母都日渐忽略的初中生,如何对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怀有感恩之心?于是我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反馈了问卷调查的结果,而且为了教育他们我特意满怀感情地朗诵了一首事先准备好的小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