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荆墨 《湖北档案》2009,(4):32-32
春天像做了一个冬季的梦,梦醒了,梦里的柳烟花影就在你的眼前,不远处的田野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丽影婀娜。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个目击者,呈现在你眼前的照片就是我的证言。我所记录的这些事件永远不能被遗忘,且绝不能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3.
惦念着冬,冬就来了。如果,你在一个寒霜逼人的早晨,走上林间小径,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枯黄的叶子,如蝶般轻盈飞舞,漫天飘下,这些叶子,铺满一地,蜷伏在你的脚下,望着眼前这些树,及树上那些因叶落而日渐疏朗的枝干,也许,你会发出轻轻叹息。  相似文献   

4.
“经典:不是说你读过没有,而是说你读过几遍。”眼前的这套《经典阅读书系·名家课堂》让我们在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朱光潜、俞平伯、钱钟书等众多现代文学和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师陪同下进入经典之旅。  相似文献   

5.
每当你收看电视的时候,你往往会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所吸引,从而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知识,受到教益,激起对美好生活、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但是你可知道,拍摄电视各类节目的同志要克服多少的困难和冒多大的危险,才换得你眼前电视屏幕上的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呢?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媒体中,你可以从头到尾了解一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不必因为错过前面的报道而对新闻事件一知半解;你可以搜索到关于一个新闻人物、新闻热点地区的所有相关资料、过往报道;你也可以搜索到非现时热点的旧信息,你可以搜索一个关键词,输入后,与关键词相关的所有最新报道、过往报道便瞬间列于眼前。  相似文献   

7.
好看的晚报     
李国文 《传媒》2001,(10):44
晚报,一般都好看。它提供给城市里忙碌了一天的人,一个能够坐下来走进文化的轻松空间。你手中的这叠晚报,便把世界和中国,某省和某市,大事小情,人间万象,上下古今,五湖四海,一下子全都呈现在你的眼前。  相似文献   

8.
北京是一座沉静勇毅的城市,人群似大川狂涌,你要来,她欢迎,你要走,她目送。京城的大都气质,其实在千百年前已然铸刻在了灵魂里。《寻觅旧京》这册老北京史料图集,将这座千年帝都的美丽旧景,悉数奉于眼前。  相似文献   

9.
《大观周刊》2010,(29):24-25
让我们设想一下:20XX年的某天.当你回到家中,打开3D电视,突然发现世界杯决赛正在你家客厅上演.各路球星都在你身边穿梭而过;看看书桌上的3D数码相框.在上海世博园内拍摄的照片栩栩如生地重现了中国馆的华丽,仿佛它就在自己的眼前一般;  相似文献   

10.
上班途中突然下大雨,你走入便利店打算买一把雨伞"应急",眼前有五款雨伞,你会选购哪一款呢?选"立体款式"自恋度:25%选立体雨伞的你,自恋程度极低,属于自视平凡型。你对自己的外形没信心,认为自己相貌普通,促使你特别喜欢打扮,期望修饰自己的缺点,将优点发挥出来,所以你  相似文献   

11.
当你上网搜索的时候,你搜索的关键词和具体时间已经被Google自动记录下来。它将信息和你的网址及ID号捆绑在了一起,并上传到公司的电脑里Google已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个人隐私泄露地。当我们把故宫托放到自己的眼前,看到那清晰的布局,我们立时就会想到中南海的暴露无疑;当我们看到日  相似文献   

12.
5大争议建筑     
有时候你走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会忽然发现:街道两旁那些曾令你仰慕的高楼大厦,如今怎么看都不顺眼,甚至刺眼。有时你真的不敢相信,眼前就是孩提时代画笔下让自己神往的北京吗?一座古老都市、一座国际大都市、一座现代化大都市、一个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城市特色究竟是什么?迷惑产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13.
刊林漫步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其实,名师就在你的眼前。她就是天天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时时留心、注意比较,从中发现写作的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  相似文献   

14.
寂静的春天     
荆墨 《湖北档案》2009,(1):71-71
春天像做了一个冬季的梦,梦醒了,梦里的柳烟繁花就在你的眼前。不远处的田野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丽影婀娜。恍惚间.仿佛置身于云雾飘渺的仙境.徜徉其中,顿觉神清气爽。  相似文献   

15.
正题记:作为一名记者,一些难忘的采访,便累积成了人生的宝贵财富,被虔诚地存放在了心灵的深处。它们是那样的鲜活,时常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温暖你,感染你,激励你,指引你。在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日子里,将近三十年前采访两个"活烈士"李玉安、井玉琢的情景,自然而然地又在心田里徐徐展开……一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战场上,惨烈的松骨峰阻击战硝烟散去。  相似文献   

16.
名师出高徒。长期在基层工作的通讯员和小报的编辑、记者,如何找名师“点拨”,尽快炼就一副识别新闻的“火眼金睛”来? 其实,名师就在自己身边,名师天天在你眼前,她就是天天同你见面的报纸。关键在于留心、比较,发现名师的绝技和秘诀。留心同一事件不同记者写出的不同报道,学习人  相似文献   

17.
高金国 《青年记者》2009,(14):125-125
有本书,叫《弥漫的传播》。用“弥漫”来界定传播,我还是十分赞同的。当下的传播状态,的确很难用“线性”或者什么单一模式表达,传播现象,已经和烟雾一样,弥漫在眼前,穿透了你的毛发、鼻孔和喉咙,让你无法拒绝。  相似文献   

18.
含英咀华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相似文献   

19.
当你打开<新周刊>杂志社官方网站的时候,"锐"字在红色背景下呈现在眼前,显得刺眼.有人说,阅读杂志是一种品位阅读,在国内各种杂志的竞争中,什么样的杂志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读者说了算,杂志本身应以"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20.
刘晓燕 《大观周刊》2010,(29):13-13
2010年的7月1日.惊人的巧合。这一天我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电话卡.放入手机,翻开短信息,第一个出现在眼前的便是我爱你的信息.发信息的日期也是1999年7月1日。只是已相隔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