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怀凤 《语文天地》2012,(19):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  相似文献   

2.
    
舞,是微云淡河汉,淡一抹清辉寒彻黑夜; 舞,是疏雨滴梧桐,滴一盅甘霖滋润大地;  相似文献   

3.
妙在介绍:"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雨水是陈旧的丰盈,梧桐是坚韧的美丽。我就是这样,喜欢在朦胧的诗意中穿行,探寻那古老的湿淋淋的记忆。我会窝在书房里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篆书字典,潇潇洒洒背《长恨歌》、《出师表》,轻轻拨弄古琴以听泠泠妙音,在雨天里端一杯香茗轻轻诵读《雨巷》。从先秦的崛起到满清的覆灭,从"朱子深衣"到"交领襦裙",都令我着迷。但  相似文献   

4.
《教师》2009,(16)
古人写诗词,特别注重炼字锤词,力求出现一字传神的精妙境界,诗眼便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之处.这传神之笔的得来,有时是诗人在不经意中妙手偶得;但很多情况下是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中苦吟所得,从贾岛的"推敲"到王安石的吟"绿",如此字词皆饱含着诗人的良苦用心,是诗人殚精竭虑、反复斟酌而写成的.诗眼往往能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07,(7):50-50
诗人孟浩然,与开元(公元713—741年)中著名诗人王维是好朋友,孟诗中“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句子,王维每吟咏时,常击节称赏。王维在朝中任官时,一日,邀请孟浩然前来切磋诗艺。同往常一样,浩然高高兴兴地来了,两人聚到一起,就热烈地讨论起诗歌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黄婕 《文教资料》2021,(4):16-17,28
诗眼是古典诗论中诗词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概念。古诗教学可以把"诗眼"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以诗眼连缀全篇的内容和情感,探究诗歌的主旨意蕴。《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经典之作,除"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外还"诗中有禅",利用诗眼对其进行解读可以析意象得山色之"空",感诗眼凝诗境之"空",品诗眼悟心境之"空",在欣赏独特山色中感悟诗人充满禅性的空灵诗境。  相似文献   

7.
我读书,当时只道是寻常。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手握一卷书,在昏黄的灯光下铺展开来,桌上放着杯绿茶,有浅浅的茶香从容地绕过鼻尖。喝完再倒,累了就伸个懒腰,呼吸一口夜气,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8.
吴蓓 《语文天地》2012,(10):13-14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可以透视这个人的灵魂。我们也知道“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眼”即是诗词、文章的关键处之所在,理解了“眼”,就理解了诗词或文章。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课眼”。  相似文献   

9.
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在周汝昌先生的《千秋一寸心》里谈到古典诗词的鉴赏重在“熏出一颗诗心”。那么。在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地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呢?关键在于一个“熏”。要通过鉴赏、品味、感悟,熏出一颗诗心:一、抓住文眼,一语中的多思量。二、由人及词,品他(它)千遍不厌倦。三、咀嚼回味,一字一句总关情。一、抓住文眼。一语中的多思量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文有文眼,诗词亦有诗眼、词眼。这是诗词的精神凝聚点,找出诗眼、词眼,就是读懂诗词的一个标志。古典诗词教学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解和把握文章的钥匙。“文眼”是作品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且能笼罩全篇的词语。它是作者“临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结果,可以使伞篇更为生动,更为出色,更有意味。我们在教学时,要引领学生找“文眼”,抓“文眼”,品“文眼”。  相似文献   

10.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2,(24):28-29
主持人龙吟:在一些经典的诗词中,往往能通过一字一词总览全貌,这便是"诗眼"。诗眼,是理解诗词的一把钥匙,抓住了它,就容易深入理解诗词的主旨。有时候,"诗眼"是作者偶然得之。有时候,"诗眼"是作者事先确立,这便是所谓的"一字立骨"。诗法指津"一字立骨",也称"一字经纬",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技巧。所谓"一字立骨",具体说来,即以某个核心字词(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愁"字)或关键短语(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伤离别")作为诗词作品立意的根本,使之成为整篇诗词布局谋篇的枢纽,该篇诗词的整体内容均受这一字的制约与驾驭,主旨的表达就显得更为鲜明而集中。  相似文献   

11.
孟浩然诗的认识价值不是很高,艺术成就却领先当时,盛誉后世,至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人们深入鉴赏。笔者拟通过对代表作品的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孟浩然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包和所用的艺术技巧。 清淡而不阒寂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记载:孟“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  相似文献   

12.
纵观高考试题,唐诗宋词设题较多,鉴于学生对古典诗词题失分较多的情况,本人把在教学中尝试的方法总结如下:一、抓诗眼,词眼1.从题目中抓。例如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题目中应抓住"送"即送别,而送别诗中大致有勉励宽慰、缠绵悲苦、依舍难分等情感。具体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还得结合诗词正文中的意象和内容来定。  相似文献   

13.
李盛仙 《语文天地》2008,(10):20-21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文有文眼,对联也有"联眼"。什么是"联眼"呢?"联眼"是对联中最为关键的字眼,一个字用好了,可以起千军万马之力,画龙点睛,龙飞九天。如:"一水风光招客醉;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词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载体,其间折射着诗人的憧憬希望、挣扎痛苦等种种复杂感情,然而,时空的差距客观地拉远了阅读者与诗作者的心灵间隔.笔者认为,巧扣诗眼,沿着文字表达外显的"波",从容咀嚼,细品诗词,追溯诗人内心情感聚焦的"源",方能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16.
栾梅 《现代语文》2011,(10):68-70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眼。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的,便是“诗眼”、“词眼”。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诗眼”、“词眼”的分析便尤为重要,但这分析应放在整体意境中让学生加以体会,而不能使之与整首诗词剥离,变成对字词的单个讲解,而应让学生在“含英咀华”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心灵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正主持人龙吟:古诗词的艺术风格多种多样,有婉约也有豪放,有清新淡雅也有浓艳瑰丽。色彩的浓与淡,也许没有好坏之分,但如何在创作时做到浓淡合宜、转换自如,却是需要诗人下工夫的。所谓"浓",是指诗词作品的重笔浓彩,语言华美,能给人造成极为强烈的视觉印象。诚如民国时期的诗人和学者陈衍所说:"诗贵淡荡,然能浓至,则又浓胜矣。"(《石遗室诗话》)诗法指津  相似文献   

18.
登高望远     
登高是为了望远.有诗为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它写出了诗人想进一步穷目力之所及,放眼远眺,欣赏更加雄伟壮美的景致的强烈愿望."欲穷"、"更上",反映了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龙吟:在古典诗词中,我们经常看到诗人伤春、悲秋、明志、诉衷肠,但他们所借的意象、所用的语言却多有不同。其中一些亦庄亦谐之作,却让忧思之心更加跃然纸上。诗法指津"寓庄于谐"是古典诗词创作中的一种表达技巧。所谓"庄",是指庄重严肃的思想内容;所谓"谐",是指诙谐幽默的表现形式。在古典诗词创作中,诗人若能"寓庄于谐",寄严肃庄重的思想内容于诙谐风趣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文眼"就是文章中最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在诗歌中,"文眼"就是"诗眼"."诗眼"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是诗中最精采的词句.正如清朝的刘熙载在《艺概》里所说的."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