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让抒情散文的教学趣味横生、引人入胜,我们提出了“抒情散文整体感悟五读法”。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抒情散文的阅读与琅琅书声同行,注重整体感悟,提倡以朗读为主线,做到精讲多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趣读之中找到乐读的感觉,进而由乐读到爱读、会读,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逐步形成创新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种。教学这三类课文,要求自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阅读训练的小系统,体现从教者教会学生读到学生“自能读之”的过程。课内自读课是这根“阅读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从教读到学生独立自读的桥梁。在教法方面,讲课要教以规律、授以方法。课内自读课则是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课,它是半独立的阅读课,需要教者进行定向控制,并给予指导、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运用讲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读的能力。这样,他们才可能高效率地独立地阅读课外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3.
一、读——发现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每教一首诗词,都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上课时,用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贯穿整个讲课过程。我对学生“读”的要求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始初要求学生读得准,不漏读;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味,读出诗词的情。这样一直读到熟,使学生从“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如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似文献   

4.
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的方法。”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标”的引领下,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要书声朗朗;懂得起码要读到三个层次:感知性的读、理解性的读和有感情的读。指导学生朗读也非常到位。学生因此把课文读得抑扬顿挫,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看看我们的公开课、示范课,甚至比赛课,都是书声朗朗,这是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作为语文教师,真正能在课堂上达…  相似文献   

5.
“跨界”阅读就是以跨界为核心,引导学生在阅读、搜集、整理和提炼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多项阅读能力。跨时空之界,让阅读由“室内”跨向“室外”,由线下跨向线上。跨学科之界,让主题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由语文这一单一学科走向与他类学科的融合。跨身份之界,让阅读由“学生自读”跨向“师生共读”“亲子悦读”。  相似文献   

6.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起着由课内教读走向课外阅读的联结作用。把文言文自读课中的学生自主阅读落到实处,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利用助读系统,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借助"阅读提示"、紧扣"思考探究",积累文言文知识、明确自读要点,找到自读的方法,把教读课中所学的知识、方法、技能在自读课中实践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统编教材编者要求阅读教学由教读到自读,最后延伸到课外阅读的编写意图。  相似文献   

7.
津市  鲁礼木 《湖南教育》2001,(16):40-40
由分析为主转变为以阅读为主。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告知多种形式和方法。诸如范读——由教师示范朗读,让学生体验教师的语气和情感;初读——学生自由地读,不读错字漏字,不读破句;美读——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快读——从头读到完,语气顺畅连贯;  相似文献   

8.
对2001年第11期上《我的信念》的教学设计,我有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阅读渐悟先学后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要通过“读”来完成的。无论是谁,阅读感悟总是由浅入深,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必有顿悟。原设计虽然安排了“朗读与细读课文各一遍”,但是两遍阅读目标不明,略显粗糙。此前安排的程序1、2完全可以采用课前学生阅读思考,课上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因为通过初一阶段的训练,学生已掌握了圈点勾画、点评批注等读书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  相似文献   

9.
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对各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到“我要读”。  相似文献   

10.
韦明新 《广西教育》2022,(10):50-52
本文论述利用“以读促写”创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方法:在阅读环节,借助词块理论让学生做好从读到写的衔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写作内容与话题范围,以仿写切入,逐渐过渡到独立自主写作。  相似文献   

11.
黄焕娜 《成才之路》2020,(10):51-52
构建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保障。文章从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重视教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重视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三个方面,对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体系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五个步骤:从别人逼着读转变为我自己要求读;从我自己要读变为我喜欢读;从我喜欢读到我会读;从我会读到我读懂;从读懂到生活中体验。  相似文献   

13.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十分重要,大多数学生对阅读感到茫然,即英语阅读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材料的选取、阅读效果等等。老师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给予指导,有利于学生读得多、快、准,增强阅读的有效性。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英语阅读兴趣,培养正确的阅读方向和发掘探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绝对力量”。“听”以“读”为伴,“说”以“读”为源,“写”以“读”为基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就应从“读”开始,将“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很多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轻重、抑扬、急缓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领悟丰富的言语意义,感受…  相似文献   

15.
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从读到写,二是以写促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入。教学时应做到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相似文献   

16.
一、由“声读”到“默读”  传统阅读过程是“眼睛—文字—声音—大脑”。“声读”借助声音进行思维 ,弊病是 :不少学生看似一字一板 ,念念有词 ,实则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默读省却了“声音”这一环节 ,即“眼睛—文字—大脑” ,变“读”为“看” ,由“看”直接传递给大脑 ,通过内部言语机制读意而不读字 ,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路径 ,提高了阅读的速度。  二、由“点读”到“块读”  不少学生阅读时 ,一字一字地读 ,即“点读”。这种读法不但费时 ,而且很不容易把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联系在一起。初、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  相似文献   

17.
注·提”阅读教学的特点是课内精读打基础 ,课外大量阅读求发展。这样从教读到自读 ,从精读到略读 ,从课内读到课外读的“质”和“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不能笼统的视为阅读 ,否则 ,“注·提”阅读教学就会陷入盲目性。实质上 ,“注·提”阅读教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阅读 ,即语文阅读和文章阅读。语文阅读(课内精读、略读)培养的是语文阅读能力 ,文章阅读(课外读物)培养的是文章阅读能力。一、“注·提”语文阅读与文章阅读的根本区别其根本区别就在于书面言语的性质和作用各不相同。在文章阅读中 ,书面言语是信息的载体 ,认识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其次,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加强指导;再次,指导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纠错纠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猜读,即通过阅读来进行猜测。在一段文字中读到陌生的字词,时常无须查索注解,仅从上下文的联系就可以猜出它的大致含义。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猜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符合新课程标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也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读”到“思读”到“精读”的教学实践过程的一个良好契机和开端。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逐层、深入阅读小说,掌握小说阅读应该具备的知识,将个人的阅读感悟转化成自己的人生成长经验,提升自己的阅读素养。教师也应该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自身专业发展、改进教法、丰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