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这里的地方文献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对“河洛地区地方文献”的调查分析,发现“河洛文献”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华"与"夏"起初的含义并不相同,至西周春秋时期,具有文化与族称的含义,二者连称与单称无别。经过民族融合与中国政治生态的变迁,清末民国初期,华夏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华夏逐渐被中华代替。如今,中华民族的概念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意义深远,为后世人们研究中原文化提供了宝贵史料依据,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分析河洛文化人文传播、商业传播、文娱传播的传统路径,探寻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河洛文化传播的局限性,从而探析河洛文化利用融媒体优势、强化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使河洛文化传播更具时代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特色馆藏体系"建设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化的涵义,提出依托学校学科特色,构建馆藏和服务管理体系,在结构上和机制上建立特色优势,走与学校教学科研融合、与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河洛地区家谱文化研究》一书全面系统研究了河洛地区家谱的文献内容、文化特色及其当代价值,整体呈现出选题新颖、架构完整、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等特点。该书深入撷取河洛家谱文化精华,彰显河洛传统伦理道德,是近年来河洛地区家谱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能够为南北谱学交流、当代家谱撰修提供文献参考,对于传承优秀河洛文化、培育当代良好家风、明了海内外“河洛郎”血缘关系、增强家国向心力和凝聚力等方面也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6.
关于《河洛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河洛文化的内涵谈起,阐述了河洛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论述了《河洛文化数据库》建设的启动背景、文献收录范围、建设原则及建设方法,并构思了《河洛文化数据库》建设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方略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库实践为例,分析、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当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点,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邵金远 《兰台世界》2007,(8X):60-61
本文试图通过对河洛文化的兴衰的研究得到一些对现今河洛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河洛文化博大精深,从史料考证可以钩沉其缘起脉络,而以话语分析为研究向度则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可以描述其在当今媒介文本中的流变。话语视角下的河洛文化研究侧重于其在传播过程中传受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从相关媒体事件探微河洛文化在时下的继承、发展和错位。  相似文献   

10.
邵金远 《兰台世界》2007,(16):60-61
本文试图通过对河洛文化的兴衰的研究得到一些对现今河洛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吴涛 《图书馆杂志》2005,24(3):46-48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建设“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为例,介绍了这一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1]以"学习强国"APP平台为例,分析新媒体在华夏文明传播中的表现形式、内容特点,并就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华夏文明传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前,有"一代梅师"之称的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陆九畴老先生将其珍藏多年的蒋纬国先生惠赠的一幅题字捐献给浙江省档案馆.这幅题字由蒋纬国先生亲笔所作,上书"弘扬中道文化,匡复华夏一统".  相似文献   

14.
冷凇  郭菁 《传媒》2021,(17):20-22
从《唐宫夜宴》到《洛神水赋》的火爆,河南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河南广电")拒绝跟风,深掘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发祥地的历史文脉,将"国风""国潮"极致演绎,盘活了中原大地文化资源.其以创新和匠心制作文艺作品引领媒体融合,推广优秀作品引燃电视端口和短视频端口热度,赢得了优质口碑,不仅对内激发了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对外传播方面也同样精彩.从河南广电多个节目的"出圈",可以看到地方台创意文化类节目应以稀缺的独有的文化资源开发为先.  相似文献   

15.
田素美 《东南传播》2017,(12):45-48
华夏传播研究历经40年,建构华夏传播研究理论体系,构建中国国际传播的话语权势在必行。《华夏文明与传播学本土化研究》理论建构以"心传天下"为理论特质,以"大同""和谐"为华夏传播的终极指向,华夏五千年文化盛宴已经并将继续展示出中国人的传播智慧,充溢着人性的光辉。该书在华夏文明传播研究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个人生存发展、"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全面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进"文明河南"建设,实现河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拥有厚重文化资源的河南应充分发掘档案文化资源,助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实现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籍族"文档名词是指共同含有单音词"籍"的文档名词,包括典籍、载籍、户籍、册籍、图籍、黄籍、籍帐、法籍、籍图等,它们是中国古代文档名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籍族"文档名词中的名词数量相对较少,使用频次很低,并呈波浪式的发展规律.根据"籍族"文档名词所固有的涵义特征可将其分为通用性文档名词和专指性文档名词两大类,它们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华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详细的了解了.其实,华山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之根".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与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正>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位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坐落在伊水之滨、万安山下,东汉太学便发端于此。南望"二程"故里,传颂着程门立雪、鲁台望道的佳话;西望关林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绽放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图书馆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汉魏风格,方鼎造型。外观气势恢宏,内部清幽雅致。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馆藏书刊196万册(件),电子图书170万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拥有阅览座位近5000个。内设三大特色展馆,分别是河洛古代石刻艺术馆(有墓志、石刻艺术品600余件,碑、志、铭刻拓影3000余件)、汉画艺术博物馆(有画像石、画像砖600余方)、契约文书珍藏馆(1800余种)。另外,依托厚重的河洛文化资源,建有河洛文化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还是河南省首批古籍保护重点单位。  相似文献   

20.
"谶"的本义是预言,西汉晚期以后,一般只有假托天意或圣贤之言、事关国家或帝王历运兴衰的预言书才能称作谶书。就东汉图谶而言,河洛谶假托上天和九圣,七经谶假托孔子。谶书与数术占验之书的区别在于其中有大量不经过占候得出的预言,随意性很大,本身往往有明确的政治目的。河洛谶出于方士之手,本身属于数术之学。而七经谶则是东汉初年校定图谶的成果,目的是牵合河洛谶与经义。"纬"名的兴起则迟至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