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领学生进入文本,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才能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本文以《第一次抱母亲》的两次教学为例,说明只有在具有相同经验,或者相同的情境时,才能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才能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富有感染力,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其他同学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震撼。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之情的课文,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文本距离甚远,怎样才能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设一座桥梁,让学生逐渐走进文本,受到感染和熏陶呢?  相似文献   

3.
在《轮椅上的霍金》的教学中,因为文本内容和学生现实生活反差较大,难以让学生有入心入情的体验,使课堂教学环节流于表面。这让我非常头疼。后来听了同构异质课堂教学及其评析,渐渐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我决定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挖掘文本深处的资源,使生活和文本互相渗透融合。在此,笔者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片段,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都有其独特性,那么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让他们亲密接触文本语言,自主感悟,品出韵味,才能发展语言能力。【案例一】我在教学《三顾茅庐》第三小节时,一个男生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5.
把握教材特点、文本内容、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读透文本字面意思,课堂教学难以让学生阅读得到增值;要读透文本背后的故事,读透文本的情感意蕴,才能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体会文本的情思,调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下面以《背影》教学设计为例,阐述读透文本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留白,以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手法给人以遐想的空间,作为重要艺术门类的文学自然也深谙留白的魅力。所以很多文质兼美的文本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空白点,形成巨大的张力。在教学中,如果教者能对这些空白点加以巧妙地利用,去挖掘文本内涵,放飞学生思维,做好读写结合,促进情感升华,必能使学生对文本的的理解更深一层,语言的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也将得到很好地滋养,写作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甚至还可以唤起蕴藏在我们学生心中的丰富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精彩和感动。  相似文献   

7.
结合课文《狼和鹿》一文的教学实例,我谈谈自己对阅读教学的一些粗浅的感受。 一、把握文本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是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兴趣。可文本体现的是作者的情感和编者的意图,与学生的阅读兴趣仍有一段距离。教师要努力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认同的桥梁,这样才能将文本内容引导到学生的心理层面上,让文本成为激发学生认知欲望和探究热情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首先要有感悟,才能使学生有所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所体验,才能使学生有所体验;要让学生感动,教师首先要自己感动。如何全方位地、科学地解读文本呢?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谈谈对语文课文文本解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涵,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充分激活文本张力,为学生顺利进入阅读情境创设条件。而激活文本张力,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针对性解读,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解读。只有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进入文本,并找到文本的着力点,文本、生本互动才能成功,学生的学习才能进入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创造性阅读.就是让读者赋予文本以自己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掌握原意的基础上敢于向作者挑战.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课文进行多元理解。若仅仅停留在实读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跳出文本这个狭小的天地.进行合理演绎.拓展文本的外延。善于合理想象.挖掘作者的未尽之言,真正让阅读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演绎文本生命,就是一种对文本挖掘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使文本具体生动,富有生命特质。如何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文本内涵,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那么,怎么才能让文本绽放生命之花呢?下面,以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化"静"为"动",演绎数学文本生命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乔良 《教育技术导刊》2009,8(4):160-161
文本挖掘是一个对具有丰富语义的文本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其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的过程,已经成为数据挖掘中一个日益流行而重要的研究领域。给出了文本挖掘的定义和框架,对文本挖掘中预处理、文本摘要、文本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及可视化技术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归纳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文本挖掘在信息检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刊第二期《让文本解读走向深入》一文,给读者介绍了追问式时文评点教学案例,从整体上概述了一种文本解读模式。该模式是否能真正使解读走向深入,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教师本人对文本的解读是否深入,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是否科学。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深处,获得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下文作者以具体教学为例,阐述了自己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本细读”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让教师能更好地实施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所以,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善于去发现、挖掘一切有助于学生学好语文的信息。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扁鹊治病》一文为例,就“文本细读”如何作用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从而提高实效这一话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教学生弄明白说明文写的是什么,教学生重视文本、品读科学生动的说明语言,教学生挖掘说明文中的科学精神、文化内涵、内在逻辑,是说明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文阅读教学,即"深研文本,重视本质"。想想有些老师,捧着教学参考书却不能深挖文本,下载了几个所谓的优秀教学设计就如抱珍玉,实可谓肤浅可笑。记得有一次听公开课《苏州园林》,某位老师非但没有带领学生去分层次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阅读,逐渐积淀语文素养,为生命成长奠基。所以,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沉进去,浸入文本中,学生才会有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才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实现与文本、编者、作者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以文本为依据展开教学的。我们的语文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注意对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注意体现时代风貌。因此,我们的教材非常值得教师们深入钻研,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内涵,为我所用。二年级写好一段话是作文的入门阶段,是今后写好作文的基础,那如何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文本资源。来有效地训练学生写话,因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目标设定再精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依据教学文本(教材),实施对话、共同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既要依据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好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善于对文本进行挖掘,善于捕捉课堂中鲜活的事例,由点到面,由此及彼,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厚度.唯此,才能使学生有更大的收获.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挖掘什么,如何挖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