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理解正确消费观的内容;2.理解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现实意义.能力方面:通过对社会、家庭及学生个人消费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消费行为的针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良消费习惯,进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觉悟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2.
【教材结构特点及对策】本框题包括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和运用的,又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其中,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能从理论上明确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意义。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是正确消费观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正确消费观的本质所在。因此,三个方面都很重要。对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教材显得理论有余,材料不足。要想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需补充一定的实际资料。讲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问题时,要引出新的观点,深化…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思想政治1必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第三课教学的落脚点,在这一教学内容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难点问题。有些学生认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与其实际生活相距甚远,在今天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家鼓励消费的背景下,再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好像不合时宜,因此在理解和接受这一原则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教学只有突破这  相似文献   

4.
年级:高一科目:思想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基本理解正确消费的主要内容;分清“消费”与“浪费”。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逐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学生学会制定正确的个人消费计划。3.情感、道德、价值观目标: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认清消费不安全、不健康的精神产品所带来的危害;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以及勤俭节约的价值观。[教学过程]在我们讲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材料:(投影)我国居民对耐用消费品购买的变化: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百元级“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80年代…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一个概念--实践,掌握一个基本观点--实践的三个特征,并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对概念进行分层理解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德育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税与税法,理解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重要性。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依法纳税意识,树立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观念,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教学重点]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重要性;初步树立依法纳税观念。[教学难点] 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重要性;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  相似文献   

7.
周风霞 《政治课教学》2002,(4):17-18,19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心理不健康表现、危害、原因。2.思想目标:提高对不健康心理的认识水平,自觉加强对不健康心理的警觉与提防。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以健康心理关注人生与社会的责任感。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道德辨析能力、理解知行统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不健康心理的危害。 [教学难点]不健康心理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模式]“双主”开放、探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正确、适当地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把握学科全貌、提高专业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科学观和高尚的科学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对学生科研活动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一、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行为亟待正确引导1998年底,全国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有227亿人,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有1451万学生,中小学生约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中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成长期。他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对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消费倾向亟待加以…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税与税法,理解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重要性.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依法纳税意识,树立勇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观念,培养主人翁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哲学上关于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客观性.能力方面:通过学习体会哲学概念的形成和抽象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课堂内的时政学习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局势的关注.思想方面:通过联系观点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即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中,最主要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包括树立现代教学观、科学质量观、正确学生观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提高学习效率。换句话说,教师是主  相似文献   

13.
张文 《职教论坛》2005,(20):33-34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1)互相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3)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1999]14号明确指出:校办产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校办产业,能有效地对学生实施综合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集体荣誉观、艰苦奋斗观和朴素人生观,提高他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校办企业直接和间接的育人功能,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而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教师观,实现以生为本、以学为重、以导为引的课堂转型,皈依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自力探究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路径,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大中专在校生中存在许多消费误区。在校园内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为炫耀性消费和时狂性消费两类消费误区。在部分学生中请客送礼、追赶潮流、恋爱支出愈演愈烈,导致了荒废费学业、染上铜臭、误人误己,后果严重。究其原因,有社会、家庭、在校生主客观方面诸多因素。在当前我国倡导节约性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大力加强教育,让在校大中专学生逐步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必要性;掌握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归纳思维的能力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理解,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指引性措施和鼓励性措施,以及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损害精神文明的行为。 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法律规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结合惩治制作、传播文化垃圾的犯罪分子的实例,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法律保障发表看法。 德育方面: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了法律规定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当地文明公约,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教学重点]法律规定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措施。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创新精神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根本谈不上创新。个性的基础是人性,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备条件。因此只有营造和谐的氛围,培育健康的心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下笔者从学生观和语文教学过程这两个方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做法。一、应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要正确对待学生,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第一,必须正确看待学生,要把学生当“人”看,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有…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明确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理解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归纳、分析问题以及探究、合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正确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青少年肩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