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上期) 编辑的"诗外功夫" 常言道:"功夫在诗外."这是说要作好诗,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广博的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陆游有一句作诗的名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种诗外功夫铸造了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同样道理,以画面语言为主传播手段的电视工作者,也需要这种“诗外功夫”的培养与磨炼,才能拍摄出既深受观众欢迎,又有价值,并能在节目评比中获奖  相似文献   

3.
胡郁林 《出版参考》2007,(6X):23-23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要干好编辑工作,除具备编辑基本的文字功底外,还要做一个"有心人",功夫在诗外,处处留心皆学问,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  相似文献   

5.
南溪 《新闻世界》2013,(10):155-156
美术编辑的工作决定了报刊的形式,是报刊的‘‘美容师”,其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报刊的内容,这不单单需要美编的专业能力,还应有符合报刊日益发展需要的个人素养。‘‘功夫在诗外”。本文试从文化素养、审美标准入手,如何培养内力,提高修养,以求更好服务于所供职的媒体,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读者论坛     
读者论坛编辑要有广博的知识熟悉有人说,作为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否则,会闹笑话、会出洋相。此言极是。请看几则实例:郑州市有个中原区,中原区有个中原乡。有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原稿明明是“中原乡”,见报后却成了“中原区”,不知是哪位编校者让其...  相似文献   

7.
看黄晨新编的《报刊博览》版上有两句“诗”:“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回事,也不全是一回事。说它是一回事,是按照《辞海》的解释:编辑是指新闻出版机…  相似文献   

8.
于雁 《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24-125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渗透性极强的工作,涉及到各个行业,需要具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同样的思想和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的文化素质,同样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与相应的图像、采访、拍摄、信息传播等电视新闻行业的素质,具备更高的能力.本文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具备的素养与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英语专业类报刊属于教育报刊范畴,编辑所做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工作。英文专业类报刊的编辑则首先应有英语语言的专业知识和与其相关的各个学科的一般知识,否则,就很难胜任工作。我们认为这里存在知识上的“广博与专深”的辩证关系,知识结构中“沉淀与前沿”即“旧与...  相似文献   

10.
辛静 《新闻通讯》2013,(10):6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走产业化、集团化的道路是出版业在新时代实现大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为了能适应新时代出版业对编辑的需求,应对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笔者认为图书编辑在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基础上还应提升以下几方面素质。一、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当今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界。知识的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每天都有庞大及多样性的信息产生。图书编辑要根据新时代所提供的广阔舞台发挥自己的能力,首先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平时的工作、学习,集腋成裘,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积累学识的厚度。此外,图书编辑还要根据自身的学术背景、所涉及专业领域来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从实践来看,编辑需要广博的知识,也必须学有所长,在专业上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对某一领域有比较全面的研究,不仅掌握该专业的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1.
一、多少功夫织得成——综谈书目书目,一称目录,是开启知识之门的另一把重要钥匙。在许多图书馆里,每设有“工具书参考室”,其中存放着古今中外的各种目录,供读者去利用它来入书林、探书海,起指针的导途作用。先引述二则书目故事: 叶昌炽所著《藏书纪事诗》里曾提到清代两位藏书家的故事。一则是  相似文献   

12.
编后记     
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唯一的一环。它必须和其他环节密切配合,才能积极地运转起来。因此,作为一个编辑,不但要精通自身的工作,还应了解其他环节的情况,也应思考整个出版经营工作中的问题。本期发表的巢峰同志的《出版经营哲学》一文,将给我们不少知识和启示,特向读者推荐。近几年来,辞书、工具书的出版有了很大的发展。这方面的编辑工作,正方兴未艾。但也不必讳言,某些词书、工具书质量不高,不满人意。本期特地发表了“辞书编辑探讨”专辑,意在互相切磋,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文学家陆游向他儿子传授写诗秘诀:“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笔者以为,采访与写诗类似,功夫也在“诗外”。
  为抢救抗战史料,弘扬抗战精神,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组织上交给我们“老首长工作室”一项任务———采访市里健在的12位抗战老兵,每人写一篇小传和一篇访谈,再配一幅照片,成稿后正式出版,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4.
试论编辑的专业化与学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版界有很多老前辈讲,编辑是杂家,邓拓同志曾写过专文《欢迎“杂家”》。他们所说的“杂”,都是指编辑本人的知识应该广博。通过实际工作的体验和观察,我们感到,一个编辑知识面广,了解的东西多,对编辑工作确实大有益处。从知识素养广博的角度要求编辑杂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杂”并不意味着杂学无章,不求甚解,更不能把编辑的杂与专对立起来。勿庸讳言,在过去的提法中,对于编辑知识的杂与专,这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一般地似乎把侧重点放在杂这一面,即以杂为主,以专为辅。现在看来,对这种理解有重新考虑和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引言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与自然科学事业以及工程技术与济经业务领域的发展,各种外语—汉语专业科技对照工具书(简称外—汉专业工具书)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特别是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至本世纪末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以来加速了对外开放,大量引进先进的科技和设备,大力加强国际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往.不言而喻,科技、工程界对外—汉专业工具书的需求更为迫切.作为一名科技编辑,组约与加工外—汉专业工具书是其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因限于篇幅,仅就编辑加工有关方面的主要内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说他最喜爱的一句格言,就是“世界的一切在我都不生疏”。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尤其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在古代,我国就主张文章要有知识性。司马迁说庄子“学无所不窥”,赞扬他写的文章学识广博。鲁迅也主张作家要学习各种知识,他希望文学青年“不要放开科学,一味钻在文学里。”但是,在“四人帮”横行时,新闻是不能讲知识性的。在他们看来,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初,中国编辑学会组织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语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和新浪网站等36家单位联合发出《致全国编辑工作者的倡议书》,提出“我们要从编辑工作入手,全面、严格执行编辑工作的法律规范、语言规范、逻辑规范、知识规范和专业规范,确保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其中,党和国家文献、中小学教材、辞书、工具书等重点出版物要力争零差错”。  相似文献   

18.
功夫在画外     
宋代大诗人陆游教导他儿子如何学做诗时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相似文献   

19.
韬奋是一个杰出的编辑。他从事十多年编辑工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关于编辑方面的工作,虽有其特殊的技术,基础仍在写作能力和学识的充分修养。”他在回答一位向往新闻工作的读者时曾说:“新闻记者接触的范围是全社会的,是遍及世界的,所以除‘新闻学科’外,最需要异常丰富广博的常识”。哪些常识呢?韬奋认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属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编辑组稿的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杰 《编辑之友》2003,(5):44-47
编辑流程中的第一步是组稿,有了稿件,方能进入编辑、审稿、排版、校对直至印装出版,随后是经过流通渠道到读者手中。因此,编辑除了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较强的业务能力、广博的知识外,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组稿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高明的编辑如果离开了作者,无“米”下锅,那么他也只好空叹息了。可见组稿是编辑的基本功之一,做好组稿工作,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做编辑的都知道,稿件的来源无非两种途径:一种是作者主动投来,一种是编辑主动约稿。作者主动投来的稿件带有盲目性,他不知道该出版单位有无此类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