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古《广韵》声母系统中的知庄章三组字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方言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结合萍乡方言中的城关片老甲派城关话和小西路片老派东桥话的读音情况,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知庄章三组声母在萍乡方言这两个小片的读音,并通过两小片与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及两小片之间的读音对比探究了它们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盐城地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但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声母读音。表现在全浊声母仄声部分方言点读送气音声母,非组和晓组声母部分方言点逢[u]韵母读音不分,蟹止摄开口三四等端组声母部分方言点读塞擦音声母,咸山摄开口三等知章组声母部分方言点读舌面音声母,止摄开口三等以外日母多数方言点读边音声母。每一类差异都可以区分不同的读音类型,借助音韵比较可以分析不同读音类型的演变过程和演变音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参照《方言调查字表》对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四川大邑方言中的读音进行分析,揭示其演变规律。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大邑方言中基本合流为舌尖前清声母ts、ts‘、s,基本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声母t?、t?‘、?一致。部分声母例外读音的发音部位与普通话相同,发音方法上稍有差别,是语音历时演变不规则在共时层面的反映。还有极个别字不符合大邑方言语音演变规律,读音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发音相同,原因尚待考证。  相似文献   

4.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知庄章组声母在现代南方方言的读音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现代南方方言的读音情况复杂,如果从音类着眼,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读音类型:(一)知庄章三分型;(二)二分型,包括三种情况:⑴知、照对立型⑵知二庄、知三章对立型⑶开口、合口对立型;(三)擦音游离型;(四)合一型。  相似文献   

6.
忻州方言中古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以古开合口为条件,古知组二等字与庄组字合二为一,古知组三等字与章组字合二为一,但有例外。跟庄组声母相配的韵母在后来的分化中失去[i]介音而变为洪音,声母也随之变为t拶组声母。之后庄章合并为照组,章组声母也变为t拶组声母,再后来庄组声母与精组声母合流。在介音消失过程中,与合口韵相配的知三组和章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与开口韵相配知二组和庄组的t拶组声母受介音影响,容易变读为t拶组声母。通过与知庄章声母在普通话中读音的比较,我们认为,忻州方言中知庄章声母属于较古老的演变层次。  相似文献   

7.
沈丘方言中古知系合口字今读唇齿音,主要体现在知系擦音声母今读音的唇齿化。由于语音自身的内在动因和方音相互接触的影响,导致沈丘方言知系声母唇齿化及其演变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考察汉语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着重比较了闽吴、客赣以及湘粤等南方方言古匣母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现象的异同情况.根据其读音表现,将古匣母今读舌根塞音类声母的现象区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残存型和新生型.由于群匣分流时部分匣母字"掉了队",另一部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又发生了"回头"演变,从而在有的方言中出现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匣母字"叠置"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9.
洛南方言属于陕南中原官话中的关中片。洛南方言声母读音类型的特点是:古知庄章组声母分为舌尖前和舌尖后两组读音类型;精组声母则是一分为三,有舌尖前、舌尖后、舌面音三组读音类型;古全浊塞音、塞擦音今仄声读送气清音;疑母、影母中零声母读为舌面前鼻音。对洛南方言进行深入、系统、细致地调查,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10.
中古知三、章组塞音、塞擦音声母在湘方言的读音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三、章组声母读音在湘方言历史上经过了极剧烈的变化,在现代湘方言中表现复杂。现代湘方言三.这几个古声母的读音有舌尖中音(t组)、舌面前音(tG组t组)、舌尖后音(ts组)、舌尖前音(ts组)、舌根音(k组)、舌叶音(t∫组)、等。前四种读音在湘方言区成块状分布:舌尖中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中部;舌面前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西部和南部;舌尖后音主要分布在湘方言区的东部;舌尖前音主要分布湘方言区的北部和邵阳部分地区。后三种读音分布于个别方言点。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语言中有许多三四等精组与二三四等见系同音的替代别字,不能简单地认为它们已经合并为一套tc-组声母.验证以现代方言以及相关方言特征的地理分布、文献材料和古代移民材料,我们认为<金瓶梅>时代山东方言的见系细音字,除了k-组的读法以外,还有一套ts-组白读音.  相似文献   

12.
散居于陕西宁陕县江口镇内的江镇、江河、沙坪、冷水沟、新铺高桥等村回民方言,体现了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深度接触,其主要特征是知系合口字除少数还保留着pf组唇齿音声母读音外大部已读组声母,与■和以■为介音的韵母相拼。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古知系声母在今甘肃陇东13县区方言中的读音,将其归纳为五种基本类型,着重讨论了知系合口字的演变特点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5,(3):44-47
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声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声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声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泥来母的分混问题,古"微疑影云以"五母的读音问题,古知庄章三组声母与精组见组声母的分混问题,古晓组与非组的分混问题,古日母字的今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田野调查所得的66个方言点材料及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古全浊声母、端组、精知章庄、日母、见晓组等的读音类型及地理分布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古的知庄章组字声母的读音在不同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在镇原方言中有舌尖前塞擦音和舌尖后塞擦音两种读法。声母读为舌尖后塞擦音的韵母的发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而读为舌尖前塞擦音的韵母的演变根据等呼和韵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字的读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它们的演变在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论文《安徽庐江方言音系》为根据,简介了庐江地理和方言,以文中考察的顺港乡为代表点的庐江城关片话的读音为准,把《方言调查字表》所收录的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的字的庐江城关片话的今读音列表,归纳讨论了它们在庐江方言中的演变.还分析了庐江方言读ts、t 的类型,并指出且分析了庐江方言把普通话里声母是t 组的字的一部分读成ts组的现象和原因,最后指出了操庐江方言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时要如何注意分辨t 组和ts组。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8.
掌握规律,利用规律,是提高常用字普通话读音识记效率的有效方法.除前面介绍的有关规律外,还可以抓住如下规律:3、平翘舌音对比记,记少不记多.zh、ch、sh和Z、C、S这两套声母的字,有些方言混成一套Z、C、S(或接近Z、C、S的声母),如上海话、苏州话、广州话、武汉话、成都话等.还有些方言把普通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黎城话四个小片知庄章三组声母的读音情况尝试着分析了黎城话中这三组声母从古到今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阳方言与长沙方言同属于湘语长益片,但在古全浊声母演变方面,益阳方言却颇具特色。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根据声调、声母、韵母进行不同层级的演变,演变按照清化和弱化两种模式进行。这种演变方式使益阳方言的古全浊声母同其他湘方言相比,显得更加复杂。本文讨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读音以及演变顺序,认为益阳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模式对研究汉语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