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  相似文献   

2.
事业,仍是她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访《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主编张赫玲■吕道宁“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6,(6)
事业,仍是她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访《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主编张赫玲文\湖北·吕道宁“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  相似文献   

4.
事业,仍是她晚年生活的主旋律———记《中国地市报人》杂志主编张赫玲□吕道宁张赫玲女士在马来西亚留影“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能够认识张赫玲女士,算是我的一种幸运。6年前,我从一家省属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调至她身边工作,那时,她是湖北宜昌日报社的总编辑,也是全国地市报界的第一位女总编。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换过好几个工作,其中干得最长时间的职业就是编辑。我的青春与那些隐蔽的喜悦与忧伤一起呼啸而过。编辑是一座桥,这边是作者,那边是读者。我们共同分享的不是文字,而是人类的喜乐。文学艺术存在的根本理由是人对鉴赏的热情以及人的社会性所提出的分享要求。  相似文献   

7.
郑立琴 《图书馆论坛》2006,26(5):241-243
为了一种图书馆情结,我这样奉献我的青春,这样度过我的岁月…… 1991年大学毕业时,全校有3个留校名额:学院学生办公室、新专业实验室、图书馆。我选择了图书馆。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直接原因是,我曾是图书馆首届学生民管会成员,深爱着里面众多的书籍和幽静的环境。有同学断言:“如果一直在图书馆工作的话,所有同学中,你将是最穷的”。没想到图书馆工作,一千就是十几年,并将成为我的终身职业。在当今社会一辈子只干一种清贫职业的人不算多,如果对图书馆没有深厚的爱恋是难以做到的。图书馆工作的酸甜苦辣、矛盾困惑都融入了这短暂而漫长的悠悠岁月。  相似文献   

8.
很长时间听不到人们谈"职业感"这个话题了--不少人在身体力行,但是并没能说出来.我感觉到上海文化人的职业感是比较强的.这里所说的上海文化人,主要是指供职于报社、出版社、杂志社等文化机构的文化人,他们的职业感觉与对于写作的职业感觉.  相似文献   

9.
经管励志     
正《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作者:刘同著版本:中信出版社2014年7月版定价:39.80元提要:"我叫刘同。33岁。如我这个年龄的人,大都经历过青春的迷茫,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我怎样假装潇洒、佯作镇定,心里总还是觉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从负隅抵抗,到冷静旁观,才明白成长中种种的孤独感,如今看来都是无形的忘我成长。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1.
叶冲 《记者摇篮》2006,(10):39-40
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看这么一段台词:“一个表扬就那么重要吗?杨红旗需要什么,我都可以尽我的努力去帮助他。什么都可以。可是这件事情,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我是一个女孩,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将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这几个月,我一直强迫自己忘掉,可是你们一步一步地把我逼回来,回到那个我根本无法面对的晚上。就为了一个表扬?就为了一分虚荣?你们毁掉的是我的一生。难道你们不知道吗?!(痛哭……)我现在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所有的人的面前,工作没了,朋友没了,什么也没了。你们满意了?在我心里有两个凶手,第一个凶手是那个坏蛋,…  相似文献   

12.
张奕 《新闻记者》2000,(9):41-43
在很多人眼里,网络记者可谓 是新潮的职业。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部门还未核发过网络记者证。所谓的网络记者,其实是一批持有传统媒体记者证,但向网络发稿的记者。那么,它究竟与传统的记者有何不同? 我是1999年进入解放日报的大学生,主要负责网络版滚动新闻的编辑和网络新闻的报道。在这之前,我曾经在解放日报国内新闻部实习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参加过1998年抗洪救灾等重大新闻的报道工作。可以说,从国内新闻部到电子网络版,我经历了从传统记者到网络记者的变化,有幸初尝了网络记者的滋味。 网络记者的亲密伙伴 …  相似文献   

13.
曼卡龙珠宝是个年轻的珠宝品牌,浑身上下都充满着青春的气息,从曼卡龙珠宝的身上既可以找到法国的浪漫也可以找到中国的含蓄,既可以找到情感的喷发也可以找到光芒的照射。作为曼卡龙珠宝的创始人,作为中国轻时尚珠宝的缔造者,我觉得我的生命早已和女人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我身边的三个女性几乎瓜分了我全部的爱,我常说,离开他们我将一无所有,因为没有了爱或者不能提供给他们爱,我一定是最贫穷的人。  相似文献   

14.
青春的旋律     
宋雯 《军事记者》2011,(4):44-45
今年2月,我来到北京军区某师通信站,当了一个月的下士。 16年前,我戴着下士军衔,从军营走进了军校,那时,我与如今通信站的女兵一样,青春洋溢,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期望。岁月流淌的太快,昨日似乎还可以肆意挥洒青春,而今我却人近中年,青春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一年是我作为记者的第一个整年。凡事只要打上"第一"的印记,便有了非同凡响的意义。最近,无意翻到从前的照片,顿时觉得自己老了许多。这一年过得很长,感觉有两三年那么久,不是时空错乱,而是因为过分充实。一"记者到底是做什么的?"从业以来,已经被无数人问到过这个问题。很多人对记者这个职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采访,写稿。"通常我会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人让我很感动。因为感动了,我才认识了朱宝力。这个人是朱宝力的哥哥,而我至今不知道他的名字。在我眼里,这对兄弟是大漆髹饰古家具的隔代知音。一、老哥哥的力荐2007年5月19日,一个约六旬的男人,在文博会的出版物展区盘桓很长时间,后来驻足在一套精致生活丛  相似文献   

17.
新书推荐站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陈染著定价:28.00元作家出版社2007年5月本书讲述我(陈染)与我,我与物,我与生存,我与思考等话题。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  相似文献   

18.
王云五(1888~1979年)号岫庐,广东省中山县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出版家,同时又是一位靠自学成材的图书馆事业家和图书馆学家,自称:"我在学校的时期很短;我在图书馆的时期却很长.我不是职业的图书馆馆员;但我大半生消磨于图书馆的时间恐怕比一般职业的图书馆馆员尤多;一个职业的图书馆馆员至多与一二十所图书馆发生过关系,而与我有关系的图书馆至少有几千所."[1]并曾历任商务印书馆(以下简称商务)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图书馆学会索引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委员、上海图书馆学会委员及委员长.本文拟从东方图书馆这一个案评析王云五对图书馆事业的贡献,并初步探索一下其图书馆学方面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9.
报社开全国记者会,那帮被我称为“坏蛋”的地方记者(因为他们都特别聪明能干又都特别不安分)见了我都说:“有病的人来了。”我的确是“有病”,而且是“病入膏肓”——本来在报社当编辑当副主任已经够累的了,还要自己造条“贼船”自己上,办什么“青春热线”。俗话说:“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可不,“青春热线”开通两年了,八千多个电话已成为历史,可热线事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希望成为另一个人。我出生于1954年,10岁那一年,看见黛安娜·罗丝(美国著名黑人女歌星)出现在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