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如何讲好当代生活故事?或者说观众喜欢看什么样的当代生活?假如我们知道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故事,我们就去写什么样的生活故事,问题就容易得多。所以,有所谓话题剧,有热点题材剧,这类剧及时应景,所写的都是百姓关心的话题,有天然的收视热点。但不幸的是,大多数编剧都没有这样的运气,我从未写过一部话题剧、热点题材剧。细数我自己所写的所  相似文献   

2.
说起纪录片,我记得曾在一杂志上看到一位编导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做纪录片与其说我在拍别人,倒不如说我在拍自己,在拍我的感受,我的心。纪录片要用心灵去滋润,用自己的情感去认同,心灵没有受到触动,情感不曾掀起波澜的题材,拍出来就很难有生气。”这话对我触动很大,因为一个题材,如果连创作者本人都难以有所共鸣,那么它又怎能祈求创作出来的东西会打动观众呢 ?  在纪录片创作中,当我们把镜头对准客观现实去作具有理性意义的探究时,我们必然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观点传达给观众并以此引起观众的共鸣。在…  相似文献   

3.
学会找线索 年轻记者面临的几乎都是编辑定下选题需要他去完成,或者是接到"口"的通知,说有个会或者重要通知需要报道一下,没有自选动作.时间一长就会发牢骚,说自己总赶不上好选题,或者好选题总轮不上自己.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其实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等着去发现.无论整理材料、会议报道,还是道听途说,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出好的新闻线索.  相似文献   

4.
一个记者,能够得到观众的喜欢和认可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要得到观众的敬佩,更非易事。然而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栏目记者徐滔,却是一位让许多观众喜欢并且敬佩的记者。徐滔在做政法记者的11年时间中,曾经套上白大褂混进现场采访;曾经化装成旅客采访火车站前的票贩子;曾经假扮成疑难病患者给传单诊所曝光;曾经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一次次随警作战。如果说政法领域是和平年代中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政法记者就是奔波在战场上的战地记者。徐滔始终认为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报道怎么去感动别人。正是抱着这种爱岗敬业、勇于献身的精…  相似文献   

5.
无论中外观众,在收视心理上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只要想想我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就不难明白外国观众的收视喜好。问题在于多年来我们在宣传工作中形成了不少违背宣传规律的“潜规则”.一旦克服了这些缺点.就能赢得观众。  相似文献   

6.
影响节目编排因素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立 《新闻前哨》2006,(4):43-44
我们处在一个电视多频道竞争的时代。频道的增多,节目选择空间的加大,并不意味着观众总收视时间的增加,也不意味着观众会将自己的时间平均地分给每一个频道。相反,在总收视时间一定的情况下,观众往往只锁定几个能够提供其最大收视满足的频道,而忽略其它大量的一般性频道。目前武汉地区能收看到的电视频道多达四十余个,但各个频道所占有的收视份额却极不均衡:武汉台、湖北台以及中央台总共的8、9个主要频道占据了60%-70%左右的收视份额,其余的几十个频道只能去争夺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收视份额。在这样的情形下,任何电视台或频道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除了在节目上下工夫外,科学、合理的编排,将成为决定竞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县级电视台收视现状及角色定位目前,县级电视台收视现状使电视新闻的社会价值并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往往是记者满腔热情忙够呛,观众无动于衷不买帐。观众收看县级台新闻节目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想要了解当地每天都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只好看看;二是当天的新闻里可能播出有关自己的消息,必须看看;三是为了等待想看的电视剧或其他节目,捎带看看。结果形成了“新闻产品出品者被动选择新闻产品接受者,新闻产品接受者又被迫选择新闻产品”的无效循环或减效循环局面。节目对受众的影响力仅仅停留在小范围和浅层次上。出现上述结果…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切活动无不受思想或心理的支配,看电视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有意识地分析、研究观众喜欢看什么节目,不喜欢看什么节目和为什么的收视心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是电视台办好电视节目,即栏目的创与停、分与合、改造与调整的重要依据。遗憾的是,这一问题目前尚未引起广大电视人的足够重视,或者虽然注意到了但分析研究还不够深入。尽管有不少电视台都十分关注观众的反馈,但主要是把目光放在节目收视率的调查方面,而对观众在收看电视时的心理状态却缺少认真与必要的分析研究。这样,就难免在节目选题、制作和播出等环节上带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电视观众对于节目选择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大。观众在长期看电视的情况下,已经无意识地产生了一种收视惯性,他喜欢一个节目,就会在同一个时间去收看它。从而使观众造成持续的关注度,品牌节目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村题材电视剧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关注和广泛的兴趣.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连连创下收视纪录。但是,业界和学界对当前农村剧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其同质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央视《实后实说》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说的是某省某市领导根据自己的一段亲历;在县乡级干部分流问题上进行了一顶大胆的尝试,将150名干部放到沿海省市去自由择业,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去探索、去生存。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对于这一新生事物,嘉宾与观众都各自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观众提出.作为领导,仅仅以自己的一段新历作出这一抉择是否太累率了?这样做是否对这150各干部的命运负责任?等等。面对观众的问题,这位嘉宾领导如实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这个做法虽是以自己的一段亲历为基础,但这样一来可以让这…  相似文献   

12.
张放 《中国编辑》2005,(4):49-50
眼下,书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追求效率和效益,本来是一件顺应潮流的好事.但随着“选题大战”的白热化,在出版业内却普遍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出版社编辑常年处于一种“赶”书稿的状态。赶书展.赶汀货会,赶春季或秋季的教材征订,实际都是在赶时间和赶进度。而“赶”的结果,就是编辑心浮气躁,对选题的题材、内容、形式、读者对象、市场定位等决定图书命运的东西不下功夫去琢磨和挖掘,  相似文献   

13.
兰玲 《新闻前哨》2009,(6):55-56
随着卫星技术和有线技术的发展.可供观众选择的频道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最多的国家.在中国电视的影响力仍是最大的.看电视也是多数家庭的一个主要娱乐,丰富的电视节目内容使观众依照不同的喜好分出不同的收视群,众多频道都在争夺观众手中的遥控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突出自己的频道特色,赢得观众,赢得收视率,成为传媒人士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选题,就是选择节目所要评价的事物和论述的问题,即确定一篇报道所要论述的对象和范围。选题是否妥当,从根本上决定着一条新闻评论节目能否制作完成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选题,就成为一个节目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记者提出的选题经常会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一些编辑连续报上去几个选题都通不过,那么这些选题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在这里,笔者就选题过程中一些常见的误区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编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众的收视规律和习惯.而观众收看电视的习惯和规律是建立在作息规律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观众的作息规律,才能进一步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只有把握观众的收视规律,才能使电视节目编排更贴近观众需求。根据央视-索福瑞媒介公司对绍兴地区的收视调查数据.绍兴电视观众在生活形态、收视习惯上大致有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到年底,各种会议请贴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向新闻记者手中。对于记者而言,哪些会议值得去报道,哪些会议不需要去,对会议的哪些内容值得大书特书,哪些内容需要舍弃,这就需要记者对报道的选题、角度和切入点进行选择。而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就要求到会的记者在整体的会议里,擅长截取其中的新信息点进行报道。而这个点必须是贴近实际。与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许多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人物访谈类节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肯定。要办好人物访谈节目需在多方面进行努力,但其中节目的选题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被访者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节目中的人物是否有新闻性?人物是否有特色?人物会有哪些精彩的生活片段和人生感悟等,这都是编辑、主持人首先要费心思索的问题。笔者常常听到地方台的同事发出一些感慨:”与中央台所处的层面和所涉及的报道范围相比,地方台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遴选出那些名人、要人.成功人士或者是有新闻价值和特色的普通人呢?如何使选取的人物有故事性而吸引受众?如何将人物访谈节目选题的视野进一步拓宽呢?“近两年笔者在地方台编辑、主持60多期人物访谈节目.从中深切感悟到:办好人物访谈类节目.主创人员一定要做个有心人.要在茫茫人海中去慧眼识珠.沙里淘金。工作实践告诉我们.地方台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选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在此.笔者愿真诚地与媒体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不断葆有新鲜感,才能争得观众。 一、新闻选题创新 电视新闻选题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和对报道对象的确定。谁拥有新颖、优质的新闻选题,谁就会在同等条件下首先获得观众的注意力,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新闻选题创新对电视新闻创新至关重要。创新要把握好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评论选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同等条件下,只有高水平的新闻选题才会优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那么,电视新闻评论应该如何选题?如何独树一帜?本文拟从新闻评论选题的标准和方法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选题标准1.有评论价值是否具有评论价值,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选题时的首要标准。评论价值是用来衡量一个或多个新闻事件是否具有值得评论的价值。一个或多个新闻事件,如果有评论的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对山东电视综艺频道和生活频道的栏目而言是个存在很大变数的年份!收视指标对栏目来说是一条生命线,生与死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好与坏都在收视表现上完全体现。多年收视偏弱一度让生活频道和综艺频道非常尴尬:做了这么多年的电视,怎么就做不出一个引以为豪的栏目?观众到底想看什么?我们的市场在哪里?到二三线市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