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民族问题之所以如此激化并成为联盟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固然与沙俄的民族遗产、以往苏联当局民族政策失误等因素有关,但更主要的是由戈尔巴乔夫偏离正确方向的改革所致。戈尔巴乔夫发起改革时对民族因素的致命忽视、“民主化”和“公开性”丧失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运用、否定党的领导的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的实施加之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使民族矛盾和冲突日渐成为苏联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且愈演愈烈,并与政治、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纠合在一起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最终导致了联盟国家的解体。  相似文献   

2.
今年(1988年)二月,苏共中央召开全会,作出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思想。人们不禁要问,1984年,也就是四年之前刚刚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至今时间不长,许多改革措施尚未实现,为什么忽然文要进行教育改革呢?这是与苏联整个的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关,也即是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有关。  相似文献   

3.
导致苏演变的是戈尔巴乔夫早就确定的新思维《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与苏联的演变和解体》(《当代思潮》1994年,第2期相晋川文)文章说,“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变革苏联社会的纲领。他不同意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看法,而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思想演变有...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人道化”思想指导下,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于1989年6月16日批准了《学前教育构想草案》.但在这之后不久,一场“八月事件”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的道路.市场经济的全面过渡与推行,经济体制的全面私有化,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这对整个俄罗斯的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俄罗斯的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  相似文献   

5.
苏联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经济动因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乎逢会必讲改革”并且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去推进苏联经济体制改革。戈尔巴乔夫对改革表现出来的这种紧迫感不是没有缘由的。长期以来,苏联是通过粗放经营的方式即用增加劳动力、固定基金和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发展生产的,这就要求把全国的人  相似文献   

6.
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中小学外语课程的设置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界已开始全面审视当时的教育体制,并着手进行教育的全面改革,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改革的步子大大加快,迅速从单一的教育体制、教育方式过渡到可供选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前苏联国家教育委员会在戈尔巴乔夫主导的“社会人道化”思想指导下,开始进行教育改革,于1989年6月16日批准了《学前教育构想草案》。但在这之后不久,一场“八月事件”即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俄罗斯迅速走上私有化的道路。市场经济的全面过渡与推行、经济体制的全...  相似文献   

8.
始于1984年的苏联教育改革已进入第六个年头,其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它起步于一个不成熟的教改《决议》,因此头两年的苏联教改可谓四平八稳、冷冷清清。随着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出台,至1986年秋冬之交,“合作教育学”  相似文献   

9.
自从八十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着手对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后,苏联的教育界也开始活跃起来,积极酝酿一次新的教育改革。报章杂志上不断出现披露教育工作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文章,从1986年10月开始,部分教师革新家以座谈会纪要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合作教育学”思想,抨击了长期得到确认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0.
自进入90年代以来,俄罗斯哲学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深化过程,各种思潮多元杂呈,无比复杂,演化的基础,是俄罗斯社会的发展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心理的变化。本文将从考察俄罗斯社会发展入手,对90年代俄罗斯哲学的发展及其基本趋向加以分析探讨。一、社会转折历史进入90年代,苏联的社会发展开始了一场重大的转折。由于戈尔巴乔夫把民主化公开性作为改革的基本方针,自1987年起,苏联兴起了一股“历史反思”热潮。反映十月革命后七十年历史中苏共的失误以及苏联社会生活阴暗面的宣传,充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教学和学术活动也往往变成对…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到现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以改革家应有的胆略和气魄,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全面改革。四年来,尽管改革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但也的确给苏联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戈尔巴乔夫自豪地把这  相似文献   

12.
戈尔巴乔夫错误改革的实质,在于执行了一条资本主义化的改革路线。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是导致苏联剧变的直接原因,而是苏联剧变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苏联剧变最重要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3.
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这个失败既有深刻的内部因素,又有不能忽视的外部诱因。笔者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构成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外部因素,具体表现在:西方同苏联的长期对抗动摇了苏联人民的政治信仰,使苏共的合法性受到侵蚀;西方价值观对苏联的领导人、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地从思想上背弃了社会主义;西方国家对东欧剧变和苏联民族分离运动的影响,迫使苏共放弃一党制原则;西方国家对苏联激进改革派的支持,使得戈尔巴乔夫受制于激进改革派,间接触发了"8·19政变";西方对苏联经济援助的不力,使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计划落空。  相似文献   

14.
教学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教学理论也有了较快发展,指导了教学改革,推动了整个教育改革。并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论题。一本世纪初至今不到一百年,教学理论阵地已经历了几个大的“回合”。出现了美国的杜威、苏联的凯洛夫、美国的布鲁纳、苏联的赞科夫等代表人物。近三十年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份高三联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的改革A.都没有突破僵化的“斯大林模式”B.都没有彻底改变苏联的经济状况C.都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D.导致苏联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6.
从80年代初开始,苏联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对苏联的教育改革,各国学者评价不一。有的国家的学者认为,苏联80年代开始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改革的“楷模”;也有些国家的学者认为,苏联8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是“对儿童的摧残”。哪种评价是正确的呢?历史是会作出回答的。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总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而根源的。只要不特偏见,以客观的、科学  相似文献   

17.
苏联当前的改革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改革的理论、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等重大原则问题,也就是研究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改革的新思维;二是改革的实施情况,进展如何,碰到哪些问题,对改革的前景进行预测,也就是研究改革的具体“操作”过程。毫无疑问,这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但我认为,从我国改革借鉴需要的角度看,研究苏联改革的新思维可能更为重要一些。苏联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确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问题,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苏联于1950年建立经贸关系,五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空前发展,六十年代由于两国关系恶化,导致双方的对外贸易额滑入低谷。自1982年以来,中苏经贸关系再度活跃,特别是1989年5月,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和1990年4月李鹏总理访苏,标志着中苏关系进入了一个“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新的历史时期。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在新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与“独联体”经济贸易关系,对双方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教育体制与新办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教育体制与新办学模式的探索刘振天今日俄罗斯教育体制改革始于八十年代后期,当时在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激进派推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和发展市场经济这一社会改革发展总目标指导下,1988年和1989年原苏联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教育改革法令文件,从总...  相似文献   

20.
“合作教育学”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教育学”作为一个学派于1986年10月在原苏联提出,迎合了当时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全面经济改革中所提出的“新思维”、“公开性”的思维路线,是苏联教育新思维的突破口。“合作教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C·H·雷先科娃、B·Q·沙塔洛夫、E·A·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他们明确提出了当时苏联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弊端,指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强制性和专制性、师生关系不民主和对立性、分数统治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