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仡佬族世世代代被人呼作"蛮王仡佬",曾经辉煌灿烂也曾历经苦难,他们的民族文化风情万种,他们的衣食住行独具特色:青衫黑袍直桶裙,爱酒爱茶爱辣酸",干栏""吊脚"古民居,七十二拐山路险。他们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2.
少年的心事是淋漓的雨。淅淅沥沥地洒在我们的心上,那些纯情的倾诉,那些面对苦难的昂扬,那些平凡中体验到的美丽,还有成长的种种意味,都在这些文字中得到了宣泄。其中,不仅仅是你,是我,那里有我们大家每一个人曾经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神秘·苦难·象征——论陈应松的底层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应松的底层书写采用苦难集中化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底层的苦难与惨烈,与此同时,他也为我们展示了底层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深深畏惧。作为一个比较注重写作技巧的作家,陈应松的底层书写充满了浓厚的象征意味。他的底层书写表现了深沉的人道情怀,但是城市道德与乡村道德的二元对峙以及对于苦难的过于堆叠有时候也会削弱作品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4.
《八小时以外》2012,(11):28-31
生于1988年的赵文静曾经有一万个"hold不住"的理由——妈妈因病离世,爸爸成了"渐冻人",弟弟正在上高中,仅仅两年的时间,她的世界陷入了一片兵荒马乱。可是,她出名了,不是因为苦难,而是因为乐观。这个体重不到八十斤的女孩,用她的微笑告诉这个世界:苦难与幸福并非天敌。  相似文献   

5.
痛·爱·生活     
一最近都在看安妮宝贝的书,感觉很凄凉,也很冷,曾经不懂什么叫堕落,现在觉得明白得很透,她写的东西,文字中流露出一种凄美,也带着我一起"堕落",我很喜爱这种感觉,因  相似文献   

6.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7.
《圣经·约伯记》是西方宗教、文化、文学经典,在《圣经》中非常著名,也是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上帝考验自己忠实信徒的故事。以往对于该篇章的解读集中在苦难的意义以及上帝考验的意图上。运用格雷马斯的"角色模式"理论对《约伯记》进行重新解读,试图寻找到上帝与苦难之间的多重意义关联,进而探寻这种关联所具有的信仰层面上的意域。  相似文献   

8.
李煜与佛教也有深厚的渊源,他身上具有鲜明的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痕迹,佛教的基本理论"四谛"说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李煜诗词作品体现出对苦难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对苦难根源的反思与对脱离苦难的追求,并且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修行方法,这恰恰暗合了"苦"、"集"、"灭"、"道"四谛。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中有这样一句:“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在这个世间,苦难是难免的。国家有国家的苦难,民族有民族的苦难.  相似文献   

10.
苦难一直是社会挥之不去的阴影,教育也存在苦难。而苦难在教育研究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将"苦难"研究引入教育学领域,以期完整体现教育学的公共关怀和社会责任承担的精神,以引起学界对底层人民教育境遇和痛苦感受的关注和共识,使教育苦难最终得到权力光束的照耀和消除。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犹太作家多以"苦难"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在马拉默德的<魔桶>中主人公利奥.芬克尔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受尽了心灵上的折磨,最后选择做受苦的替罪羊以此达到拯救自己也解救他人的目的,本文将分析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替罪羊之路的.  相似文献   

12.
它是"寿命"过亿年的稀世珍品,历经阴谋、革命、悲剧和苦难,魅力有增无减;它的美貌与光彩令世人倾倒,但同时又令每一位拥有它、甚至与它有过短暂接触的人都遭遇噩运;它曾经令法国卢浮宫以《蒙娜丽莎》画像为交换代价,只为其能参加"法国珠宝十世纪"的展览;它曾经是法国国王爱不释手的"法国蓝",也是英国银行家眼中的"希望之钻";它名为"希望",却给每一位主人带来噩运。名字与命运间刺眼的反差令它成为——价值连城的不祥之物!  相似文献   

13.
流浪·前进     
白狼曾经跟我说:"把流浪当作旅行的孩子是有理想的。"我听了,心里隐隐作痛,可我嘴上还是很倔强:"不,本来就是旅行,不是流浪。"白狼没理我,甩甩尾巴投入人流之中。这城市就像一座森林,人们满脸淡漠地穿梭其中,白狼也是。  相似文献   

14.
"寻求对苦难的超越,表现苦难生存背后的美与价值,是苦难叙事的魅惑力所在"。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多舛的命运决定了他对苦难的关注度,也影响了他对"苦难"诠释的广度和深度。而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四大悲剧不仅寄托了作家本人对各种人生困境的理解,更诠释了西方的悲剧精神。本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两位作家作品中的苦难叙事。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先锋作家余华的小说创作发生了某种转型,曾经的“残酷”和“冷漠”变得温情脉脉。转型后的余华仍然关注人生的苦难,但他对苦难的态度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使余华的创作带上了更多的温情色彩,但也影响了作家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陶尚芸 《小读者》2012,(11):1-1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欲成就大事,须经得起苦难。对于苦难,我们要接受它、克服它、战胜它,在苦难中学会坚强与微笑。生活再苦、再难、再累,也要笑着活下去,在笑容里诠释出的是一种勇敢、一种信心。一个能征服苦难的人,苦难就会是一条珍贵的项链,使你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17.
周大新的小说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男女失衡的两性世界.对于女人的心灵探索、命运展示、苦难剖析已成为他观察与把握社会、历史、人性并进入文学创作的一个视角和切入点,也是他心灵的创造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乡下人进城"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浪潮推动下出现的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叙述也成为很多作家关注城乡冲突的最好视角,并逐渐形成了以进城乡下人为描写对象的文学创作潮流.挖掘转型期以来的"乡下人进城"叙事文本,可见这一叙事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城乡两域的叙事空间;二是融入底层的叙事立场;三是关注苦难的叙事主题,呈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母亲的眼泪     
坚强的母亲很少落泪,她的大半生有过太多的苦难,却一直让我们生活在家的温暖里。母亲的泪,和着那些曾经走过的苦难,成了我一生的动力与财富。  相似文献   

20.
张国霖 《中学教育》2014,(4):113-113
<正>有感于教育界弥漫已久的浪漫气息,在本刊2012年第四期"编者的话"中,我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是一项理性的事业"。成文之初,一位在地方基础教育科研部门工作的同学跟我谈起过他遇到的类似现象:现在中小学面对着名目繁多的各类评比,特别是在公开课等方面,要能在彼此间教学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胜出,起用英俊帅气的男教师或者优雅漂亮的女教师,无疑也是希望能够出奇制胜的无奈之举。这几年,随着"根叔体"的流行,高校掌门人的毕业致辞往往都是校内外媒体的焦点,不过人们大多是在品味其中的"笑料",看哪些熟悉的事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