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万小广 《新闻实践》2014,(11):84-86
核心阅读:网络技术实现了新闻信息的海量、快速传播,但还未完全实现真实可信、有底线有品质传播。鱼龙混杂、真伪不一的状况,实际上破坏了网络作为媒体的公信力,也降低了其新闻信息传播价值。如何让网络新闻信息更加真实可信,这是一个国际性、普遍性的问题。近年来,国外有很多新闻创业项目致力于构建网络内容的事实核查机制,旨在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网络新闻信息。  相似文献   

2.
“现在想找到能从事网络新闻编辑的人才实在太困难了……”,这是目前众多网站负责人由衷感叹。互联网的多重功能和优势使新闻通过网络传播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普及起来,相应地对网络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03亿人。我国大陆网站数量也达到创纪录的67.75万个。据此估算,目前中国网络编辑从业人员多达300多万人。未来十年内,对于网络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空前的,总增长量将超过30%。  相似文献   

3.
陈红梅 《新闻记者》2007,(12):75-78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网络链接、网络信息定制、网络新闻传播等几个环节,介绍国外网络传播发展状况,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袁芳 《新闻窗》2015,(3):9-10
当前,在网络生活和网络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新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新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逐渐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有了更高要求,也对其在制作、传播过程中不时表现出的立场、观点以及低俗性、功利性等相关问题产生质疑和迷惑。网络新闻有利有弊,如何驾驭这匹快马是近年来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合理运用舆论导向可以对网络新闻进行驾驭和管理,并针对此观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等的蓬勃发展,世界进入了以“传播工具的革命”为特征的网络传播媒体时期。网络新闻传播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职业网络新闻传播者应运而生,对网络及其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传播技术掌握程度,成为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合格的标志。而且,从新闻实务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因新的传播技术的影响带来新闻传播实务的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的变革,网络新闻传播具有的这种变革的表现尤为显著。在网络这一巨大得让人无法想像的虚拟空间中,新闻传播的数字化、超文本性、多媒体性(聚成性)、交互性、…  相似文献   

6.
赵艳艳 《新闻战线》2015,(5):119-120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形态。网络新闻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本文重点探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法律保护机制,希望能为新闻媒体提供一些参考。网络新闻传播是数字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传播形式,近年来,布局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当前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人们感到忧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  相似文献   

7.
匡文波  高岩 《中国编辑》2006,(2):47-48,49
目前我国网络新闻编辑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部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他们熟悉网络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对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了解不多,新闻采编与策划能力相对薄弱;另一类是从传统媒体来的记者和编辑,他们有扎实的新闻业务和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对网络技术不敏感,运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我国网络新闻编辑队伍壮大,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清平 《新闻传播》2023,(3):102-1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就是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网络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研究。从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新闻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时间与区域的限制、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以及两种新闻传播方式相融合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可以推动我国新闻传播类型多样化发展,从而整肃网络环境,正确引导舆论,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9.
吴斌 《新闻窗》2006,(2):63-64
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决定了它相对的自由特性。海量信息、瞬时信息、及时传播、互动参与是它的显著特征之一。BBS、博客的普及更是让普通人也能发布和转载新闻,网络传播已呈现分众传播的态势,当今世界是一个在传播中发展,在传播中改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斌 《报刊之友》2013,(8):34-35
随着网络这个新媒体的出现,又为人类的传播方式增加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网络媒介为新闻传播带来诸多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网络为新闻传播带来更多自由的同时,也因为网络新闻传播的自由而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以百度、新浪、搜狐等大型网站的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从网络传播的特点和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特征等方面对网络传播新闻自由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目前网络新闻传播自由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耿明强 《新闻传播》2013,(12):125-12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计算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网络也成为与报纸、电视等并列的、重要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网络新闻传播中存在种种问题,自由问题就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只有将网络新闻传播中的自由问题加以控制与管理,新闻的价值以及网络作为新闻传播媒介的价值才可以得到更大的体现。故本文拟从网络新闻传播遇到的自由问题、解决措施两个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梁杰 《新闻爱好者》2005,(10):24-25
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网络打着“第四媒体”的旗号,开始杀进中国的传媒圈时,让世人顿觉惊讶与新奇。网络传播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但网络新闻的传播也受技术和市场发展规律的限制。如何、何时获得规模化的网上新闻传播的消费市场,取决于形成网上新闻传播的规模、媒体资本与市场的互动以及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紫竹 《网络传播》2005,(2):36-37
自1996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率先在全国招收网络新闻传播的本科生以来,我国的网络传播教育与人才培养正在逢勃发展,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时代以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占据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网络捆绑,网络生活正式在中国拉开序幕。网络时代里的信息速递是一个强大能量,舆论导向被网络强力霸占。我国经济所处的时期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在转型时期最易变、最敏感。网络的副作用在这种变数下,也悄悄增生。网络新闻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内容,其传播力量是不容小觑的。网络新闻对于舆论世界具有强大杀伤力。如何引导网络新闻传播正能量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网络时代的优势入手,分析了网络时代网络新闻传播正能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从信息平台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兴媒体,新闻在网络上的地位愈显重要。但目前质量不高、缺乏个性等的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我国网络新闻的发展,给网络新闻进行重新定位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传播主体定位——网民定位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传播主体本身包括传者和受者,在网络媒体中网民既是传者也是受者。但从发布新闻,而非信息的角度看,大多数网民目前主要还是作为受者,此文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个角度进行。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体。网络传播可以是一点对一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新闻视频传播带来发展机遇,网络技术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结合,极大地扩展了新闻视频的传播空间。本文在探讨网络新闻视频传播形态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网络新闻视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新闻视频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网络技术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极大地扩展了新闻视频的传播空间。本文在探讨网络新闻视频传播形态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新闻视频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真实性的评价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钰 《新闻界》2000,(6):23-24
网络新闻的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一方面, 2000年 7月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网民数已达 1690万,比之 1999年底的 890万与 1998年的 210万,不能不让人有网络时代突飞猛进到来之感;另一方面,传统强势新闻媒体纷纷扩张各自的网络建设。从新闻传播的传受方看,传者越来越成熟,受众越来越普遍。这充分显示出新闻竞争已经确实迈入网络领域。   在日趋激烈的网络新闻业竞争中,一个最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网络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新闻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追求快捷、传者分散甚至匿名的网络新闻传播中,这一问题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新闻传播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网络传播问世以后,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对传播规律的认识也相应有了调整和发展。网络传播的巨大影响力和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理所当然地引发了人们新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0.
李建军 《新闻窗》2011,(4):79-79
网络传播技术与新闻传播的结合形成了网络新闻传播,这种形式的新闻之所以能被广大受众所接受,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与传统新闻传播不同的正面社会效应。1.能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