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望     
郑老师佝偻着腰坐在办公桌前 ,两眼直直地盯着校长刚送来的“希望工程挂钩表” ,心里在认真掂量哪一个学生更为合适。他头顶上“中央地带”光秃秃的 ,边缘地带的几缕斑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地贴在后脑勺上 ,额头上的皱纹几乎攒聚到一起。他把班里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一个个在脑子过一遍“电影”。几经权衡 ,郑老师终于抓起笔来 ,在表格上一笔一划写上了“于小牛”三个字 ,这孩子苦啊。一年前 ,父亲大病一场 ,久治不愈 ,为了支付医药费 ,跛着一条腿的母亲卖空了家中一切能卖的东西。半年前 ,父亲撒手而去 ,留下四壁空空的 3间土屋和一千多元的债务。…  相似文献   

2.
最近看到这样一段章:笔的孩子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改革’,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上语课,他点了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笔认为这是个好的改良,应该值得推广。以后几天里,笔问孩子“改革”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那个同学  相似文献   

3.
作家毕淑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谁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童年体验,谁就能改变他眼中的世界和人生的蓝图。”在孩子的精神世界,是父母最先画出成功的抑或失败的第一笔。如果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位伟大女性,那么,这个成功的孩子后面也都同样站着一位伟大的父亲或母亲。他们的伟大表现为对孩子富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雕刻”上。理解孩子的欲求给孩子一个世界,他就可以创造出无数个世界来还给你。无数事实验证了这一教育规律。范霍夫小时候非常喜欢做化学实验,有一次,在老师下班后,他悄悄潜入教学楼,撬开了实验室,拿出了仪器和药品做试验…  相似文献   

4.
无声的爱     
前不久,我在《经典美文》杂志中,看到张建伟写的《哑巴父亲哑巴爱》。文中非亲生的哑巴父亲,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包容着“我”的一切,用残疾的躯体托起“我”的希望。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给人以心灵的感憾和洗涤。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哑巴父亲”用特殊的“哑巴爱”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我也曾见到过一位“哑巴”父亲,每当上学和放学时,他就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忘情地关注着他的“哑巴”孩子。若是看见了教他孩子的老师,一定乐呵呵地从衣兜里翻出“好东西”硬塞过去,不亦乐乎地作揖、比划,嘴里还“哇哇”地说个不停,时而退求,时而感谢……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每当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哑父”的影  相似文献   

5.
镜子篇     
互通情报放学时,郑老师对小强说:“明天下午请你父亲来学校一趟,我要和他谈谈。”小强吃惊地问:“老师,我没犯错误呀!”“老师请家长是正常工作,学校和家庭要互通情报嘛!”第二天下午,小强的父亲请假来到了学校。郑老师热情地寒喧一阵以后,又神秘地说:“您在副食店工作,我弟弟下周结婚,麻烦您给办点好鱼。”“……”“给他记公假”早自习下课铃已经响过,小明还没有到教室,考勤员小英根据学校的规定给他记上  相似文献   

6.
王祥是三年级的学生。去年十月份,六年级学生罗时奎失掉一支钢笔,给他捡去了。他当时没有还给罗时奎,准备留着自己用;不几天他便把那枝钢笔的套子,套在自己的笔上。后来给罗时奎看出来,就告诉老师。老师教育罗时奎同学先不要声张,一定负责来处理这件事情。老师并没有马上和王祥谈捡钢笔的事情,而是对他很关心,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中国少年报有个故事叫“一枝钢笔”,是讲一个孩子拾到钢笔后,想留着自己用,后来他认识自己的错误,终于把钢笔还给人家。老师就有意识地帮助他在说话课的时候,对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同时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接着,老师便将他找来和蔼地问:“你讲了‘一支钢笔’的故事,你看那个孩子好吗?”他答:“好。”“你  相似文献   

7.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 ,许多完整的家庭解体 ,许多幼儿要面对父母的选择 ,要失去一方的关爱。我园中班有一名幼儿叫席×× ,其父母离婚后 ,他判给父亲 ,他的父亲不准他跟母亲来往 ,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被母亲悄悄地接走 ,第二个星期一下午到幼儿园接幼儿时 ,父母都没有来接 ,本班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父亲 ,他的父亲来接孩子时 ,得知孩子感冒了 ,非常生气 ,对老师 :“我不接他 ,你们老师叫他妈妈来接。”甩手就准备离开 ,席××看见父亲来接时 ,边哭边喊 :“不跟他走 ,我要妈妈。”最后 ,在老师的劝说下 ,这名幼儿哭着被他父亲抱走了。看到这一幕 ,…  相似文献   

8.
许黎剑 《河北教育》2002,(12):12-12
开学初,学校组织学生乘车去科技馆参观航模展,车子开时,我发现车上站着两个人——我和郑老师,而学生们一个个心安理得地坐着,有说有笑。我脑子一转,对旁边的学生说:“你们都坐着,可老师还站着。”几个学生似乎想到了什么,往里挤了挤,不好意思地说:“许老师,您坐这。”我微微一笑,说了“谢谢”就不客气地坐下了。车上唯一站着的还有郑老师,我又对周围的学生说:“你们看,郑老师还站着……”又有几个学生说:“郑老师,您坐。”郑老师笑笑说:“不用了,没几分钟,我站一站吧。”“不,郑老师,”我接上去说,“学生给你让座,…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电话咨询当中,一名母亲谈到自己上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子,从半年前开始变得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多次提出不想上学了。孩子的母亲多次询问孩子的老师、同学,都没有找到答案。孩子在家里也没有遇到什么特殊情况。经过咨询员的反复询问,这个母亲回忆起:孩子曾经说他在学校总是丢笔。这位母亲没有认为有什么问题,当孩子告诉她又丢笔时,她总是说;“丢了咱再买。”就这样,这个孩子已经丢了十几支笔了。在咨询中,这个妈妈还谈到:孩子曾经说过美术老师借过他的笔忘了还,他找老师要了两次,老师最初说已经还他了,后来就嫌他烦了,不耐烦地说了他两句。孩子告诉妈妈时,妈妈说:“老师忘了,不还就不还吧,一支笔又不是什么好东西。’而孩子的目题可能停俩就出在这多苦上。为此我们特请中国健康教着研究所的研究员清脆额文主缢另解答。  相似文献   

10.
四岁多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说:“郑老师的脸上老是笑,李老师的脸上老是生气。”不消说,孩子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脑际一定象照相的底片一样,显现着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和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师。这使我想起了一句话来:学生的头脑耳目,  相似文献   

11.
画妈妈     
孩子没见过妈妈。孩子很想见到妈妈。一天,孩子看见一个女人,女人扎着长辫子,从老远往孩子门口走过来。孩子见了,赶紧去屋里拿出纸和笔来。孩子在幼儿园里学过画画,老师表扬过孩子,说孩子的画画得很好。现在,孩子见了这个女人,要把她画下来。孩子很快画好了,孩子把画拿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这个样子吗?”父亲说:“你怎么画一个长辫子妈妈呀?”孩子说:“我觉得长辫子妈妈好看。”一天,孩子又看见一个女人从门口走过,这女人短头发,孩子也把女人画了下来。画好,孩子又把画给父亲看,孩子说:“爸爸,我妈妈是不是这个样子?”父亲说:“…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的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孩子的父亲那里。父亲听了,却不认为孩子在撒谎,而是认为孩子是在想像。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又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发现这是一枚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  相似文献   

13.
殷朝芹 《山东教育》2005,(26):55-56
“别耽误了人家的孩子!”这是父亲生前常对我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没有进过学校门的老农民对他当教师的儿子常常选诫的一句话。在父亲的心里,他始终认为庄户人家送孩子上学,就是要让教师把孩子教出个“样儿”来的,老师要是不好好教,是良心上讲不过去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我在一家文摘报上读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儿童,期中语文考试成绩不理想,小家伙垂头丧气。他父亲看到试卷上有两道看图写话题:一道是画面上的男孩正在给小树苗浇水,孩子的答案是“哥哥在种树”,结果被老师判错,订正为“哥哥在浇水”。另一道是画面上有大片成熟的麦子和两个正在捉蝴蝶的儿童,孩子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结果也被老师判错,并在题上订正为“小朋友捉蝴蝶”。原则上讲,根据画面显示的内容,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答案都不应算错。于是父亲问孩子:“答案正确,为什么没得分呢?”孩子吞吞吐吐地说:“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15.
执著的力量     
一个白痴孩子,每个人见了他都会烦,包括他的父母,没有人能教育他,只得求助于康复中心。于是,父母把他带到一家儿童教养中心。那里的老师也无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课堂上发出象警车一样的声音,让别的儿童惊吓不己。他的手总是不断在玩东西,一刻也不休息,连睡觉的时候也在运动他的手。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没救了,让他自生自灭吧。有一天,孩子发现了地上有支笔,他像往常一样不停地玩着这支笔,不断在地上划着线条,没有人阻止他这么干。第二天起来,他继续画。但是,细心的老师发现了他画的这些线条,她惊呼:“天哪,他竟然会画画。”其实,这些线条并不是…  相似文献   

16.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7.
我在幼儿园小班实习,班上有个小男孩,今年才四岁。他聪明活泼,接受能力强,可爱欺负其他小朋友。怎样教育这样的孩子呢?有两件事使我感触很深。一次午饭前,孩于们洗好手,都坐在自已位置上安静地等侍用膳。这个调皮的小男孩却在那里大声嚷嚷。老师瞪了他一眼,对他说:‘你最守纪律了,上来拿饭,第一个吃。”小男孩信以为真,便高高兴兴地去拿饭了。老师却突然板了脸:“你还真上来第一个拿饭!不害臊?”孩子不解其意,眨着眼睛看着老师。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委屈地回到了座位上。一个才四岁的孩子,哪能理解老师的反  相似文献   

18.
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还曾遭遇过退学。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并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譬如他捡到了一枚怪异的石头,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了他父亲那里。父亲却不认为孩子是在撒谎,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