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体验旅游视角下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开发意义、开发形式与对策,体验旅游的定义、特点、类型、开发原则和对策.体验旅游视角下,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参与性、真实性、文化差异性和市场导向的原则,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有个性化设计产品、挖掘名人文化内涵、设计场景调动旅游者积极性、策划参与项目、开发名人文化旅游纪念品、留住体验记忆、完善导游讲解系统.  相似文献   

2.
方言反映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质,在旅游文化体验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从旅游地历史、环境、民俗、文化心态等方面论述了方言的旅游价值,提出了方言小册子、导游口头传播、博物馆方言传播互动区等体验途径.  相似文献   

3.
遗址旅游是一项针对特殊资源开发的文化旅游。从旅游消费需求趋势来看,旅游者兴趣不仅仅满足于独特文化的展示与体验,而是寻找这些独特文化的符号和核心价值观,因而,文化旅游的开发也不仅仅是特殊文化的“物理性存在”,更要求将这些文化符号抽象化,并赋予空间生产的意义,以“人文性存在”进行展现。借助于大遗址旅游思路和文化空间研究的视角,以武陵山区土司遗址群的旅游开发为个案,探讨文化旅游空间的构建方式,从而厘清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升级,文化体验产品受到旅游市场的青睐,乡村民宿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尝试从旅游真实性理论出发,对广西龙胜金竹民宿的文化符号的运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民宿文化符号运用存在文化符号意义挖掘不足,体验产品难以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乡村民宿文化符号运用的地域性、原真性、体验性等基本原则,相应的优化策略包括:深入挖掘文化元素,多样化运用文化符号;强化行为文化符号,增添主客互动空间,增强沉浸式住宿体验;培育社会组织,指导民宿开发,营造地域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化旅游开发是历史建筑旅游开发的新模式.它提供了一种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合理方式.在提供给旅游者高品位的文化旅游体验的同时,还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能够更好地适应遗产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黎黄陂路历史建筑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模式,从游客感知、旅游体验、居民和管理机构等四个方面提出黎黄陂路博物馆化旅游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福建大田板凳龙舞历史悠久,富有地方民俗文化特色。板凳龙制作工艺精巧,具备审美价值,龙舞活动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大田板凳龙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采用传统博物馆展示型静态开发模式以及民俗体验开发模式、节事旅游开发模式及旅游商品开发模式。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开发龙文化旅游是福建大田板凳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实际问题,在旅游体验理论基础上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分析体系,以南京云锦博物馆为例,开展旅游体验质量实证分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活动组织、服务水平、休憩环境、可达性,是影响云锦博物馆旅游体验质量的主要因素;重要性—绩效分析(简称IPA)表明,织锦文化、购物环境、商品质量等为游客认可,应继续保持,而活动项目安排、线路设计及服务水平则有待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应打破传统博物馆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将博物馆开发建设成为以文化为核心,具备休闲、娱乐、参与、体验等现代旅游功能和多元赢利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的博物馆式开发运营模式存在许多局限性.制约着文物遗址资源自身旅游经济价值的实现。去博物馆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将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成为一种以文物遗址所承载并衍生的历史文化为核心,具备参与、体验、休闲等现代旅游功能和多元赢利能力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成为大型文物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一种新的思路。文章以陕西乾陵为例,具体论证了去博物馆化的原则与思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6):149-153
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和文化的中心,其高高在上的光环一直都使它保持着远离世俗的姿态,因而博物馆旅游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于文化游客这个群体,其馆内观光体验的质量,也取决于它与文化游客生活阅历间的共鸣.基于"日常生活"在人文旅游中的延续,以建构"自我凝视"的观念来说明博物馆体验效果与文化游客生活经验的内在联系.每个人的旅游行为都是其"日常生活"的延续,文化游客在博物馆体验中对个体生活经验的"自我凝视",暗示了人文旅游不仅是个体认知文化现象的活动,而且也是个体审视和升华"自我"与"现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游客体验和博物馆文化创意旅游产品关系探讨的基础上,探究文化创意在博物馆旅游发展中的融入。以调查南通博物馆群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的状况为基础,提出了体验式博物馆文化创意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尝试找到一条适于南通博物馆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泉州博物馆特色旅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的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高品位的特色旅游资源,数量众多且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紧密的泉州博物馆在泉州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发展泉州博物馆旅游时应以保护藏品为前提,主动融入文化旅游系统,设计参与型产品,加强从业人员教育,营造以人为本的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主要包括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和名人文化,名人文化是三坊七巷的核心文化符号,具有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应成为三坊七巷旅游开发的重点。当前三坊七巷对名人文化的旅游开发不够到位,应在情景化、体验化、高科技化、时代化等原则指导下,以林则徐为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形象战略、价格战略,更好地开发名人旅游资源,传播名人文化,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16,(2):14-16
以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理论为学理基础,从旅游地理空间生产、旅游符号空间生产、旅游生活体验空间生产等三个层次,对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探讨,论述了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本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在民族文化旅游空间生产与金秀大瑶山瑶族文化保护中的职责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徽州文化体验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体验旅游是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徽州文化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正面临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发展,有必要进行体验旅游开发.徽州文化开发体验旅游的条件优越,可从进行资源普查、推出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策划体验活动项目、充分利用纪念品几个方面分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旧州屯堡古镇地处安顺屯堡村落群的中心区,其保留了活态的文化事项和特有的文化符号.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不仅限于资源本身,还受到区位条件、发展时期、旅游发展现状及趋势、政策措施以及周边开发情况等的影响.因此,通过对旧州古镇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认为旧州古镇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和意义,能使安顺旅游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能全面提升安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回顾了国内外博物馆旅游发展的研究情况,认识到博物馆与旅游的关系;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博物馆游客特征、游客动机和期望以及旅游者体验满意度等的博物馆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研究都已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面对目前我国博物馆旅游发展的良好势头,应该加强在博物馆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博物馆旅游的发展模式、博物馆旅游的影响因素以及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面与时俱进的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和徽州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发掘馆藏资源和徽州文化资源,突出徽州特色和馆藏文物特点;对我国其他博物馆文创产品进行现状分析,以徽州三雕、徽州建筑等为切入点,进行元素提炼,将提炼的元素转化为设计符号,最后将设计符号与家具设计相结合,提出具体的可行性创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柳州师专学报》2018,(1):37-41
金秀瑶族博物馆在传扬金秀瑶族文化,打造金秀文化旅游特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博物馆里陈列的五个瑶族支系实物成为一种符号,是瑶族形象的写照,显示着五个瑶族支系的历史、风情,担当着"五支注我"的作用。博物馆以审美的板块设置,传递着瑶族的神韵。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国内游客特征探究——以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辛亥革命博物馆为例,通过对其游客行为的考察和分析,得出反映特定历史事件的专题性博物馆目前尚无法成为中部地区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的结论,对以武汉市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城市的专题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经营以及其他历史文化型景点的运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化客家祖地的世界级品质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有"客家摇篮"、"客家的发祥地"之称,是世界客家人朝圣的中心,具有世界级的地位,其文化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但由于对赍源品质和产品特征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来寻根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在减少,因此.加快开发祖地寻根旅游产品对于福建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当前应该立足客家祖地的文化现实.研究现代客家人的旅游兴趣、大手笔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还应以文化为载体,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源开发,弘扬客家精神.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展示与体验客家文化,通过构建客家文化体系,保护、传承、光大客家文化,促进其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拓展客家旅游新的形式、内容与空间,进而实现客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