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英文化有责任来为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套批评机制。这一机制不是试图阻止大众文化的发展或者否定大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要给大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一种监督,一种超越的理想,即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关怀的终极价值尺度。本文着力探讨的是,如何发挥精英文化现代人文意识的启蒙与批判作用,积极促成大众文化的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3.
回顾大众文化概念的提出和演变,归纳出本文大众文化的特定范畴,概述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通俗文化的区别以及大众文化的特征,阐释了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被大众文化排挤的社会现实。从创作、情感、风格等角度更深入地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批判,提出大众文化应该吸收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优势,提高创作的自觉性,客观方面批判者不断言说、政府方面加强引导、受众提高自身素质等,从而在创作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精神品位。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三种文化的合法性及其身份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文化、精英文化、主流文化构成当代中国文化场域的主体,西方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美学和媒介文化研究为大众文化的合法性提供理论资源,精英文化由于自身的优秀品格和特质而获得合法性,主流文化合法性的获得有赖于这三个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秀外来文化,但是这三种文化也面临着身份危机,它们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与高教文化的冲突及调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是指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体制逐步转型以来,伴随着日渐繁荣的商业文化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消费性文化。大众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和大众参与性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文化形式,迅速占领着中国的文化市场,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呈三足鼎立之势,甚至逐渐取代了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的空间。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有其合理性,有其无法否认的积极价值。它是中国以往的政治文化或启蒙文化向娱乐文化的转型.也是从传统的审美文化创作向文化产业的转型。这大大推进了文化平民化的进程。如果说,大众文化更多地给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普通大众带来了接近文化的机会、亲近文化的可能的话,那么随着它长驱直入地进入高校,逐步占领高教文化的阵地,它给高教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却几乎都是负面的,也可以说,二者在基本特征上是互不相容,甚至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6.
在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存在着广阔的“灰色地带”。在现代社会.艺术的命名权和话语权大多由精英掌握。在一定程度上,精英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话语建构,是所谓精英阶层维护其话语权的阴谋。在现代性发展初期,大众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的感性生活.具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审美的自律和泛化。  相似文献   

7.
促进我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待当前的大众文化,采取愤世嫉俗的激进主义态度和放任自流的消极主义态度都是不正确的。应该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正确处理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关系;提升大众文化的人文含量和美学意义;承载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通过行政和法制手段规范大众文化市场;从大众生活的实际和特点出发这五个方面入手来建设我国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8.
大众文化所描绘的那种虚幻性的“世界图景”对大学审美文化构成严峻的挑战,具有精英文化品格的大学审美文化受到了大众文化世俗化浪潮的巨大影响,两种文化在“俗”与“雅”之间进行着较量。应该看到大众文化在对大学审美文化的崇高品格进行消解的同时,大学审美文化对大众文化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从来不是以纯粹的音乐形式存在,而必然和社会文化、其他的艺术门类相关联。从史前社会的乐舞开始,音乐就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了。而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因此,音乐欣赏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应该通过倡导“综合”的理念,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联系更多的相关艺术门类,从而实现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20世纪末,中国进入大变革时代,社会文化急剧转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大众文化迅速占领文化市场。一般认为,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是一对矛盾对立的存在。精英文化,是知识分子文化,是高雅文化,是用来载道的、用来启蒙的,它强调对于纯粹精神价值的维护和追求。而大众文化从价值取向来说,和精英文化完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学界流行把中国文化三分为官方主流文化、民间大众文化和学界精英文 化,这种分类法在概念与逻辑上均有不完善之处,因为它同时包容了两种分类标准,易于造成混乱,因而不宜采纳。同时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个概念在讨论中也应该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中国电影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发展民族电影"已经在理论上成为共识.但由于中国电影长期坚持精英文化立场,甚少关注中国电影和通俗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梳理考察通俗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关系将有助于改变中国电影在创作题材架构上的不平衡,纠正中国电影在认识理论上对通俗文化传统的疏远轻视.本论文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通俗文化和中国电影的关系,再从文化层面梳理通俗文化在中国电影中的形态和地位,进而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对通俗文化资源进行更新和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13.
韩寒监制的免费文艺阅读App《一个》在精英文学圈和普通读者群有着不同反应,以此研究大众文化冲击下精英文学的应激状态,并厘清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的本质性区别以解释二者矛盾的由来,同时分析当前中国大众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及在此语境下,精英文学可以采取的立场与态度是必须找到自身的文化领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工业产品和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文化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业化的逻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思维。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影视发展的进程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文化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从社会文化心理和个人心理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电视娱乐节目受欢迎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电视娱乐文化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审美的合理性,应该超越精英文化和学院派单向度批判立场,对新兴的电视娱乐文化保持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分析精英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现状,揭示一度位于中国文化金字塔顶端的精英文化在借助现代高速传媒席卷文化市场的大众文化冲击下面临的困境,探讨精英文化如何突破大众文化的包围,在多元文化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的出路及提升的途径,提出面对当下的文化困境,精英文化必须调整好姿态,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长远的发展眼光做出自己在当代的生存抉择,在文化趋于多元化时代,保持自己独特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巨大,它深深地渗透于中国文人的血液中,以致无论现代作家的创作主题和心理怎样变化,其作品都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与政治、文学与人格的关系,以及史传传统等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中国进步文人经受中西文化冲突时心理与行为上的调整和改变推动了西学翻译的进程,王韬"事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落魄文人的矛盾与无奈。了解到西方文明的发达水平,王韬等当时颇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开始重新审视传统观念,摒弃陈规旧矩以吸收新养分,掀起了西学东渐、英书汉译的热潮,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