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罪犯不同于犯罪嫌疑人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被法院依法判决为有罪的人才能称为罪犯。在判决之前,则根据诉讼阶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在立案侦查阶段应称为犯罪嫌疑人堤起公诉后称为被告人。如:“浙江逮捕5名破坏春耕罪犯”中的罪犯和“某地逮捕3名杀人罪犯”中的罪犯都应改为犯罪嫌疑人。由于“人犯”的提法不确切,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人犯”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2.
因抢劫罪被判刑11年的罪犯杨某近日给家里寄回去了380元钱,这简直是破了天荒。杨的家人收到这笔汇款时怎么都无法相信,这居然是他在狱中的劳动所得。让罪犯热爱劳动自食其力在常人眼中,强制性劳动本就是国家对服刑罪犯进行改造的手段之一,是对其所犯罪行的一种惩罚,无酬劳动是“天经地义”的。然而,这种“天经地义”正在面临挑战。2003年4月,福建省率先在莆田监狱进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5月在福建省监狱系统全面实行。按照这项新的制度,福建省监狱系统每月发放罪犯劳动报酬二百多万元人民币,每名参加监狱强制性劳动的罪犯可以根…  相似文献   

3.
卿成 《新闻采编》2000,(4):23-24
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就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加以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 “罪犯”的称呼要慎用 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名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是说,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人民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期间,对这些人员只能称之为“犯罪嫌疑人”,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出公诉后,称之为  相似文献   

4.
大笔写正义——张金柱案报道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1月12日上午,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金柱案进行了宣判,罪犯张金柱被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受害人的家属在判决后,当庭高呼:“法律万岁!”  相似文献   

5.
在上海横行一时的强奸、流氓罪犯陈小蒙、胡晓阳、葛志文等六人,最近分别被依法判处死刑和有期徒刑。这件大案的秉公处理,显示了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确实是大得人心,大快民意。这伙罪犯的三名主犯中,有两人是高干子弟,同时还披着“新闻记者”的外衣,这又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议论和思索。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说得好:“谁要是以为自己有什么‘靠山’‘后台’就可以践踏法律,欺凌群众,干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勾当,那就必定要自食其果!”陈小蒙等罪犯自视特殊,目无法律,为非作歹,罪大恶极,终于被判处死刑。这再一次说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正得到贯彻,谁胆敢以身试法,必将落得可耻的下场。  相似文献   

6.
人们虽然大都经过了普法教育,又有许多法律和法学词典可供查考,但郑重其事地误用法学名词者仍不乏其例。比如今年前3个多月笔者读报中发现的例子: 误用“罪犯”一词。因:“紧紧抓住歹徒……咬住罪犯的手不放”(1月2日人民日报四版《王立国斗歹徒英勇献身》)。“罪犯”的含义是:“被法院定罪处刑,而且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以前,任何刑事案件被告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一些法制类新闻报道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句子:“公安机关已将三名罪犯抓获归案”、“检察机关已对犯罪分子某某提起公诉”等等。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说法并无语病,但仔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着法律错误。 去年3月17日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是我国的刑事审判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的重要转变,这就意味着,任何公民,在没有经过法院做出有罪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只有在法院对其做出有罪判决之后,才能被称为“罪犯”。因此,在公安机关侦察、取证期间,检察机关审查期间,对这些人只能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的严刑峻法少有匹敌,尤其举世无双的是新加坡的肉体刑罚——鞭刑,在文明国家,堪称是“硕果仅存”的。新加坡对男性罪犯大量使用鞭刑,每年都有千余名男性罪犯被判鞭刑。  相似文献   

9.
用蒲扇遮住脸,周克华的母亲用这样的行为表达了对采访的拒绝.但这并未阻止采访.一名罪犯的母亲,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有没有不被“示众”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法制新闻是以法律生活为题材的新闻。法制新闻首先要性“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报道的事实要合法,宣传法律要正确。有这样一则稿件,讲的是某县今年在选举人民代表时,连监狱里的全体罪犯都参加了投票选举。稿件意在颂扬该县充分发扬民主,搞好选举活动。但该搞的内容不合法。法律明确规定,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是有选举权的,那么“全体罪犯”,就是包括了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他们也参加选举,岂不是严重违法吗?二是运用的词语必须符合法律规范,不能随意解释法律条文。如不能把还未定罪的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1.
1950年破获的美蒋特务阴谋在国庆一周年庆典之际炮击天安门案,案中七名案犯,主犯李安东、山口隆一被判死刑,马迪懦被判无期徒刑,其余四名罪犯分别被判处五到十年的有期徒刑.由于其中有六名外国人,该档案也归外交部管辖,在外交部开放档案中,可以看到这起案件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别把话说绝     
在批评报道中,经常出现一些不是为表述事实而只为宣泄主观情绪的词语,如“长期”、“根本”、“罪犯”、“仍然”、“以权谋私”等之类。比如:某同志工作扎实恳干,富有创新精神,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提升在领导岗位后的首次设备定购  相似文献   

13.
最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准了对一名犯有杀人、强奸、抢劫等罪的罪犯的死刑判决,同时给湖州市中级法院和有关法官立功表彰。至此,震惊浙江省德清县各界的“杀妻冤案”终于大白于天下。由于湖州中院法官们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被指控因“捉奸”而“杀妻”的无辜“死囚”得以无罪释放。此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终使真凶归案。司法界人士认为,这起冤案的昭雪发人深省,司法界必须吸取沉痛教训,避免“冤案”悲剧重演。“捉奸杀妻”似成铁案1998年11月1日下午,在浙江省德清县老县城里工作的褚志忠气冲冲地赶到武康镇,去找…  相似文献   

14.
由于大多数新闻工作者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熟练掌握,再加之编辑工作不细致,致使新闻报道中出现法律常识错误的情况不断发生。为了避免和减少报刊上法律常识错误的重复出现,笔者将近年来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法律常识错误举例说明,以供广大新闻工作者在编采工作中参考和改进。(一)“罪犯”的称呼要慎用某报在一篇题为《好青年勇斗持刀歹徒》的社会新闻中说:“两罪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此处使用“罪犯”的称呼是不妥当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  相似文献   

15.
高陈 《新闻记者》2002,(12):38-38
第 一则新闻 :“……半年来 ,县公安局共打击处理各类犯罪嫌疑人300名 ,完成任务的115 7% ;治安拘留295名 ,完成任务的145.6%……”为了正面报道公安严打所取得的辉煌成果 ,记者以百分比的方式给予佐证。却不知记者的这一佐证 ,不仅让人了解到了公安抓罪犯还有任务指标的内情 ,更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当年“反右”时期 ,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右派”指标时 ,造成了不少善良的人被戴上“右派”帽子 ,冤屈一生的悲剧。时至今日 ,这种本身就有悖于科学规律和法律严肃、公正的行为 ,却仍在大行其道。设想一下 ,如果上级下达这个县必…  相似文献   

16.
4月,全国治安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展开新一轮“严打”,严厉打击有组织犯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及流氓恶势力犯罪。会后,“严打”全面铺开,捷报频传。媒体披露说,千余名罪犯被执行死刑。这说明,“严打”工作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不过,“严打”是否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呢?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答案是否定的。过去每一次“严打”期间,社会治安的确有所好转,但“严打”之后,社会治安秩序又开始恶化,不得不又来一次新的“严打”。要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从长远来看,还是需要建设适当的制度,发挥政府、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各方面努力协作,共同预防或者打击刑事犯罪,可持续性地维护公共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严师手下出高徒”。某师政治部主任李光明,就是这样一个既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又在有才上“严”字当头、决不姑息的领导。正因他这一“严”,任团政委3年间,先后有12名业余报道骨},退伍后被地方报刊、电台招聘为编辑,两名报道骨干被直接提干,8名报道骨干考上了军校,还为上级新闻单位输送了4名业务尖子。师里的新闻报道工作也走在了前列,那是他走马上任团政委的第一天,报道骨1‘小肖的一篇反映部队支援地万建设的稿子被一家报纸登了出来,并做了突出处理。可稿子并没有引起奸的反啊,反而使官兵们议论纷纷,说这篇稿的内容是“瞎…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闻媒体之"更正"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铭 《新闻知识》2005,(11):65-67
媒体每天都在出错,此乃不争的事实。曾为美联社记者兼编辑的杰里·施瓦茨透露,美联社同样也是每日都有错误。他特别引述了一个著名的错误。查尔斯·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英雄。1932年,其年仅19个月的儿子遭遇绑架,后被杀害。1935年2月13日,美联社新泽西分社派遣两名记者前去报道陪审团的审判。其中一名记者进入审判室,另一人则躲在顶楼。他们在裁决结果宣布之前即报道说,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但最后,罪犯却被判处了死刑。这一错报事件成了长期笼罩在美联社头上的阴云。对此错报事件,《美国新闻史》也有简笔提及。  相似文献   

19.
汉朝“悯囚”制度中矜老怜幼体恤弱势罪犯的规定、对女性罪犯的优待措施、保护家庭伦理的“亲亲相隐”和“听妻入狱”以及“纵囚归家”等诸多规定,其中所蕴含着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权保障价值,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委礼堂座无虚席,气氛严肃。在监狱警察的看管下,曾分别被依法判处死缓、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原湖南省工商局局长欧阳松等5名在押服刑人员,身着囚服站在忏悔台上,向与会的八百多名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现身说纪说法”。他们从领导干部如何蜕变为罪犯的沉沦轨迹和惨痛教训,发自内心深处的忏悔和对自由、对生命的无限渴望,给与会者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会后,各地各单位组织处级或科级以上干部观看大会实况录像,并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讨论,使大家受到一次生动的由中共湖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这次“现身说纪说法”警示教育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