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言语与文字的组合,如何教好语文,就要从文章的读、语言文字的品、内容的悟来入手。以读为本,读中品、读中悟,通过"读品悟"的教学,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感受汉语文化的无穷魅力,故称之为语文教学中的"读品悟三部曲",即静读、静品、静悟三种学习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自主学习;在静品中咀嚼词句;在静悟中表达感受,少些浮躁,少些花哨,务实而高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成功的?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静"界,通过静读、静听、静写,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一味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出现了"假对话""滥合作"等现象,如何拒绝这种假热闹真肤浅?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语文课堂的"静界",让学生在"静寂"中去读、听、思、写,达到宁静而致远。1.静读"思"之远。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之间需要静默式的朋友对话,默读是这种对话的最好方式。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六上《詹天佑》时引导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在静读中让学生放飞思绪,营造静读致远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追求喧闹、炫目、花哨、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语文课堂上需要的"静"界。打造语文课堂教学必要的"静"界,教师应在学生静心的良好境界下,采用静读、静思、静写、静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受到内心的熏陶,思维得以开启,情感得以丰富,弥补自己解读的不足。但并不是说现代语文课堂上不需要激情、热情,而是说更期待课堂上多一份"静"界——教师思考的平静,学生内心的宁静,语文教学的安静。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不少小学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课堂上少了"大声朗读,沉思静读"的"读味",少了"咬文嚼字,品词读句"的"品味",少了"圈点勾画,批注书写"的"写味",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的大路上渐行渐远。我们该如何去教,才能还语文课堂以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思想品德课堂应是动静相宜的,“动”则生机勃勃:心动、行动,更要感动、情动;“静”则神思飞扬:静读、静听,更需静思、静悟。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热闹的现状,提出要追求语文课堂"静界"的主张,强调语文课堂要重视"静读"、"静思"、"静写"、"静听"。  相似文献   

8.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为主体。生本课堂需要"少教多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理性少些,情趣多些;讲析少些,练笔多些;提问少些,质疑多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应该是寻求不同个性的交融、多元声音的交响,寻求"和而不同"的世界。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打造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和谐、高效、有交流、有碰撞的课堂里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自然生成,在读写品悟中自然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广泛运用,语文课堂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让学生少了许多静心思考的时间,让学习走向肤浅和简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因此,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对学生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在静读、静听和静思中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交流已经成了必备的教学流程,加上多媒体、表演、网络等引进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变换,课堂显得过于花哨,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语文课该静则静,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解读需要理性,需要安静,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留出时空,给学生自南支配,自主建构,让课常处于思维活跃的安静状态,让学生在静读中摄入,静听中碰撞,静思中品味,静默中享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虚假热闹的现状,提出要追求语文课堂"静界"的主张,强调语文课堂要重视"静读"、"静思"、"静写"、"静听"。  相似文献   

13.
"静文化",是一种能使在这个组织环境中的人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思考的组织氛围。语文课也需要一种"静文化",慢下来,沉下来,静下来,营造静场,还"静"于课堂,还"学"于儿童;涵养静气,聆听儿童生命的拔节声;倡导静学,静听则明,静读则悟,静思则通,静品则透,静写则专。  相似文献   

14.
"动"是相对于"静""沉闷"而言的,对于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来说,"动"的语文课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让学生"动"起来,构建"动"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做好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应当拓展儿童的"思之向度",让儿童"安静地思考"。教学中,通过"静听",拓展儿童的思维宽度;通过"静思",延伸儿童的思维长度;通过"静悟",发掘儿童的思维深度。"静"让儿童"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上静静地绽放!  相似文献   

16.
曹茂英 《辅导员》2013,(12):49-49
<正>打造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学子的需要。如何才能建构起快乐高效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建构高效语文课堂,就是要摒弃陈旧僵化的"一言堂",要激活孩子们脑际潜在的灵性,使孩子们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升格为主动探究,让学生由苦径转向乐途。一、让学生合作学习,努力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智慧。合作学习能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个人才智,发扬齐头并进的精神,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融洽教学气  相似文献   

17.
<正>将"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合理地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高中学生创设更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更多的语文学科知识,感悟语文课文中的情感。为了充分发挥"少教多学"教学理念的作用,老师需要深刻理解少教多学的内涵,对学生放手,从而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一、采用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合理开展探究性学习"少教多学"是新型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深层次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下,要提倡"少教多学"的新理念,新课程下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角色、观念,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要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教师必须找准语文课堂的切入点,抓住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让小学语文课堂安静下来,并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指令与实际脱离,让学生无法应对,使课堂"冷场",气氛比较尴尬。而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为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乐于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处于安静期的活跃状态。静阅读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深化学生的个性思维,使语文阅读教学高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