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类生活的经验世界是一个充满民俗象征符号的世界.民俗符号的基本要素以及由此组成的形式多样的符号系统是构成民俗事象的内核.本文着眼于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习俗,结合民俗符号的相关理论,解构饮食民俗的构成与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过年习俗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过大年的同时,如何让孩子在这些民俗里面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呢?看看下面爸妈们的主意吧!  相似文献   

3.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和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做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食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具有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从仫佬族的日常生活习俗、节日习俗、乡土风情习俗三个方面来描述,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仫佬族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们抱怨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从春节的传统习俗入手,与现在的春节习俗相比较,看到被人们淡忘和忽略的传统习俗,以及时代赋予春节新的内容。可见民俗是有时代性的,不同的时代带给民俗不同的变化,我们既要继承和保护原有的文化传统,同时要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新的变化,才能使民俗在创造和更新中继承和延续。  相似文献   

5.
稻作文化,包含了对水稻的起源、流变及水稻本身和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还涵盖了由于水稻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和生产习俗。湖州地处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腹地,亚热带湿润性的季风气候及水域广阔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宜种植水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湖州地区这渐形成了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稻作文化习俗和生活民俗。  相似文献   

6.
贵州苗族传统艺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像苗绣这样的艺术瑰宝却一直未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传承,贵州本土民众亦是对其知之甚少。怎样才能找到有效的方法途径将传统苗绣艺术推广开来并达到保护传承的效果?笔者认为可从贵州本土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入手,将传统苗绣文化元素注入到服装专业课程中来,即可丰富高校服装专业课程建设又可推动传统苗绣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使其从小众文化中脱离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大众接受、了解、喜爱的具有使用价值的服装产品。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是一个崛起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其民俗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殷商文化相吻合,主要反映在高句丽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对联     
岑学贵 《广西教育》2006,(1C):19-19
春节到了,很多人家都有贴对联的习惯。那么,你对对联知道多少呢?  相似文献   

9.
龙岩市的新罗区和漳平市地处九龙江上游,两地方言属闽南方言语系,区域文化同属闽南文化。两地的民俗和漳州市的城乡十分相似,特别在岁时习俗和人生礼仪习俗两方面有许多地方相似甚至雷同,体现了习俗在一定区域的传承性与地域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鲁迅最著名的乡土题材小说,《祝福》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文章从婚俗、贞节习俗、祭祀习俗和鬼神信仰方面,解读祥林嫂的悲剧命运,认为鬼神信仰是造成祥林嫂之死的最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汨罗民间招魂词》从民间仪礼、从语汇、语法、用韵用表达方式来看,是经过众多文人之手整理,加工而成的,但它保存了一部分古老的原始形态。在五个方位所诵唱的招魂词里痕迹尤其明显。汨罗民间招魂礼仪极具戏剧性,可称得上是高级的传统文艺。另外,对整个礼仪过程的一些细节作了一些补充,对招魂词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商榷性意见和学术阐发。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地区蒙古族牧民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中形成了系结习俗,这一习俗从一个侧面表述了游牧文化的广泛内涵。这些系结方法普遍具有简便、快速、易结、易解的特点,同时这些系结类型和方法的形成,不仅与牧民长期的经济生产活动的对象、方式等密切相关,而且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女娲神话在中原地区流传很广,与之相关的民俗因逐渐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而被严格地遵从、承袭,因而也得以保留下来。从一些与神话有关的民俗事象中探视原始神话的原生状态,则可以从中寻求到一些民俗事象的“源”,帮助我们理解民俗心理和原始神话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陕北民俗中的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酒化是中国酒化园地中的奇葩,体现着中华酒化的重要的审美特质和精神特质。本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渗透于陕北人婚嫁祝寿、丧葬蔡祀、节日庆典和饮食习俗中的酒化内涵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考查、引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15.
洋县社火,是洋县人民群众在春节期间举行的自娱自乐的、表演性极强的各种民间歌舞技艺活动的总称。在洋县社火这一特定的活动中,人们相互吸引,共同建构了一个充满引力的民俗场。在这一民俗场中,作为表演者的儿童习得了当地人们具有的特定行为和习俗,而作为观众的儿童则感受并了解到了这种行为和习俗。洋县社火的启示是:儿童的习俗化过程应该顺应其本性;我们应当利用习俗促进儿童成长,使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为儿童所习得。  相似文献   

16.
过端午节(亦称端五节,端阳节),不仅家家户户包粽子,还要在大门口插艾子草,这在日照同样是悠久的民俗传统,插艾子草同包粽子一样,皆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之习俗。  相似文献   

17.
民俗文化中的融合特性是具有实际社会功能的,在促进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社会制度的良性运行、缓解人精神压力、陶冶身心、稳定社会生活等层面,都发挥出了其广泛的文化功能。所观察民俗中不同的民俗文化经民众比较、取舍和改造,各民俗文化在机能得以调适,自身得以保护后,共同得以传承和演进并对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现在已成为前沿研究课题,民间故事的主题和民间信仰是如何被写进文学作品的,是出于作者的本能还是他们的深思熟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涉及到文学与民俗的历史渊源、文学家对民间故事的改写和文学中的民俗研究的种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观世音信仰在中土形成始于东晋,在特殊社会条件下迅速传播,并渐次成为民众信仰的主流。进入唐代,随着佛教的进一步发展,观世音信仰的内涵亦发生变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成为影响文学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动因之一。本文以唐代小说、诗文等为对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观世音信仰内涵的变化、在社会上的表现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漳州农历七月“普渡”习俗由来已久,源于道教的中元节和佛教的孟兰盆节。据史料考证,至迟在明末清初,中元节在闽南仍至台湾已成为规模很大的节日了。今天,普渡习俗不仅未能消失,反而在一些地方盛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民俗固有的延续性。普渡习俗完全可以扬弃其旧的化意识,代之以新的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