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诗歌用语(Poeticdiction)亦称诗歌词藻,是18世纪诗人根据当时欧洲出现的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提出的一个概念,曾被当时一批主要英美诗人奉为判断诗歌是否得体的主要原则之一,并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随着社会和语言的进步,诗歌用语的统治地位以18世纪末叶为转折点开始下降.对诗歌用语的争议实际上是对词的不同特征的不同认识.本文试图以语言学的观点分析诗歌用语的发展与变化,探讨当代英美诗歌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对话在诗歌上的一个重要表征。英美意象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有极其相似的理论基础,在创作风格、语言运用方面英美意象派学习和模仿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派诗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开启了一条新英美的现代诗歌之路。  相似文献   

3.
徐志摩的诗歌成就是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和以对外国诗歌,特别是英美诗歌的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这种继承和借鉴贯穿于他整个创作的过程。英美诗歌和象征派诗歌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尤其对他早期创作影响更为明显。华兹华斯等诗人对徐志摩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英美学术界,人们对重庆诗人及诗歌的关注和研究并不很多。就其原因来看,是重庆诗人中还缺乏大家、名家,缺乏能够代表一个时代诗歌艺术成就的诗人。这是重庆诗歌的弱点,也是重庆诗人应当超越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国古典诗歌与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了比较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蕴含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涵量大 ,韵味深 ;而英美意象派诗歌中的意象则往往是“客观对应物”的呈现 ,少蕴藉  相似文献   

6.
1912年.以美国诗人庞德为首的英美诗人掀起了一场“意象派”诗歌运动。他们强调诗歌的基本要索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就是在一瞬刻间.一个智力的,感觉的激情所显示的东西。”即“意”与“象”的瞬间合一,以“象”暗示或象征“意”。强调用视觉意象引起联想,表达自己一瞬间的直觉和思想。  相似文献   

7.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诗歌中晦涩、密集的意象运用是其诗歌的一大特点,虽然在这些诗篇里众多意象相互衬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然而正是纷繁复杂、晦涩密集、纯粹朴实的主客观意象以三种展现方式形成了诗人独有的审美源泉,使得诗人当之无愧地成为英美诗歌史上继奥登以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仪华 《文教资料》2006,(21):77-78
语气是作者隐藏于作品中的情感。诗人追求个性化情感的抒发是英美诗歌的一个传统,因而在英美诗歌的鉴赏与教学中,语气特征的分析不可或缺。英美诗歌的语气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局部语气特征和通篇语气特征两大类。  相似文献   

9.
当代诗人在创作中崇尚诗歌用语的自然朴素,把生活世俗化,回归生命以原生态。这并非是对诗歌传统写作要求用语形象生动、含蓄凝炼的简单片面否定,而是从多方面去激活汉语的表现力,探索汉语的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诗歌"自命名之始,就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很多女诗人(以翟永明为例)都极力拒绝她们加在身上的"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诗人"等称号,她们拒绝"被命名",她们的独立意识一如翟永明的《女人》组诗那样比任何时候都更彻底。纵观二十几年的女性诗歌研究,有些学者过分强化性别特质而忽略了诗歌本身。单一的性别对照法对于诗歌本体来说,有可能造成很大的伤害。本文以诗人诗歌中的色彩意象入手,论证女性主义诗人在色彩表达上与传统诗歌(主要指男性诗歌)之迥异。在研究上力图抛弃以往女性主义诗歌研究中单一的性别对照法,以更"文学"的方式来研究女性主义诗歌中的色彩流变。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中的草,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多样。草在诗歌中用途甚广:(1)以草起兴;(2)以草布景;(3)借草以抒情。诗人们借草来抒写离情别绪,反映其对故乡、朋友、情人的思念,在作品中最多。有些诗人借草来反映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表现他人瓣历史观和人生观。那些诗歌中意象是多种多样的。古代咏草的诗歌,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英美诗歌中韵律节奏的音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诗人运用语言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艺术.诗人赋予诗歌文体以音乐性的韵律节奏,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引发共鸣,并使他们从中得以教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美诗歌的节奏性和韵律性及其所采用的方法,探讨诗歌创作的形式、格律的使用,对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诗歌中晦涩、密集的意象运用是其诗歌的一大特点,虽然在这些诗篇里众多意象相互衬托、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然而正是纷繁复杂、晦涩密集、纯粹朴实的主客观意象以三种展现方式形成了诗人独有的审美源泉,使得诗人当之无愧地成为英美诗歌史上继奥登以后的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古(魏晋南北朝)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文学史上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朝代频繁更替,文人与英雄一样辈出。就诗坛论,这一时期的诗人比肩接踵,诗人群体尤其让人瞩目。而古代文学研究者们在漫长且丰富的古代文学领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唐宋诗歌上,对中古诗人的关注,比较多地集中在建安诗、永明体以及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人“大小谢”的身上,对中古时期整体的诗歌发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固然是因为中古诗人的文学地位及成就确不及唐宋两代的诗人们,但中古诗歌毕竟是古代诗歌发展的重要一环,不经历中古诗歌,就不可能有随之而来的唐诗鼎盛及宋诗的再发展。也许这触动了阮忠潜心研究中古诗人和诗风,著《中古诗人群体及其诗风演化》(武汉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演化》),既勾勒中古诗歌的总体面貌,又借此连接他自己已经从事过的两汉诗歌和唐宋诗歌研究,从而体现出他纵观古代诗坛的用心。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作品(本文专论中国古典诗歌)内部的基本构成当中,能否找到一种“共同因子”.将不同时代、不同诗人的不同作品一以贯之,既能彰显诗歌语言结构的艺术特质.又能透视诗人主观情性的生命精神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英文古典诗歌中, 诗人们对花的寄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借花抒情言志, 借花设喻, 借花衬托。但中国和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诗人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而英美诗人则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因此, 在这些诗歌中, 他们所体现出的人生观和女性观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咏物诗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诗人在细致描摹事物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因此,托物言志是这类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通过诗人描摹的意象把握诗人所言之志,也就成为阅读理解这类诗歌的关键。综观诗人所言之志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在远古祖先的心目中,“歌”与“诗”是同一种文学艺术。“诗”是“歌”的内容(文学形象),“歌”是“诗”的表现形式(音乐形象),它们彼此相依、相互融贯,如同语言中词的音和义。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歌咏的语言艺术,无“歌”不成“诗”,无“歌”没有“诗”。因此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诗人”这一称谓至少包括以下内涵:(1)自创并演唱诗歌的人;(2)自创或改编原创作品演唱的人;(3)只创作不演唱的人。而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以激情为血肉、以语言为建构艺术、以歌咏为表演艺术的一种文学体裁。以真情去激荡语言的美化,以歌声去撞击听众的和鸣,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最伟大的抒情诗人之一,享有美国诗歌之母的美誉,是英美20世纪意象派诗人崇拜的先驱。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别具一格,诗歌内容大胆反叛,诗歌描写工笔细腻,形象鲜明具体,意象新颖奇特,狄金森的诗在19世纪的读者眼中显得怪诞不羁,但却符合现代诗歌创作的观点,极具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歌的教学近年来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语文教材里选编的古典篇目不断增加。在新课标推荐的诗歌篇目(1~6年级)中,主要选编了汉、北朝、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歌,诗歌涉及了45位诗人的不同类型的代表作,可以说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选编理念。这符合国情,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