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语训练,对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的语汇以及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以《喇叭花》一文为例,谈几点具体做法:   1.辨析比较,理解词意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花蔓沿着竹竿向上攀,一直攀到屋檐上。”这句话准确地描写了喇叭花生长的情景。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花蔓是怎样生长的?“攀”是什么意思?(用手抓住物体往上爬)“攀”在这句话里是指什么?(花蔓缠住竹竿向上爬)如果不用“攀”而改用“长”或“爬”行吗?(不行,因为这样花蔓长到…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这是一个被历史证明了的重要治国方略。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改革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我们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纵观小学思品教材,其思路和脉络大都阐述了以下四个方面:即“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其中,“是什么”是内容和认识要求;“为什么”是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明白道理;“做什么”是加深理解、进行辨析、巩固认识;“怎么做”是导行,帮助学生形成信念、习惯。根据…  相似文献   

4.
在高考考纲的现代阅读规定中,有一项是“理解并解释中重要的句子”。“重要”一词是该句的焦点。于是。不少人就把指导的重点放在什么是“重要”的句子和如何理解“重要”的句子上。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句子的意义在章中到底有哪些类型,所以解读起来仍然摸不着头脑。我们这里讲的句义的理解,首先是运用语言学知识,认识句子意义的基本类型,然后结合高考试题作出具体分析,希望对提高学生理解句义的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某校校园内有一条鲜红的大字标语:无所畏,有所为。学校的用意很明显:鼓励学生学习不怕困难,学有所成,将来勇敢闽社会,干出一番事业。学校这样激励学生,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这句口号向学生传达的信息,恐怕不止于此,对其中的“无所畏”,学生们不一定理解成“不怕困难”(起码不一定全都这样理解),就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成“没有什么可畏惧的”,“什么都不要怕”,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篇章阅读实践,重点在于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课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应当溶入血液,铸入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转变观念.对数学教师来说,“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创造,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内涵 1、“思考”的数学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第一步是理解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假设》教学设计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假设”环节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对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或动手搜集有关证据来进行验证。知道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王阳迪 《物理教师》2000,21(4):8-29
1重点与难点的形成 “变阻器”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对前一节中“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理解的深化;是电学实验的重要器件之一;是正确研究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基本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不可缺少的电学原件;也是很多电学实验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由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的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教学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应如何接人电路”这一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后到底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阻时,滑片应处在什么位置”这些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也就成了教…  相似文献   

10.
古诗教学语感训练方法一、融入语境1.1激发学生心理倾向,即引导学生将心理过程投注于语境之中。2.理解诗句,扫除语文障碍。以“你理解了什么?不理解什么?”为中心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文言古诗白话化。这是对古诗初步表面的理解,也是学生租语境建立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观察:学生认识生活的第一把钥匙──谈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武传兴刘国正先生曾说:“学习运用语文,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交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怎样才...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由教师决定学生,教材决定教师,给什么教什么,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回答,怎么理解。我们的教学总是缺少学生的自主活动,缺少互动性的交往,缺少学生对作品的平等对话和理解,总是要按教师的理解、编写者的解释学课文,缺少平等对话的空间,缺少批判性思维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
程如林 《中学物理》2012,(11):28-29
在高中物理“气体压强”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大气压强”问题,教师通常会建立两种压强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问题,这两种模型分别是“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由于初高中教材衔接不够紧密,所以,学生搞不清“气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什么区别,也搞不清“重量模型”和“碰撞模型”有什么关系,教师如不及时化解,就会影响学生对现有知识...  相似文献   

14.
明理,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是什么”和“为什么”。弄不清“为什么”,道德认识就提不高,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理解。“是什么”往往是课本上有的,“为什么”常常需要教师作补充讲解。讲清“为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向学生介绍所要讲述问题的重要意义。如一位老师讲《要学...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在已有经验和概念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经验、新概念的过程。学生的前知识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前知识水平 ,不断为学生提供自主建构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学习内容能够清醒地自我判断出“已经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 ,以及在完成了阶段学习以后 ,能明白“已经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懂不理解的词语和对表现中心思想有较大作用的词语,以便他们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景阳冈》中的“挨”,就是这样一个词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的:首先,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读课文最后一节:“课文最后一节是怎样描写武松打虎后下冈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学生读后即可明白:“武松在石头边找到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一步挨下冈来。”我把“挨”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挨”是什么意思?学生只能从字面上或查字典理解,认为“挨”是“顺次”“靠近”的意思。有的…  相似文献   

17.
林翠霞 《今日教育》2014,(7):104-105
一、准备到位,把“讲法”与“明理”有机结合 王荣生教授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什么”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材的分析,明确一节课要让学生理解掌握什么。因此,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深度研读教材,分析关联知识,把握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精心预设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水》教学“三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搞好段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一、初读。在读课文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这是一篇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②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景色?在学生对...  相似文献   

19.
王琦 《中国考试》2004,(6):37-38
我们在评价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时.常常用具有“物理的眼光”一词给予肯定.那么。什么是“物理的眼光”?怎样才能具备“物理的眼光”?让我们通过对高考考查过的一些物理试题的剖析,来理解什么是“物理的眼光”和理解物理概念、规律.从而使“理解能力”有一个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小学英语学科评价的理解出发,从自己个人的角度谈论了什么是一堂“好课”,主要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两个方面,更深一步的谈论了自己的见解,使我们更清楚明确的理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以后更好的评价性教学和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