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是历史剧变的时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成为历史陈迹。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直接生产者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生产技术获得迅速的发展,突出地表现在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器较普遍地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还  相似文献   

2.
春秋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变动时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各诸侯国的阶级、阶层和土地占有制度,无不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局面,实际已变成了虚名,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即封建的生产关系,已在各诸侯大国相继出现。  相似文献   

3.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4.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5.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达,作为“第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工场手工业兴盛起来,战胜了封建行会手工业,资本所有制取代了封建工具所有制和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解体。近代中国社会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工具所有制残存着,与资本所有制复合在一起,严重地阻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到解放初,经过土地改革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结束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资本私有制,开创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新局面。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关于封建工具所有制与行会制度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算是我在《华东师大学报》198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古代土地所有制诸形式》一文的续篇。  相似文献   

6.
贾猛 《历史学习》2008,(4):14-16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奴隶社会: 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质:土地私有制,属于国王个人所有。) 兴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春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土地国有制度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大变革时期。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是怎样瓦解、封建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发展并取得统治地位的?这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史时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很多同志认为:“井田制”是我国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私田制是我国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井田制”的瓦解、私田制的确立,就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关健。我们认为,“井田制”与奴隶制、私田制与封建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食封制度是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封君——诸侯王和列侯是不是封区的封建地主或封建领主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封建主占有(拥有)土地,又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并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表明的是生产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封建地租剥削。首先,汉代食封制度下的封君不是封区土地的拥有者。我们知道,自从秦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买卖后,土地私有制即在迅速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封建地主的大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讨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时,多集中在所有制的形式问题,有的同志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土地“国有制”或所谓“皇族土地所有制”,没有“土地私有制”。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国有制”和“私有  相似文献   

10.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土地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的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则是生产关系的首要环节;因此,弄清楚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将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更清楚地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地位和生活情况。它也有助于我们对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以及上层建筑的许多现象的认识。所谓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是土地归谁所有的问题。有人认为土地是归皇帝或国家所有,这就是土地国有制;有人认为土地是归封建地主所有(也有人认为自耕农民也有一部分土地),这就是土地私有制,或地主土地所有制。近几年来,国有制和私有制的争论很热烈,现将争论的情况和问题综合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概述。以下理解正确的是①井田制实质是一种周天子的私有制②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④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本质相同点是A.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B.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东移D.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完善3.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大量荒地…  相似文献   

12.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历史科学”杂志已经创刊。该杂志编辑委员会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朝鲜历史科学的任务”一篇社论。编辑委员会谈到研究工作的纲要和方针的时候,号召研究家们首先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朝鲜历史的分期,国家的形成,奴隶制社会问题,朝鲜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研究,资本主义关系在封建主义内部的发生和发展,社会思想史,工人阶  相似文献   

13.
“封建制度的基础并不是非经济的强制,而是封建士地所有制”。“封建时代的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一方面是地产和束缚于地产上的农奴劳动,另一方面是拥有少量资本并支配着帮工劳动的自身劳动”。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土地又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故生产资料的封建主义所有制主要表现为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西欧大部分地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要特点,是世袭领地式的大地产占统治地位,有条件的土地私有制以及层层封受的等级结构。拜占庭社会发展的特点,是几种土地所有制长期并存,即从晚期罗马帝国土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极力宣扬“权力”的决定作用。狗头军师张春桥的“政权改变所有制”说就是一例。他在一篇反党文章中说:“历史上任何一种所有制的大变更,不论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还是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都是先夺取政权,再运用政权力量大规模地改变所有制。”夺权前所有制会不会变化?他虽没有明说。但在另一处他说,“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产生,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才能出现。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构成的基础,它也是认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发展变化的主要线索。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封建生产关系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中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规律;以及诸如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分期问题,中国历史上阶级斗争与农民起义问题,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势力消长问题等等,都可以从此得到启发和解释。对于这个问题,各家论述很多,本人所知有限,以下仅就唐代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问题略谈一些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五、战国秦汉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西周的领主土地所有制虽然在名义上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保留着周天子的最高土地所有权,也可以说是“土地国有制”;但实际上,“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级领主的权力也是很大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所有制的私有性也逐步加强。从格伯殷、卫盉、五祀卫鼎等青铜器铭文看来,在西周中后期已经出现了耕地的抵押、典当关系。《诗径·瞻卬》:“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也说明当时争夺土地劳动人手的剧烈。《左传》中有许多“赏田”、“夺田”、“争田”、“取田”的记载,说明春秋时期王室衰落,周天子对土地的控制权已经削弱。诸侯卿大夫的权力越来越大,“私邑”、“私田”、“私土”公然与“王田”、“公邑”、  相似文献   

17.
1.下列古代典籍的引文中,最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D.“富者田连吁陌,贫者无立锥之地”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建立封建制度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纷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指 A.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王徽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 二百来里 B.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中原和吴越在南 方争霸向战国七雄转变 C.华夏族与周边其他民族的逐渐融合 D.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时代的过渡4.吴起在…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曾就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1951年1月余逊同志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由占田、课田制看西晋的土地与农民》一文,这是一篇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的文章。1954年侯外庐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封建国有制为主,即皇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此后直到196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约一百五十篇论文。这些文章对不同的时代、朝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内容和性质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一)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皇族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等;(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贵族官僚豪富等大土地所有制等;(三)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第一类是国有制,后二类同属私有制。现在分别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从教材编排看,本课讲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时空概念看,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地位。本框题着重讲述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它通过揭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剥削的基础,通过介绍封建制的剥削方式,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教学目标:1.记住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2.说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经济,是相对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其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次。 农业以铁器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耕作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大致以长城为界,北为牧业区,南为农业区,而以农业为主。在农业区,黄河流域开发较早而江南地区开发较迟。南宋时江南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由氏族公有制到奴隶制国有制,再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尤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国有制主要有商代井田制、曹魏屯田制、北魏均田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