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必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历史与社会》内容虽涉及面广,但较为程式化,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更应不拘一格,“变”中求胜。课堂的“变”可体现在这些方面:一、课型设计要多样化,克服因教材编写的程式化而产生课型设计的程式化;二、活动安排要多样化,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三、命题方式要多样化,以命题的多样性来充实活动内容;四、点缀的内容多样化,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  相似文献   

2.
祭祀词是原始宗教仪式中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帕里—洛德”的“口头程式理论”,对《彝族撒尼“祭祀词”译疏》一书中集录的祭祀词进行分析,梳理出一些程式化内容,以展现祭祀词在建构、传承、流布中固有的程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之我见张掖市四中韩宝惠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结构单一化,程式化。没有通过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结构的功能作用;没有注意发掘教材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在因素,不联系学生实际,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对话存在的对话重心知识化,对话内容教条化,对话结构程式化,对话方向“浅性化”以及对话方式静态化的弊端,使教学难以为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之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因此,必须革新课堂教学对话,让对话具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等,使“有效的”、“人本化”教学对话占据课堂。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教学资源单一化。课堂讲授程式化的痼疾。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艺术性和感染力。本文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powerpoint演示讲解、提问讨论、上网佐证、适当点评的新教学模式,以达到提纲挈领、双向互动、突出中心,拓展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教学互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大观念的建构可看作是大观念目标、结构(内容)、过程三者共同作用的积极结果。在课堂实践中,大观念的建构主要源于三种机制:一是“广泛适应”,即着眼于理念形塑、动机翻转、情境重构的目标机制;二是“逐层转化”,即聚焦于事物经验化、经验概念化、概念观念化的结构(内容)机制;三是“协同推进”,即致力于情境互动、具身实践、深度理解的过程机制。作为内化结果的大观念,既受广泛适应目标的影响,也取决于大观念内容结构的逐层转化和生成过程的协同推进。由此,构建出大观念建构的一个因果模型。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的艺术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上仍然只是注重审美形式的教育,如授课的目的重在表现技法;所谓“三大构成”也趋于八股化、程式化,与专业课程编排的逻辑关系不大;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以不变在应万变;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传统的一套,重技能训练。这种教育现状使得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教育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十分明显,它是中国艺术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创作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具体体现,形成中国传统雕塑造型程式化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特定的关系。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具体表现为体积团块化、形象写意类相化、细节装饰化。中国古代雕塑造型程式化既有相对稳定的地方,也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内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雕塑程式化特征对当代中国雕塑创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诗歌教学存在课堂结构程式化、朗读随意化、理解文言化等现象。教师要把握诗歌的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新课标诗歌教学的要求,才能克服和纠正这些问题,达成诗歌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教研教改纷繁复杂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异彩纷呈。老师们都全心地、巧妙地安排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但是老师总是机械地、程式化地去执行“命令”。那怕是一个讨论,老师总怕偏了方向,不能体现主题,超了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评价一节课时.总认为一节成功的课是课堂气氛活跃,形式多样,即: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有写有练。笔者有着两点与之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是直接作用于现实生活的实用文体,它在形式上的极端程式化和内容上的高度真实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象文艺作品那样具有艺术魅力,这给教学应用写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教者“蹙眉”,感到准教;学者“头痛”,觉得枯燥,  相似文献   

12.
预设和生成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单纯依靠生成,缺乏精心的预设,教学则变得无序、失控和自由化、缺乏目标和计划;过分强调预设、缺乏不断的生成,课堂则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现实意义小学阅读教学的改革关系到小学语文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阅读教学课堂结构的改革乃是一个主要环节。五十年代初,苏联的小学阅读教学法介绍到中国。在谢皮托娃所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法》一书中提出了“文艺作品教学”(即记叙文教学)的程式。其教学程序是: 1.启发工作 2.阅读全文 3.读后谈话 4.逐段阅读分析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主宰的舞台,由于课堂结构的程式化、教学内容的唯一化、教学活动的单边化、教学目标的知识化,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幸福指数得不到提升,造成了教师教学无激情,学生学习无快乐。为了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只有通过实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教学活动互动化,来提升教师课堂上的幸福指数,燃烧激情、释放潜能。同时,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真正热爱语文、热爱课堂、热爱教育,正确把握幸福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变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一是小学阶段变序阅读教学符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使孩子们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孩子们更易于理解,理解的更深入。二是“变序”有利于防止“串讲式”课堂结构程式化。三是“变序”有利于对学生接受信息的内外部条件实施最佳调控。四是“变序”强化了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垃圾联系,有利于保持和加强文章的整体性。五是“变序”有利于加强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实践性思维数学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性思维,即让学生从“学数学”转向“做数学”。实践性思维的培养依托于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而数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有效实施主要表现为“六化”程式的具体操作,即教材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问题化、问题内容教学化、教学内容学习化、学习内容认知化、认知内容实践化。  相似文献   

17.
孙秀芹 《山东教育》2005,(28):49-50
生成性是当前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的新理念,它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控制,上课就是执行教案,课堂教学最理想的局面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力,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新课程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教学不再只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而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相似文献   

18.
叶楠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不少教师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课堂生成,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新景观。但目前有的教师忽略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东西,教学处于静态化、程式化,一次次失去了培养学生发展的机会。 如何把握课堂生成,使静态课堂走向动态课堂,达到师生共度生命历程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预约动态生成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凡事预则立”,虽然“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布卢姆),但是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生在作中普遍存在着假话、套话,内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很重要的原因是高中生缺少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和教师在作教学时,以程式化的写作技法说教替代学生亲近自然、参与社会、感悟人生的创新机会,学生被关闭在与世隔绝的课堂里。  相似文献   

20.
<正>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目前,不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程式化:除了作者介绍、写作背景、字词解释、划分段落、归纳大意、写作方法之外,几乎无从下手。教法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没有哪一位教师的教学没有真正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得不按部就班,一个环节不漏地进行程式化教学,读字词,释词语,重点句段训练,理解内容,分段、归纳段意,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特色,完成读写训练项目。这样刻板、教条、陈旧的教学程式,严重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