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界》2013,(24):33-38
全球信息传播语境对两岸新闻交流产生了新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两岸资讯一体化的探讨置于建构媒介社区的脱域机制下,历时勾画与阐析了三种新闻交流的方式,即:通过新闻互报建构"两岸想象",通过新闻互访建构"两岸体验",以及通过互联网时代媒介社区的建构并互动两岸想象与体验的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两岸多维深度的交流,从而增进两岸互信及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
AR新闻叙事实践基于其叙事媒介所具备的独特可供性,有助于建构新闻传播中的交互性认同空间、沉浸性认同空间和在地性认同空间。它不仅对于智媒场景中新闻叙事模式的创新有所启示,而且促进了新闻用户在共同参与AR新闻叙事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共有的价值观、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探讨主流媒体践行新的文化使命的意义、情境与路径。新闻是大众文化产品,同时又对文化建构具有重要反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践行新的文化使命是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实践的应有之义。为有效践行新的文化使命,主流媒体应精确把握新时代社会传播体系与宏观情境。网络化数字传播体系导致主流媒体传统文化代理人身份式微;国内外社会变革明晰主流媒体文化使命践行的新面向,即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与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在具体践行路径层面,立足新背景,主流媒体应积极进行身份调适与实践探索,即从文化代理人转向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凝聚倡导者身份,并在新闻内容、数字资源以及国际传播三个方面推进新闻实践变革,以更好地践行新的文化使命,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媒体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意图、最大限度地体现新闻传播价值,而在新闻理论和操作层面进行一系列别开生面的个性创新活动。个性追求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在实践中对新闻内容的拓展和新闻操作模式、新闻操作手段的创新等等。个性追求最根本的目的,无非是两点:其一,以个性化的操作理念和新闻选择逐步确立媒体在市场上的品质特征,从而更好地体现媒体自身的传播理念,实现新闻传播价值,扩大传播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新闻传播活动所预期的品牌效应和社会效益;其二,更好地实现新闻传播活动所预期的经济效益,为媒体或传媒集团自身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物质支持,确保传媒产业壮大发展所必需的资金链。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闻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理论建设相对滞后。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的需要,是适应新闻传播格局和舆论生态深刻变革的需要,也是有效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需要。这一理论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实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新...  相似文献   

6.
张佳宁 《传媒》2018,(11):39-41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步入高速化、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为了适应这一进程,新闻传播领域的媒体创新和媒体融合进程日渐加速,越来越多的新闻以量化和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数据新闻应运而生.而数据新闻媒体生产场域是在场域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也是对场域理论的发展,或者说是数据新闻媒体对场域理论的验证.根据场域理论的指导,结合媒体生产研究的关键要素,可以建构出数据新闻媒体生产场域的模型,并直观地展示数据新闻媒体生产场域中各个要素间的关系,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数据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机制,并为其未来创新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和理论指导.基于此,笔者以场域理论为指导,从核心场域和关涉场域两个维度入手,构建数据新闻媒体生产场域的模型,并对相关场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田瑾 《传媒》2021,(23):40-41
重庆日报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开设"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以专业为魂、以内容为王、以技术为先、以渠道为要,推出了一大批本土化、专业化、趣味化的融媒产品,以更好地践行新闻"四力",让思想拥有流量,通过新创意带来新体验,并建构全媒体矩阵打造传播新路径,为地方媒体的融合实践及创新传播带来新想象.  相似文献   

9.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基层不仅是内容富矿,还是媒体实现传播、聚合价值的重要场域。在融媒转型中,媒体纷纷推进下沉战略,将触角伸向社会基层末梢,聚焦基层社会、聚焦人民群众,设立镇街、社区频道,打造基层传播矩阵,形成更加面向基层的新闻生产体系,触摸社会变迁肌理,聚合基层资源反哺新闻生产。本文以广东媒体融媒转型实践为案例,剖析媒体新闻生产的下沉转向,并分析这种实践转向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传播的“数字化”大潮中,媒介实验室成为媒介研究的新平台,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媒体实验室的研究视野得到不断拓展,对于媒介和传播研究的作用越发凸显.文章分析了美国媒体实验室的定位与特征,指出美国媒体实验室贯彻“以人为本”的研究理念,以开放合作为研究机制,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致力于创新媒介形态,开发更吸引人的媒介产品,建构人与媒介的和谐关系的研究定位.文章认为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要平台,标志着新闻传播研究向“科学化”转型,探索性和创新性成为研究的重要特征,借此可更好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受众,实现更加精准的传播,完善媒介、受众、市场价值链.  相似文献   

12.
王钰涵 《东南传播》2023,(4):125-127
在信息社会中,无论是居民还是社区工作者,都有对附近环境的认知需求,而社区媒介则成为回应地方性信息需求、还原周边环境可见性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作为传统媒体、社交媒体、数字媒体集合体的社区媒介立体化地嵌入到社区传播场景之中,对环境事实、行动规则以及情感信息进行传递,这提升了社区作为物理空间和行动情境的可见性,建构了个体对于社区的动态认知。而社区信息传播网络的重构也将分散的个人重新连接在一起,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提供了传播渠道和信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新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化。主流媒体从编辑部层面开始进行各种类型的新闻创新和传播尝试,以在新技术背景下取得传播话语权。在这一时代,新闻编辑室如何借助技术力量进行转型,融合创新是重要的路径。融媒体新闻产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态势下,各种媒体端创新性地出现了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直播、动漫、H5等技术打造的融媒体产品①。  相似文献   

14.
王虹 《新闻传播》2023,(23):106-108
本文以融媒体新闻编辑的创新实践为中心,探讨了当今行业趋势下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创新策略、优化用户体验的实践和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等议题。通过借鉴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形式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增强融媒体新闻的表达力,新闻编辑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并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体验。优化用户体验的做法包括设计响应式网页、个性化推荐等,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和用户需求。此外,社交媒体整合与营销实践可以通过实时报道、互动和社交媒体营销策略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概念,对于新闻传播学界和业界来说,这是一组新概念、新范畴、新理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与传播受到原有机制的制约和影响。"四全媒体"的框架下,适应全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机制亟待创新与建构:全方位、全流程关注与报道社会重大事件,实施新闻生产与传播流程再造与优化,构建"全程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满足受众的个性化信息或新闻消费需求,打造"全息媒体";形塑传受一体化、混合型角色,强化大众参与感、体验感与社会责任感,推动"全员媒体";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发挥媒体融合的作用和效能,实现"全效媒体"。  相似文献   

16.
王倩  黎军 《中国出版》2013,(16):24-26
以《江西晨报》社区故事版新闻样本为例研究当下社区新闻发展趋势。社区新闻既展现和传播了社区建设中的人情故事和争议话题,又积极推动和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建构。通过了解当前社区传播生态,把握居民生活样态和社会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融媒体语境下,适合手机端传播的新闻漫画——条漫受到越来越多主流新媒体青睐,其易接受性能有效提升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成为主流新媒体提升传播效能的“利器”。本文以浙江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旗下媒体新闻漫画的实践为例,探讨融媒语境下新闻漫画的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东南商报》近年来积极开拓宁波社区新闻报道领域,从报道新闻向提供资讯,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从服务读者向服务受众创新,从浏览媒体向使用媒体、创造媒体创新,探索出一条社区新闻全媒体运作的新路子。社区是基层,也是党和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关注点、落脚点。但是很多时候政府部门和居民政务信息沟通渠道单一,无法覆盖各个层面的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的信息和活动内容缺乏互动且宣传面不广。而社区居民需求多样化,他们需要进一步的参与和服务,融入社会和社区生活。目前,《东南商报》在社区新闻报道领域已构筑起"一报一刊一网一活动两微博"的全媒体构架,广大社区工作者可以方便地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9,(11)
<正>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中数据的选择与应用逐渐被各大媒体重视并应用,成为了媒体竞争的新重点。大数据时代的新闻传播将数据作为核心,围绕关键数据进行新闻报道生产,数据在新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融合与发展:数据时代的新闻与传播》一书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对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进行研究的新作。该书收录了三十余篇大数据时代下新闻报道的研究文章,如"基于自媒体出版的网络直播实践与创新研究—以尔雅讲堂为例""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解读—以《楚乔传》在海外传播为例"、"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纸媒创新分析—以澎湃新闻为例"、"数据时代下新闻价值对新闻类App的发展要求探析"等,涉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新闻院系作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摇篮,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亟需探索传媒教育的有效路径,实践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指导学生开展"寻访百封红色家书重温百年壮阔征程"实践项目,在真实媒介场域中尝试融合传播。项目采用四类实践教学策略:统合家国情怀与个体叙事以塑造新闻价值判断力,结合历史记忆与现实事件以锻炼新闻传播共情力,整合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以强化传播路径影响力,联合校内资源与业界力量以提升师资力量协作力,从而帮助新闻学子更好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进而成长为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