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梅竹 《新闻前哨》2022,(17):32-33
生态纪录片是以自然生命为记录对象的纪录片类型。它通过对其中生命故事的记录来展现物种与整体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然而,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短视频成为人们,特别是中、青年受众群体的集体“日常”。如何让生态纪录片快速适应快节奏、短视频的传播业态,生态微纪录片逢时而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有哪些不同?呈现出哪些特征?其探索经验对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发展又具有哪些启示?本文将结合《神农架密码》系列生态微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分析生态微纪录片的叙事手法,为传统纪录片的突围和生态故事的新讲述提供更多可能性的。  相似文献   

2.
刘彦玲 《视听》2021,(1):67-68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信息视频化程度的提高,短视频创作成为一种流行风潮.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艺术形式,短小凝练,融合了短视频创作的特点,以小见大地再现真实生活.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微纪录片也要坚持推陈出新,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结合短视频与微纪录片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探究短视频时代微纪录片的创作如何找到更...  相似文献   

3.
赵星辰 《东南传播》2022,(1):124-126
党史题材纪录片不仅是承载党百年奋斗史的影像资料,更是进行党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激发奋进力量、引导思想舆论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短视频用户规模的增加,微纪录片这种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聚焦于近年来热播的党史题材微纪录片的代表作,分别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四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  相似文献   

4.
秦璇 《东南传播》2018,(4):115-117
随着互联网移动端大力发展,视频行业的角逐从PC端转移到了移动端,并由此出现了相对于以往在线视频而言的短视频.近几年来短视频领域竞争渐趋激烈,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就此出现,以二更视频为代表的短纪录片类视频生产平台就是其中之一.这类视频具有镜头语言两极化、叙事方式局部化、叙事结构碎片化的特点,并对受众有一定的"濡化"效果,从而产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5.
庄雯雯  杨颖 《东南传播》2021,(4):123-125
同网络媒体的平台优势相比,电视媒体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方面.在台网融合的趋势之下,电视台更为行之有效的方式是发挥内容生产所长,寻求网络平台合作.本文以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的美食短纪录片《早餐中国》为例,探讨电视媒体如何在坚持"内容为王"理念的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出发,汲取短视频的微叙事模式、探店"Vlog"和网络综艺等网络化制作与传播经验,借鉴平台宣传策略和分季播出模式对纪录片进行内容运营,以最大程度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发展的突飞猛进,长度在10分钟以下的微纪录片,在网络上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创作特点和运营体系。从"直播广州"微纪录片大赛几年来的参赛作品来看,与传统的纪录片相比,微纪录片创作具有鲜明的"微时代"特征,包括更简短的篇幅、更多元的选题、更简洁的叙事以及更具个性的影像语言。  相似文献   

7.
徐楠 《采.写.编》2022,(1):151-152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兴起,各种媒介在网络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呈献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微纪录片这种视频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而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微纪录片这种时间长、节奏慢的视频内容观众并不认可,这就给微纪录片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所以微纪录片的发展需要与时代的步伐紧密结合,才能在未来的生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主流媒体平台抓住短视频行业井喷式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纷纷推出与国家重大政策、事件有关的时政类短视频,并获得了良好的反馈。在移动互联时代,时政短视频对于主流媒体进行国家宣传的意义已十分重要。本文采取个案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分析当下时政短视频作品的微叙事方式、微叙事逻辑和微表达的效果。见微知著,通过分析时政短视频的“微”表达,挖掘出其特性和理论意义,也为时政类短视频的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微纪录片,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移动终端的基因。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发展、网红经济的出现,纷纷涌现的各种短视频平台,逐渐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收取途径和阅读习惯。那些反映现实生活、加上艺术化剪辑和包装的短视频已经有了纪录片的雏形,微纪录片的产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作为身处媒体融合大潮中的主流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如何运用微纪录片这种既可以讲好中国故事、又顺应当下传播新形态的视频产品,已经成为专业电视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罗迎春 《传媒》2021,(15):68-70
叙事主体即讲述人、主持人,是微纪录片中的重要叙事元素,在微纪录片的表现形式、情感基调、话语风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创新叙事主体的讲述方式能够提升微纪录片的传播力.本文以湖南电视台大型微纪录片《百炼成钢——党史上的今天》为例,探讨该节目是如何通过阶段化的叙事主体创新、多样化与风格化的叙事主体策略提升节目品质,以期为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集体记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沉淀下来的情感、文化和信仰。纪录片为传承与建构民族集体记忆搭建了纪实平台。"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随着传播语境的变化,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受众接受信息的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互联网信息时代催生了碎片化、视频化的阅读体验。微纪录片简短精巧,兼具视听作品立体形象的视觉表现以及迅捷的分享互动,适应了互联网的传播逻辑和语态。微纪录片成为主流媒体建构集体记忆并创新性表达的新形态,以新华社《国家相册》为例,从现实语境和叙事策略方面阐述微纪录片对我国唤醒民族集体记忆的影像叙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二更、抖音等以短视频为核心的媒体平台取得了迅速发展,对传统纪录片的传播发展空间进行了抢占。面对短视频的冲击,纪录片需要寻求适合的出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受到的冲击展开了分析,提出了生产微纪录片的转型发展方向,并对纪录片类型形式创新、移动媒体新助力的提供等转型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而描绘纪录片发展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9,(1):34-43
短视频在"火山爆发"式的增长后,将进入"细水长流"的长线应用。短视频是从民间文化走向公共传播的,它从一开始就是以"生活化"为其底色,进入公共化传播后,生活化也是一种基本的表达策略,而以人为本将是其持久的文化基因。传统媒体要在专业化资讯短视频生产方面培育新视觉生产力,就需要在文化基因改良基础上,优化短视频要素配置、凝练移动平台上的微叙事模式、培育硬核新闻等优质种子。短视频在一些方面也有自己的局限,在调查报道、记录片等领域,长视频仍不可取代。  相似文献   

14.
唐婷 《现代传播》2017,(11):167-168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纪录片分为两类:在互联网上播放的传统纪录片和专为互联网而创作的新形式的纪录片。微纪录片属于后者,它是一种凝缩型的互联网纪录片,是刻有互联网媒介符号的完整的叙事文本。纪录片作者将传统纪录片的美学元素压缩并凝练为简短精粹的微纪录片,以适应互联网用户的观影习惯。近几年微纪录片成为了互联网上传播的最为重要的纪录片类型之一。本研究将微纪录片定义为时长在10分钟以内的纪录片。  相似文献   

15.
《早餐中国》是由福建海峡电视台和腾讯视频于2019年推出的一档美食纪录片,自4月22日上线播出四周后,在腾讯视频端播放量就突破1亿,持续占据腾讯视频纪录片每日热播榜第一的位置。一部每集只有5分钟的美食纪录片突然引爆网络,该现象的背后与其抓住时代热点、独特创新的纪录片讲述方式不无关系。本论文试图从节目创作层面的选题、叙事、制播三个维度来剖析《早餐中国》作品本身,为新时代下纪录片及短视频的创作者提供一点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陆朦朦 《出版科学》2021,29(5):71-79
聚焦于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策略,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抖音短视频平台"都靓阅读"账号"好书分享"标签下的167个有效短视频样本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图书推荐类短视频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策略,梳理出情境设置型叙事模式、问题引导型叙事模式、情感共鸣型叙事模式、热点追踪型叙事模式和内容还原型叙事模式五种较为典型的叙事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叙事主题(图书类别、图书国别等)以及叙事策略(叙事标题、叙事元素、叙事模式和叙事时长等)对图书推荐类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兼顾叙事主题的吸引力与共情力、叙事形式的流程化和创新性、叙事技巧的情感化与内容性等针对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成为视频播放的第一大终端,竖屏电视剧、竖屏纪录片、竖屏直播、竖屏微综艺等符合手机端观看习惯和交互体验的竖视频迅速兴起。因其执行难度低、时间跨度短、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竖视频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然而要真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防止“随看便被划走”,竖视频的制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横屏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18.
刘烨 《新闻世界》2013,(7):273-274
【摘要】传媒进入“微时代”,微纪录片顺应时代,悄然走进大众视野。本文以央视2012年推出的大型微纪录片《故宫100》为例,剖析微纪录片细碎化的新特征:适应新媒体传播、化整为零易接受及表现手法活泼。微纪录片叙事策略则有从微观视角切入、大众文化的叙事理念以及叙事结构直截了当。  相似文献   

19.
陈小薇 《视听》2024,(1):102-105
在短视频蓬勃发展的快餐文化时代,体量小且时长短的微纪录片因符合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而备受青睐。其中,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美食微纪录片《早餐中国》在平民化的视角、真实性的坚守、精品化的内容和开放化吸纳等方面探索创新,以求变的姿态收获好评,在新媒体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成功突围。  相似文献   

20.
姜圣瑜 《传媒》2021,(23):57-59
从"有图有真相"到"无视频不新闻",全民短视频化的时代,新闻叙事视频化表达成新常态.如何用短视频记录大时代中最鲜活的细节中国,已经成为媒体面对的一道"必答题".本文从短视频的新、短、快、近等特点入手,深入探讨短视频的叙事逻辑.对传统媒体人来说,要实现视频化转型,转变思维尤其重要,应将"图文思维"逐渐让位于"影像化审美",努力通过"网言网语""底层物语"打造符合受众视频阅读习惯的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