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篇即事生议的记游文,历来多为评论鉴赏家所叹美。中学语文教材屡经更改,文言文入选篇目变动较大,而荆公此文一向是在选之列,可见此文在中学语文教学界的地位之高、影响之大。一篇古文入选教材,自应情辞可观,事理可思,经得起推敲且耐得住咀嚼,方不负其在启迪心智、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位个性独特的作家。张爱玲虽然蜚声海内外,其作品入选中学课本的却只有一篇《更衣记》,还是在选修教材里。那么这篇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的《更衣记》该教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课标教材自2001年开始投入试验以来,不断有人质疑入选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一,认为此不宜选做课,理由是:这篇自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入选中学语课本的章,今天看来已显得相当陈旧;在全国广大城乡,以气象卫星预报天气情况已完全取代通过看云来识别天气的传统落后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游记有三篇:《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石钟山记》(苏轼)、《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山水游记,自然免不了描写游览中的见闻。要描绘山水之情,风物之美,自然也就要抒发由这山川景物所引起的内心感受。如果完成这三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后,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们定会有所得:或深或浅地领略宋代文学大家为我们所展现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将《虎丘记》的教学重点定位于比较鉴赏,是基于下列考虑的:该文是现行高中教材最后学到的一篇文言记游散文,有与《愚溪诗序》《游褒禅山记》《赤壁赋》等记游散文作比较的必要;该文是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代表作,有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与其他类似或同题作品作比较的条件;该文又是一  相似文献   

6.
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天龙八部(节选)》入选高中语“读本”教材颇引人关注,笔不反对中学语课本选入一两篇好的武侠小说。中学生要接触各种本,这样可以拓宽视野。金庸作品的字是好的,古色古香,比当代某些“大师”的字要好许多。当代某些作家的作品,有的甚至句不通,也入选了中学课本,金庸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不行?  相似文献   

7.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8.
董水龙 《师道》2004,(10):27-28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在2001年的《小小说选刊》上。后来这篇小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看中,做适当技术处理后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语》七年级(下)册。因为上课和听课的需要。笔又多次研读了这篇颇能煽情的章。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笔觉得此不宜入选初中语教材,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包身工》是高中语二册教材的首篇课。作为我国报告学的典范之作,其无论在现代学史上,还是在中学语教材体系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帮助中学生尽量全面、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篇作品是十分必要的。但课已非原作,注①告诉我们,选入教材时已“略作改动”。  相似文献   

10.
当下的语教学受传统习惯影响较重,又由于教学大纲对自读课不作授课要求,不少教师偏重讲读课,不注重甚而忽略了自读课。作从语教材的编排上对中学语教材进行解析,强调讲读课和自读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厚此薄彼则语教材的整体功能难以凸显,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将难以实现。基于此,着力在语教学实践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记”是古代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在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的“记”占了很重的份量。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记”,从内容上来看:既有山水游记,又有亭台楼记,还有杂记;从时代上看,有魏晋的、唐宋的、明清的,含盖了“记”从肇始到走向成熟,直至繁荣的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但是,从所有选入中学教材的“记”来看,笔者以为《游褒禅山记》在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教学山水游记“章法”的极好范本。如果能教好《游褒禅山记》的章法结构,那么对于整个初、高中“记”的教学来说则具有沟通既往,开启未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我”在西湖玉泉被一位刻苦学画的聋哑青年所感动,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巧设悬念,很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一、紧扣“题眼”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课文题目意蕴深长,耐人寻味。一个“游”字给题目注以生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以“游”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主题,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坐在池边的茶室里,泡上一壶茶,靠着栏杆看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真是赏心悦目。”让学生抓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教材语篇的阅读教学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通常在相对固定的板块位置呈现具有特定设计意图及目标指向的阅读语篇和学习任务,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所教教材的整体设计思路、教学理念以及具体的语篇和阅读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学生包括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对小学英语教材阅读板块的定位、主要阅读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解读,为教师提供具体的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4.
小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距今三百多年前,交通不便,路途艰险的情况下,游历、考察了国内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十七个省区。以其游历之广,见闻之多,在评说名山时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其如此推崇黄山,实令人心向往之。入选高中第三册教材的《游黄山记》是徐霞客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戊午,公元一六一八年)秋天,第二次游黄山时所写的《游黄山后记》中选出的九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实施课程目标的工具,新课标语丈教材由过去人教版一统天下到多种版本教材共同存在,这是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多种版本教材公平竞争有哪些利弊?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语文教学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丈言文选丈占百分之五十的比例是否合适?当代作家的作品入选中学语丈教材应该把握什么原则?就以上问题,笔者采访了国内部分专家学者(以姓氏拼音为序编排)。  相似文献   

16.
《游褒禅山记》是一篇选人高中教材的游记,同其它文言文一样,既有语言的典范性,又有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并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自身的文化内涵,重视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感知传统文化,吸取有益的养料,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例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例子是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虽然例子的含义丰富多样,但就语文学科而言,经过专家千挑万选,入选教材的课文,就是教与学最好的范例,如何用好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教《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对如何用好例子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成为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之范例《游褒禅山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字家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描写山川风物作为游记的主体,而是因事见理,借记一次不…  相似文献   

18.
确定一篇文章的体裁,这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涉及到教学的内容重点和分析的路子。通常的课文体裁是易于确定的,问题在于一些稍有演变的文章。《游褒禅山记》就是一例。 《游褒禅山记》的体裁是什么呢?说属于游记者有之,而较多的认为这是一篇议论文。 《中华活页文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出版,1962年12月第一版,上海第一版)  相似文献   

19.
一、让课文撞击课文教学单篇课文时,利用撞击效应就是有意把同一册教材或不同册教材中的某一篇甚至几篇同该课文结合起来,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辨识,从而得出更深、更全面的认识。例如,我在教高一课文《石钟山记》时,就注意把该篇同本册教材的另一篇课文《游褒禅山记》结合在一起“撞击”。两篇课文,虽然同属于游记,但是它们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教学中,阅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语教材本身所提供的阅读材料有限,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