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曹玉茹 《知识窗》2001,(4):16-17
鱼类的洄游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大马哈鱼便存在这种情况.在海洋中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大马哈鱼,到了性成熟的时候,就会成群结队地游向河口,并以一昼夜50公里左右的速度,逆水而行,到离海洋数百公里的河流上游产卵.……  相似文献   

2.
那时的生命还年轻,那时的身体还简单,在氧气和食物极其有限的海水里,它们极尽所能地伸展着自己的身体,表面积加大、再加大,布满了早期的海洋.它们是伊迪卡拉动物,它们生活在遥远的前寒武纪,它们通过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身体表面积来获得充足的养分,它们在拥有较为复杂的内部构造的新一代生物面前,无声地死去.  相似文献   

3.
正一种已经存在了3.6亿年的古老水生物,它们是如何隐秘生活的?它们就像是从外星来的怪物,在地球的海洋和河流湖泊中悠哉漫游。它们的外表平平凡凡,但一张开那血盆大口,立马会令人发怵,而它们的攻击力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是深海里恐怖的吸血鬼——海八目鳗。海八目鳗的解剖学乍一看海八目鳗,外形跟鳗鱼非常相似。但实际上它们只是远亲,就像鳗鱼与哺乳动物的关系一样。严格地说,海八目鳗与鱼纲中的鱼类动物并不属于一类,也就是说它们甚至连鱼类都不是。海八目鳗是脊椎动物古老的进化历程中的唯一幸存  相似文献   

4.
“超感知觉”——懒人的偷懒办法 动物的一些奇特行为对人类来说至今依然是个谜。比如,失踪的狗能够千里迢迢找到主人:大马哈鱼在海洋里生活多年之后,依然对“回家之路”了然于胸,在产卵的季节能溯着河流而上,回到出生地安度晚年……还有,有关动物表现出预测能力的报道也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5.
"_超感知觉"--懒人的偷懒办法 动物的一些奇特行为对人类来说至今依然是个谜.比如,失踪的狗能够千里迢迢找到主人:大马哈鱼在海洋里生活多年之后,依然对"回家之路"了然于胸,在产卵的季节能溯着河流而上,回到出生地安度晚年……还有,有关动物表现出预测能力的报道也时有所闻.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创新》2005,(9):43-43
世界上的动物千奇百怪,它们为了传宗接代,延续物种,在同大自然抗争中,选择了各自不同的生育方式。借腹怀胎在亚洲东北部的一些河流里,生活着一种鳑,当生育季节来临,它们就成双成对地游到河畔的栖息地,找到河蚌时,雌鳑就把卵管插进贝缝,在里面产卵,雄鱼紧跟在后面,也在河蚌上排出精液。鱼卵就在河蚌鳃腔中受精,并开始发育,一直到变成小鱼,河蚌成了小鳑的“保姆”。当小鱼快要离开河蚌而去独立谋生时,河蚌又悄悄地把自己的孩子寄放在小鳑的鳃中,直到发育成幼蚌而落入水中,小鱼又成了河蚌的“保姆”。鳑和河蚌就是这样互利互惠,互为“保姆”,从…  相似文献   

7.
<正>鲸鱼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虽然它被称为"鱼",但在很久以前,它们的祖先却生活在陆地上,科学家们根据巴基斯坦发现的一具古鲸化石还原出它4.7亿年前的样子:细长的尾巴,像陆生动物一样发达的四肢。经过漫长的进化,鲸的四肢退化,外观变成了鱼的形态遨游在大海中。巨大无比的鲸是海洋的主宰,活着的时候凶狠而顽强地捍卫它的领地。那么,它们死后尸体去哪儿了呢?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克雷格·史密斯及其研  相似文献   

8.
鱼有耳朵吗?     
<正>有一天,我走到鱼缸前,正准备给金鱼喂饲料。我摇了摇饲料瓶,鱼儿们就游到了鱼缸的正上方。我很好奇,为什么它们知道我要喂饲料给它们吃呢?鱼的耳朵长在哪里呢?功能和我们人类的一样吗?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细菌竟然可以在没有食物和氧气的情况下,以纯电能维持生存。有一些细菌,经常生活在泥泞的海底或河流两岸的泥巴里,如果你想找到它们,其实方法很简单:准备好电极,然后将电极插入海底或河流的泥巴中,就能将它们从躲藏的地方引诱出来,吸附到电极上。它们是一些特别的细菌,因为别人吃饭,它们吃电!这听起来好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怪能力,它们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10.
在洞穴里完成独自进化过程的生物,尽管它们无法用眼睛看东西,但它们仅仅依靠食物和自己的伴侣就足以将生命延续.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认为.快乐需要外向的性格.而内向则容易产生精神压抑。然而.全世界有25%的人是内向的.他们也许天生如此.也许由于幼年的环境和教育影响.有时.活泼的天性在幼年受到了压抑.孩子便退缩到了自己的世界里。假若外向的文化成了绝对的主流.内向的孩子便会发现自己与周围的多数人格格不入.仿佛生活在一个“外向的海洋”里。  相似文献   

12.
在自然界中,人一旦生病了,就会有医生来诊治,但如果海洋里的鱼生病了,那该怎么办泥?是不是也让医生给鱼治病呢?其实不用担心,因为在海洋中也有“鱼大夫”,它们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为鱼治病,而且那种不计报酬,救死扶伤的医风医德,还非常感人哩。  相似文献   

13.
水中旅行家大家知道,角按其习性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好“闭门家居”,另一类则爱“漫游四方”。前者终生定居在它们的故乡;后者却总是爱作往复的长距离旅行。这类的鱼叫洄游鱼类。有些洄游鱼类的故乡是距海数千公里的河流的上游。它们是在那里出生的。在那里的淡水中接受了“初等教育”以后,还在幼小的童年,就毅然决然地离开它们的故居,  相似文献   

14.
外科虾大夫     
在热带和温带海域里,有一种经常为其他鱼类问诊治病的虾,名叫“彼得松岩虾“.   生活在热带海洋的彼得松岩虾和生活在温带海洋里的同类虾“行医“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热带海洋里,虾大夫专门寻找珊瑚礁或岩层作为医疗基地,营建医疗站.它们像人类医院的大夫那样认认真真地守在自己的“诊所“里,静候患者--“生病“的鱼前来就诊.   ……  相似文献   

15.
<正>狮子也许是陆地上的万兽之王,但马林鱼绝对是海洋中的霸主。硕大的体型这些强壮的鱼类绝对是海洋中最大、最坏的掠食者之一(某些鲨鱼也许体型更大些,但是,它们的骨骼是软骨,而不是真正的骨头)。雌性马林鱼通常要比雄性马林鱼大些。体型最大的马林鱼可以长到一辆中型汽车那么长,体重甚至超过一匹马!  相似文献   

16.
梓淇  墨青图 《科学大众》2010,(12):38-40
这些强壮的鱼类绝对是海洋中最大、最坏的掠食者之一(某些鲨鱼也许体型更大些,但是,它们的骨骼是软骨,而不是真正的骨头)。雌性马林鱼通常要比雄性马林鱼大些。体型最大的马林鱼可以长到一辆中型汽车那么长。体重甚至超过一匹马!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故乡》里,描写过闰土到海边抓跳鱼的情景,那黑不溜秋、潮落而跳的“跳跳鱼”模样怪异,着实招人喜爱。在我国南方漫长的海岸线上,栖息着大量活蹦乱跳的“跳跳鱼”,人们按它的生活习性,给它起了个绰号叫“泥猴”。泥猴体态扁圆,鱼身长10厘米~17厘米,背部苍黑,腹灰白,  相似文献   

18.
<正>一段熊和大马哈鱼上演的血腥故事里却暗藏着大自然的智慧。有个成语叫"海纳百川"。的确,除了少数的内陆河,绝大多数的河流都流向了大海。可是你知道吗?河流带走的不仅仅是水,还有陆地的大量营养物质。当河水冲刷着两岸土地的时候,土壤中的无机盐就溶解在水中,并被带到海洋中去了。水当然可以通过海水蒸发,形成云雾,然后以  相似文献   

19.
发电鱼     
人类到了近代才知道如何获取电能,可是动物中的裸臀鱼、电鲶、电鳐、电鳗等,却与生俱来就会发电。裸臀鱼生活在非洲河流里的裸臀鱼是活的“雷达”,它们的放电能量很弱小。裸臀鱼身体细长,由于它的尾巴没有尾鳍,是光裸裸的,因此而得名。裸臀鱼的发电器官是由800块“电板”组成的,它发出的电压为3~7伏。裸臀鱼身上有“雷达”发射电波,也有接受“雷达”回波的“天线”,这种特殊的电感受器官长在鱼的皮肤里。它还有滤波的本领,能将高频和低频电波都过滤掉,只让具有一定频率的电波通过。  相似文献   

20.
丰富的食物不去捕阿德利企鹅和帝企鹅都是南极地区的常住"居民",它们同人类上班族一样,白天辛苦出去觅食,捕食磷虾和鱼,而天黑了就跑回自己的巢穴休息。可是,磷虾都喜欢白天沉入深水区,到了夜晚才浮到海面,晚上捕捉磷虾等食物不是更容易吗?这些企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