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文羽  徐梅 《文化学刊》2023,(9):113-116
《遥远的向日葵地》作为李娟“向内转”的一部力作,真实地录著着荒野自然与生活的本来面貌。她笔下的荒野自然与生存在荒野中的人共同构成了李娟的荒野世界,二者同为李娟荒野书写的主体且一同承载着“非虚构、归属、和谐”的精神意义,使得李娟的荒野呈现出“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成为“中国化”荒野的书写典范。其荒野整体在传递李娟的生态观念的同时,也对荒野书写乃至中国生态文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一位名叫库尔班江·赛买提的新疆人,开启了一场名为《我从新疆来》的对外传播之旅。他用《我从新疆来》架起一座新疆(人)与外部沟通的桥梁。他用时一年,走访20多个城市,记录100位新疆人的故事,出版《我从新疆来》。该书不仅发行了中文版,还发行了维吾尔语版,同时翻译英、法、德、俄、日、阿拉伯、土耳其等语版本,面向全球发行。《我从新疆来》一经面世,反响巨大。2014年12月9日,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会见库尔班江和书中人物代表。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正式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以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被中英两国媒体作为重要外交事件加以报道。本文旨在分析《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报道"习近平访英"的新闻框架,以及我国主流媒体在内容呈现上的特点,为我国主流媒体的话语权构建提出建议。一、研究对象及抽样方法笔者选取了《人民日报》和《泰晤士报》关于"习近  相似文献   

4.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第一,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部署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国务院于2006年建立了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向地方派驻国家土地督察局,同年8月,针对经济运行和土地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管理法律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也标志着以《宪法》、《物权法》等为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等为核心,以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为补充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5.
1951年,宋庆龄女士邀请爱泼斯坦等人在北京一个雅致的四合院里共同筹办了一本刊物,这就是《中国建设》(后来改名为《今日中国》)。在她的创刊号上,一群笑容明朗的农民走在冬日午后的土地上,他们身上的棉衣与脚下的土地一样朴素,那发自内心的欢笑与充满憧憬的目光,在向全世界发出一个信号:一个崭新的属于人民自己的中国已经出现。此后,这一代人就用自己手中的笔忠实地记录着新中国的风雨历程,以及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喜怒哀乐。而早在1944年,爱泼斯坦作为记者赴延安采访,并且,经过他改写的第一条英文新闻稿由新华社在延安向全世界播发。如果说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给了世界第一双了解中国革命的眼睛;库恩的《江泽民传》及一些外国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相关撰述,给了世界一双了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眼睛;那么爱泼斯坦则用《见证中国》及他一生的努力,给了世界一双见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眼睛。在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爱泼斯坦去世后的日子里,凡是了解他生平事迹的人都会为他的去世感到深深的遗憾。2005年6月3日上午,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亲自为爱老做了最后的送别。我们在网上浏览,截至2005年6月9日,可以看到整屏滚动的关于爱老的信息,足足有145,000条。许多人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爱老的怀念。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本刊特推出专题《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以让我们为尊敬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爱老送行。  相似文献   

6.
"信"本是伦理道德范畴。《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关于"信"的言论。透过"信"与"言"关系的分析,可揭示出"信"的语言学和本体论意义,以及具体表现在为人与为政两方面的社会政治意义。孔子关于"信"的思想至今仍有着不可抹杀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4,(11):37-38
正2 014年10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强调,需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最高层至少是第五次公开强调智库建设,也是第一次从"国际影响力"的角度阐述智库建设的重点性。在本专栏刊发的文章中,笔者曾论及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对智库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国际亲历的角度比较一下中美智库的差距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总领馆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巴西民众的来信,提出关于中国的各种问题,但是使馆无法给予每一个人详细的回复,因此在巴西出版一本对外解读中国发展现状的杂志非常有必要。"这是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陈曦6月18日在《今日中国》葡萄牙文版杂志首发式上一段发自肺腑的讲话。这本葡萄牙文版的《今日中国》,由中国外文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繁荣非但不会成为威胁,还将给亚洲、欧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益处;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千多年来新疆一直扮演着各种文化交流平台的角色。‘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机会。”这是西班牙《对外政策》双月刊2009年5月至6月号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新疆与丝绸之路的复兴》中的一段文字。2009年10月31日,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4):57-57
李娟在《中州学刊》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数字技术与传媒市场的双重力量改变着文学的格局,新媒体已经不单单是文学传播的新载体,也成为转变文学身份、文学生态与文学生产模式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1.
张超 《文化学刊》2015,(4):213-215
《谈虎集》收录周作人1919年至1927年所作散文132篇,"是关于一切人事的评论"。本论文以周作人的《谈虎集》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中酣畅淋漓的现实批判,从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这一问题,以期对这一问题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2005年7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全面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08年6月,省委召开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兴起文化大省建设新高潮,推动浙江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共中央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决议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阐述精练、鲜明。也就是在那一年,一本名叫《文化交流》的杂志在浙江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5月6日,在杭州北山街葛岭路13号黄源旧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纪念黄源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暨《黄源传》首发式。会议简朴而庄严,活动充满了与会者对黄源的浓浓敬意和深深怀念,青年作家包新旺的《黄源传》更是受到大家欢迎,世上又多了一本与他有关的书,他应该会感到高兴。黄源是我的公公,更是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一位尊师。1906年他出生在浙江的海边城市海盐县,从小在海边  相似文献   

14.
刘敏 《文化交流》2016,(3):61-64
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给我一个火把!/你们看/我这火把/亮得灼眼啊/这是火的世界/这是光的世界……"艾青的这首《火把》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中华民族发出自己的呼声与呐喊。在抗战时期,艾青的诗歌就像火把,鼓舞着国民奋起抗战。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青年出版社同时出版了《我爱这土地—艾青抗战诗集》与《时代:艾青诗选》两本书。其中《我爱这土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8日,由北京电视台与日本NHK联合摄制的4K电视纪录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日本版译名:《丝绸之路谜之民》)日文版在日本播出,引发日本民众热议,收视率高达1.8%。该片记录了生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神秘部落——克里雅人孤独的坚守和对家园那种令人动容的热爱。网友"紫阳花"评论:"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对家园的热爱,早在四百年前,这群人们就已经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这里见证了几十代人的生与死,直到  相似文献   

16.
《诗经·驺虞》主旨关乎上古蜡祭中的"迎虎"及"田狩"之礼;作为上古的仪式乐舞,此诗用于与"迎虎"及"田狩"相关的"射礼";《礼记·乐记》等古籍关于"《驺虞》,乐官备"之说,并非毫无根据,其说源于上古乐官在确定时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上古田猎具有时节性,更为了焚烧草莱、开辟土地,而农业生产最重"时令","乐官备"是上古农业生产的保障;仁兽"驺虞"的原型是人间的虎,同时是天上的参星,参星在上古是指示正月等季节的重要星辰。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隐喻素材丰富多彩、寓意深刻,是译者的"试金石"。为了考察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中喻体转换模式,描述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笔者收集了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词条300条,建立了伊藤漱平三个译本隐喻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伊藤漱平《红楼梦》日译本隐喻翻译策略七种类型以及各自所占比例。经论证得出伊藤译本隐喻翻译呈多样化特征,"保留源文本喻体"的翻译策略占主流。这是译者与原文本、原作者、目标读者视域不断融合而产生的结果,也是译者在"重视源语"与"重视目标语"之间取得的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8.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纽约时报》2008年8月31日刊登了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来自华南的明信片》,有人戏言,这是在给广东免费做广告。这段中国对外传播的佳话源于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对一本闻名全球的书——《世界是平的》的作者弗里德曼的"神交",早在他任重庆市委领导期间就十分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表述的"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观念,并号召当地官员阅读此书,他还邀请弗里德曼到重庆做客,但那时弗里德曼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成行,此后汪洋又把这本书推荐给广东省委领导和官员。2008年8月借到北京参加奥运闭幕式之机,弗里德曼第一次来到了广东,见到了汪洋,于是……  相似文献   

20.
<正>当人们在争论势不可挡的人工智能是否有朝一日会威胁人类时,一则关于"再造生命"的科技新闻"刷屏"了。3月10日,多国科研人员撰写的七篇关于人工利用化学物质合成酵母染色体的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并成为封面故事。他们的研究成果,被称作是在"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