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习型城市的理念从西方起源,并在欧洲进行了非常好的实践与传播,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近年来,学习型城市在欧洲的发展趋缓,发展的重点转向亚洲,并由独自发展转向合作发展.为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制定发展策略以应对复杂的未来.学习型城市要进行理念创新,保障学习型城市发展中的"共同利益";进行合作创新,为学习型城市的国际合作创造各种机会;进行体系创新,从西方学习的理念与中国现状相结合.通过建立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理念,学习型城市的未来发展才更加具有活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的重要标志。泸州以塑造"酒+N"文化品牌为契机打造城市主题文化是挖掘城市特质的主要途径和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主要载体,是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文化强市的必然选择。当前泸州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城市主题文化整体规划缺乏、城市主题文化基础设施特色不鲜明、城市主题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城市酒文化主题推广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城市理念发源于西方,由于城市的发展目标不同,所以学习型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也多种多样,经过若干年发展的学习型城市理念已经和最初的设计有所区别,东方和西方的发展趋势也大有不同。在此背景下,学习型城市的理念需要不断地更新与重构。在国际视野中的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应该发展适应北京市情的政策路径,要达到理想状态的学习型城市目标,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兴市"与城市建设和谐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城市高等资源,"文化亮大优势所在的观念,文化不只是城市的灵魂,在提高城市品位的同时还是一种产业,能不断增殖;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本质与核心,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两者和谐互动才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力.本文针对现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遇到的"文化兴市"理念还未与城市建设理念合拍以及其突出表现问题等,就怎样如何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5.
上海体育与上海世博会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阐释了世博会的起源、历届世博会的主题演变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理念。论证体育在演绎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中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总结上海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分析上海体育演绎上海世博会主题的优势,并结合上海体育实际,提出上海体育与上海世博会有效互动的方略,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会主题。  相似文献   

6.
青奥之本及其与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青奥会的本质与南京城市善治的互动方略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出体育融合文化教育、主旨聚焦世界青年、低碳引领办赛理念是青奥会的本质,更接近奥林匹克理想、更接近体育之"本源"、更恰如其分的表达了人类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这是青奥会的与众不同之处,青奥会突出了"体育发展"和"青年发展"两大主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城市善治互动方略:借机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打造"体育友好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建设遵循"三步走"策略,中心城区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其建设处于第一、二阶段的过渡阶段时,往往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城市建设是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执行结果不尽合理;其二,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为此,可采取科学规划、转变政府经营城市理念、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等策略确保生态城市的建成。  相似文献   

8.
以社会学为研究视角,对"城市体育符号"的内涵和维度等基本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指出,城市体育符号可以分为人、事、物三个维度,并以北京和上海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进而对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进行研究,认为城市体育符号打造应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为理念,与城市发展同向同步;应坚持与城市文化气质相吻合、与城市居民主体感受相适应、与城市文化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上,要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植根于城市本土文化,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旨在通过城市体育符号的打造勾勒城市性格、展现城市魅力,为创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和美好的城市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世界部分城市选择"体育赛事营销"理念实现国际化的经验进行了探索,分析了长沙城市国际化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长沙树立"体育赛事营销"理念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几点建议:打造长株潭城市群立体体育赛事设施;培育和引进国际体育赛事运作团队;积极申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大力发展湖南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0.
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的趋同化问题,使城市实施差异化战略成为可能.城市形象塑造应立足于"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据生态城市的形象要求和形象评价标准,分析城市形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从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