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被卷走的原因,使学生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爱护环境,珍惜资源"是当前社会永恒的主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优先考虑环境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认真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形成一定的环境观、科学观、价值观。因此,懂得珍惜资源,懂得尊重自然,维持生态平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和重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人类在推动科技进步与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肆意掠夺自然,最终面对的则是自然的惩罚。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人们应该爱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要使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道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徐莹所著《生态道德教育实现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面对人类生命意识淡薄,环境保护意识缺失的现实,教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点亮天真而幼稚的孩子们心灵深处的生命与环境保护之灯.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育素材,培养学生欣赏生命与环境的意识;拓展延伸教育资源,促成学生尊重生命与保护环境的觉悟;努力搭建实践舞台,提升学生尊重生命与珍爱环境的行为.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敬畏生命和爱护环境,奏响生命与环境和谐的乐章.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企业应该以基于生态设计的环境经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理念;环境经营活动中的环境成本管理即对环境成本的预测、核算、分析评价、优化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工作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素质教育中,中学生物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必须把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学应落实三点要求:一、要求学生从爱护一花一草做起,逐步树立人类仅是生物类群中的一类,应该善待一切生命种类的意识,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与整个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二、要求学生牢固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明确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三、要求学生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不断…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劣,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主题队会,使学生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2.各小队编排活动中穿插的节目(节目内容要紧扣主题)。  相似文献   

10.
了解学生个性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有种服务意识,即"一切为了学生",树立学生第一的服务意识,要求教师在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必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叶巧娥 《文教资料》2011,(8):135-136
现代教育应有意识地把环境教育融合到养成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确立善恶观,树立远大志向,使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认识到环境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行善积德,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到持续发展就是作恶积怨,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爱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以保护地球的基本环境为己任。  相似文献   

12.
朱国庆 《学子》2012,(8):38-39
一、创设生态德育氛围,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中社会教学要创设生态德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科学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  相似文献   

13.
安攒仓 《文教资料》2009,(25):167-168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生态平衡的破坏,必然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它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利用资源.并加强环境教育,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有优良传统。住在绵阳山区的羌族、藏族及白马人崇拜自然的信仰,爱护自然环境的风俗习惯及其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当前应重视对绵阳山区化生态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工作,管理的目的就是育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加强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休会到,要把工作落实到实处,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认识严格管理与爱护学生的关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无疑是正确的,但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必须以坚持正确原则,严格要求和严格管理为前提,否则就可能滑向老好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是对教育对象不负责任的表现.有些人认为似乎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就是不近人情.就是不尊重人,严肃指出学生的错误就是不理解人,对违纪学生进行处分就是不爱护人,不  相似文献   

16.
吴绍岩 《成才之路》2009,(17):96-96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能源短缺,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气候异常,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们逐渐品尝到了破坏环境所带来的恶果后,才真正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校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渗透环保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向社会宣传,增强人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以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2.通过学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让学生懂得只有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才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美好。环境教育渗透要点:第一部分:导入———渗透前的初步准备。为下面环境教育的渗透做铺垫。第二部分:学唱新歌———渗透前的进一步准备。在教唱歌曲前,先让学生以小鸟的身份对比原先生活的地方与现在所处的环境,让它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第三部分:理解歌曲———充分渗透环节。这个部分是环境教育充分渗透环节,让学生从与老师的谈话中懂得“爱护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8.
发现保护生态环境中的问题,以科学观研究与进行生态平衡的维护,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一次性筷子的教学例子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以人为本,以科学为武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身教言传一致 小学自然、常识课十分注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实际事物,周围常见的各种动物、植物,都被作为学生观察研究的对象。在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也都会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周围的小动物”、“维护生态平衡”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课前教师们的有些做法却事与“愿”违,甚至有“损坏花草树木、伤害小动物”之嫌。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叶》、《植物的花》、《昆虫》等课时,教师在课前会摘来各种植物的叶、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