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时,文官李士衡奉命乘船出使高丽,朝廷派了个武官做他的副手.高丽回赠给二人不少礼物.返回时,副手听说船底有点漏水,担心自己的礼物被水浸湿,便动起了小心思.他特意交代下属说:“李主使的礼物很贵重,要放在舱底,而我的礼物不值钱,放在上面就行,丢了也没关系.”下属们把副官的话偷偷告诉了李士衡.李士衡听完,笑着说:“他怎么说你们就怎么做吧.”  相似文献   

2.
夏竦"出入荣华四十余年",虽"为人无足取",但博文好学,在文学方面颇有一定的成就。他诗词文皆擅,作为后期西昆派诗人,其文论较为丰富,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夏竦的文学思想对前期昆派有承有变,充分反映了后期西昆派诗人在诗风转换期的发展变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颇有自己的个性。夏竦诗与其他昆体诗人的诗歌多缺少主观情感,思想内容单调、贫乏相比,他还具有托意委婉之作,微语中藏有讽刺,或寄予寓意,富有哲理。其诗风具有多面性,既有西昆浓艳之风,也有清丽、气势开阔之作。总言之,对夏竦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后期西昆派的性质、作用,更为清晰地描绘北宋诗坛由"唐音"向"宋调"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夏、商至民国,历代一般称军事为“武事”,军事官员一般通称为“武官”,军事官员制度统称为武官制度。武官制度是中国历代官制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另一为非军事官员的“文官制度”),其内容主要为武官的设置,大致可分为中央武官与地方武官两大部分,亦包括  相似文献   

4.
王经作《四六话》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他在序言里述及四六文之兴并溯其源流,讨论了四六在宋代的流变,认为四六发展到宋时已极盛,但未脱五代衰陋气,直至夏竦等出现才为之一变,本文对此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5.
窦乂(yi)是扶风(今属陕西)人,他的人生起点很高,家里姑姑很多,而且很多姑姑都是朝廷里的妃子,他的伯父是朝廷里的工部尚书。按照平常的推理,年轻的窦乂应该是浑身都散发着我爸是李  相似文献   

6.
王铚作《四六话》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他在序言里述及四六文之兴并溯其源流,讨论了四六在宋代的流变,认为四六发展到宋时已极盛,但未脱五代衰陋气,直至夏竦等出现才为之一变,本文对此作一浅论。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回顾拓展一"中的"趣味语文"——妙答"一"字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湖北蕲县人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在他未登进士第时,一日,离家进京赶考,行色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摆渡艄公已经摇橹离岸。要等船回来,还需要半个时辰。于是陈沆自报姓名,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帮忙。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请艄公,但有个条件,要他立即吟诗一  相似文献   

8.
关于《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瑚先生就曾作过考证和论说,论定此书实系魏源所作,是魏源“以笺古诗三百篇之法,笺汉魏唐之诗”的《诗古微》之继续,只是后来为陈沆之子“遂其孝思”,才假托陈沆所作、署名陈沆而刻印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诗比兴笺》时的《出版说明》则说;“《诗比兴笺》四卷,清陈沆撰。一说系邵阳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  相似文献   

9.
陈沆是清代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恩科状元。他才高寿短,中年离世。在嘉道年间,他与近代革新派的先驱魏源、龚自珍过从甚密,他们之间思想上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陈沆的经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魏龚等人在当时发表的革新思想的认同上。另外,陈沆诗歌具有忧患意识,也是他的经世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正>落花宋祁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宋真宗天禧五年(1 0 2 1年),宋祁二十四岁,与其兄宋庠以布衣游学安州(治所在今湖北安陆),投献诗文于知州夏竦,以求引荐。席间各赋"落花"诗,夏竦以为宋祁很有才,必中甲科。宋祁亦因此在宋初  相似文献   

11.
郭景脩是北宋中后期的一名中下级武官,在历史上只能算是个小人物,正史中几乎不见踪影。可是今天能读到的他的墓志铭却有六千余字,其长度,可与正史中少数最著名的人物传记相提并论。可惜迄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仔细研读墓志铭,可知,郭景脩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时的理想是通过科举直接担任文官,可因缘际会,他的仕途却是从武举开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做武官。他供职于北宋的边防机构,从最低级别的武官开始,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主管民政的州级行政长官。与历史上某些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大人物相比,他显然没有很高的才能,他的业绩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成功地经营了阶州(甘肃武都),使当地羌人归顺了宋廷。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北宋中下层武官,特别是从事边防事业的中下层武官的缩影。从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吐蕃、西夏王朝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深远影响,这些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大历史了。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瓶梅》写作动机问题,历来有“沉冤”之说。有谓王世贞为父复仇以毒死严世蕃说;以毒唐荆川说;有谓李开先以攻击夏言说等。明人屠本畯在《山林经济籍》中说:“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  相似文献   

13.
宋朝时,江西临川有个名叫晏殊的才子,7岁就能赋诗答对,被人誉为“神童”。在晏殊14岁那年,有个名叫张知的朝廷大官到江南巡视。他遇到了小晏殊,认为他文思敏捷,才华非凡,于是推荐他进京应考。  相似文献   

14.
李大米是新民小学五年级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他既没有什么可以夸耀的优点,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缺点。惟一让人瞩目的就是他有个小毛病:别人打喷嚏一般是一至两个,李大米只要开了头,没有八个以上是收不住的。每当这个时候,李大米最怕看见女同学的眼睛。他年纪虽然小,但他很要面子,幸亏有手绢遮住了他烧得通红的脸。李大米所在的学校是个很重视荣誉的小学。校长虽然是个女性,但她在果断、干练、勇敢、开拓等方面一点也不亚于一个能干的男人,为了让荣誉看得见、摸得着,她给学校设立了许许多多的奖励,什么小牛顿奖、小鲁迅奖………  相似文献   

15.
2月1日下午,上海市教卫党委书记李宣海非常忙碌。5个多小时内,他在市教卫党委副秘书长谢一龙、市教育工会主席夏玲英及相关处室领导的陪同下,慰问了沪上8名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从前,有个塾师偏爱学生.他喜欢的,有错不责;他心烦的,动辄获昝.有一年,他教一堂学生,后来只剩下两个,—个叫张小方,一个叫李小园.先生喜欢张小方,而心烦李小园.张小方天天  相似文献   

17.
狗儿     
王丰丰 《高中生》2011,(7):10-10
他叫狗儿,是上水村包子铺李老头的小儿子。李老太生了8个儿子。村里的姑娘出嫁前都要来让李老太摸摸肚子,据说这比去拜送子观音还灵。李老太49岁时生下小儿子,因为担心养不大,所以取名狗儿,农村里的人都认为取“贱名”的孩子好养。  相似文献   

18.
芷漾 《惠州学院学报》1991,11(2):134-142
前言苏东坡是惠州人民景仰的先哲前贤。然而,他一生的仕途是不平坦的。他多次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屡遭贬谪,动辄得咎,成为北宋朝廷新旧党争的牺牲者,是赵宋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遭受文字狱的悲剧人物。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新党李定、舒亶等人,曲解“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这两句诗,诬陷苏轼“谤讪朝廷”,获罪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  相似文献   

19.
"乌氏"梁氏家族是东汉时期显赫的外戚集团,对东汉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收录梁统、梁松、梁竦、梁扈、梁商和梁冀的文学作品共18篇。因梁氏家族成员大多在朝廷为官,留存的文学作品有13篇为奏议文,文意直白,说理性强。  相似文献   

20.
关于<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瑚先生就曾作过考证和论说,论定此书实系魏源所作,是魏源"以笺古诗三百篇之法,笺汉魏唐之诗"的<诗古微>之继续,只是后来为陈沆之子"遂其孝思",才假托陈沆所作、署名陈沆而刻印成书①.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诗比兴笺>时的<出版说明>则说;"<诗比兴笺>四卷,清陈沆撰.一说系邵阳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名义刊行."然而,<诗比兴笺>一书毕竟自咸丰五年初刻本开始,即署"蕲水陈沆撰",且魏源于咸丰四年撰写的序中亦说是"蕲水陈太初修撰",故而对该书作者"实系魏源"一说,终因缺少魏源亲笔确证以及同时代人的旁证而难以确定.随着魏源著作辑佚和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所获信息的不断增加,特别是通过吾友戴维提供的两条信息,可说是找到了证明李瑚先生考证确凿无疑的重要证据,才使我们对<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不再犹豫,可以肯定它确系魏源所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