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音连词"不止"是由否定副词"不"和实义动词"止"经常共现而进一步虚化成的凝固结构。作为偏正短语,它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作为连词,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明代进一步发展。但从清代开始,直至现代汉语中,"不止"因受平行语法化的影响,其连词用法趋于停滞,偏正短语"不+止(V)"反而被高频率地使用。主要从"不止"的词汇化;"不止"的语法化;平行语法化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钱惠英 《现代语文》2007,3(1):39-41
一、引言 "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朋友将获得罗西尼手表一块." 这是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主持人李咏每期节目必说的一句话,但有时带"朋友"一词,有时不带,说成"现场所有穿红(蓝/黄)色上衣的,将获得罗西尼表业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穿红色上衣的"这个"的"字结构有两个功能,一是修饰中心语"朋友",作定语;二是直接指称"穿红色上衣的朋友",作主语.  相似文献   

3.
"被"字在古代汉语中已有虚词的用法,但是它的这个用法并不是造字之初就有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语法化过程。在古代汉语中,"被"的主要用法是做名词和动词,而在现代汉语中,"被"虽然保留了名词、动词的词性,但它的主要用法是做介词,表示被动之意。在"被"字语法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被字式。可以说,被字式的发展与"被"字的语法化过程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从动词的功能和意义两方面入手,探讨了“从字结构”修饰的动词的有关情况。文中描写了“从字结构”所修饰的动词的分布和使用情况,同时也指出“从字结构”和它修饰的动词之间具有形式上的和语义上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文中考察了"当"字的本义、"当"字作名词的用法、"当"字作动词的用法、"当"字作的副词用法、"当"字作介词的用法以及"当"字作连词的用法,对"当"字语法化进程及其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当"字在词义引申、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句法结构的限定、语义环境的影响等原因的共同影响下,一步步虚化,由表示"田土(或其他事物)边界或相连之处"的一个处所名词演变出了名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手工艺制作、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虽然在观念、方法、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但都是"创造人造物",大致可以在"造物"(包括符号体系)的意义上进行理解.当代设计就无法用"造物"来指称,原因不仅是所造已非"物"(不是指负载于物质的情感、精神、体验等,而是指设计物质料的表面形式已经与功能分离.人们看不到原来意义上的形式),对"造"也提出了生态要求、抒情要求、体验要求、道德要求,等等.因此,我们用一个动词性的"生"字来替换"造",用一个名词性的"生"字来替换"物",即"生生".它体现了当代设计本体与方法的统一,是设计创造的核心概念和设计批评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8.
采用甄凤超,杨枫(2015)提出的基于语料库的配价结构描述体系,以动词IMAGINE为例,对比了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FROWN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该动词的配价结构,描述了双方在使用类别、数量上的差异,并尝试分析了原因,随后对sub V obj配价结构的语义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词汇教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甄凤超,杨枫(2015)提出的基于语料库的配价结构描述体系,以动词IMAGINE为例,对比了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FROWN和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该动词的配价结构,描述了双方在使用类别、数量上的差异,并尝试分析了原因,随后对sub V obj配价结构的语义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词汇教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时期,动词"得"和连词"以"分别虚化,经过动宾前置、"之"字脱落凝固成词。关联化、凸显等语用因素及双音节韵律是词汇化的主要动因,紧邻凝固、成分并入是词汇化的机制。"得以"是一个固化结构,是"动词—形式动词—情态动词—副词"连续统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2.
被动无界结构是讨论有界和无界这一对认知范畴上的差异在被动结构句法形式上的表现。被动无界结构在句法结构上的特点是其谓语结构是由动词后加“着,、着:”或者由无界词组“(V)又V”、“(V)了又V”等充任。从信息结构上说,有界的被动句法结构能作为一个信息的终点即一个表述的终点出现,或作为信息的起点出现,即引起下文的表述,而典型的被动无界句法结构只能表达动词或动词性结构所表达的动作进程,不能出现在一个信息的终点或起点的位置上。非典型的被动无界句法结构可以出现在一个信息的终点或起点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3.
"V得/不起(O)"结构是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O)"的一个个案,表示"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的语法意义。在句法组配方面,动词V的动作性和宾语O的具体性对V与O进入该结构的语义搭配具有重要影响。在肯定否定对称性方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差异是造成该结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郑献芹 《语文知识》2001,(10):63-64
在主施宾受的句子中,动词后边表示结果的补语从语义上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表示动作的结果属于施动者。例如:他喝醉了酒。(“醉”是“喝”的结果,但“醉”的是主语“他”)小明说错了话。(“错”是“说”的结果,但“错”是主语“小明”)(二)表示动作的结果属于受动者。例如:李强打伤了张涛。(“伤”  相似文献   

15.
刘顺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1):118-123
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来看,格属于语义平面。它存在于句模结构中,指名词性成分跟动词组成句模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格关系不因表层句法结构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格是一个有层级的系统,格的类别主要由不同类别的动词规定。  相似文献   

16.
首先请看例句: A)S V:他死了.(死者是"他") B)S V O:他死了妻子.(死者是"妻子") C)S V O:他打了妻子.(打人者是"他") V、S和O分别指动词(谓语动词)、主语和宾语.B与A相比,只是多了宾语,而动词"死"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却不相同;B与C相比,只是动词不同,施事却也不相同.语言学界对此的解释是:它们各自的语义指向不同.A中的"死"指向"他",以"他"为施事;B中的"死"指向"妻子",以"妻子"为施事;C中的"打"分别指向"他"和"妻子",以"他"为施事,以"妻子"为受事.显然,这里判定语义指向的依据还只是语感.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会问:A、B、C中的动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义指向?规律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判定动词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因为只有找到形式标志,才能给学生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句子中的谓语一般由动词担当,但不同的是,汉语的谓语动词可以连用,和英语相比,连动谓语可以说是汉语谓语的一个特点。在表达方式上,除少数情况下,汉语的连动谓语可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选连动谓语中一个动词为英语的谓语动词,而另一个动词则需要译为非谓语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三价动词是指在动词基本语义结构中能够携带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的动词。结合句法平面的典型语法框架和语义平面的蕴涵测试两种判别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三价动词的配价成分,从而确定其配价指数。“写”类动词由于本身并不蕴涵“给予”关系意义,因此不能认定为三价动词。兼语结构中的“使令”动词,其配价成分之一在语义平面表现为动词所支配的一个命题,句法上则映现为一个不可删除的谓词性成分,因此应是三价动词中的一个特殊小类。  相似文献   

19.
壹“所”是虚词,不是实词“所字结构”的“所”历来众说纷纭,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代词说和助词说两种.郭锡良等同志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汉语》)说: ‘所'字作为辅助性代词,所代的是某种动作的对象.它位于动词或动词组之前,和动词或动词组结合成‘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 这种意见值得商榷.“代词”是实词,辅助性”则是助词的特性,而助词是虚词,所  相似文献   

20.
"说"的语法化:由动词到词内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考察了现代汉语中"说"的虚化过程,"说"附着在连词或副词后,使得自身的性质发生明显的变化,正在由动词变成一个词内成分。"说"的这种语法化使得现代汉语中连词或副词的表达能力更强,尽管连词或副词后加"说"的形式还未完全凝固下来成为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