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孩子一天天成长,对性问题的探索有着执著的兴趣。当他们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性问题时,父母会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回答,而父母越是回避这些问题,孩子越是感兴趣。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起健康的性观念,成为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病。  相似文献   

2.
只要一提到作文,十有八九的孩子都会感觉到“怕”,老师也认为作文教学是个难点,父母则最怕对孩子进行作文辅导,越是低年级越是这样。不少日记、周记或者作文变成了父母“口述”,孩子“笔录”的产品。可是结果呢,父母费力不讨好,孩子抱怨,老师不满。本期的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指导孩子写作文的问题。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3.
潘多拉效应:单纯的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就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就像孩子小的时候,总想用东西戳一戳插座上黑色的孔.尽管父母会急急忙忙跑去阻止,但孩子还是经常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想方设法拿东西往里面塞.这是因为,父母对一件事不说明原因,只是...  相似文献   

4.
幼儿的居家安全始终是父母的一块心病。不少家长都有“百般操心,万般用心,一不小心,十分伤心”的体验,因为好动的孩子令你防不胜防,即使你的防范措施再严密,也难免顾此失彼。就拿摔跤来说,轻则鼻青脸肿,重则骨折,更有其他危及生命的伤害事故,令父母不寒而栗,深感责任重大。过去的孩子,摔也就摔了,因为子女多,似乎摔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越是这样,过去的孩子越经得起摔,甚至因为自己顽皮摔伤了身子,还不敢告诉父母,生怕再挨揍。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都是独苗,父母真的是呵护有加。在一些家庭,为防孩子发生意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思之 《家长》2013,(4):29-30
父母要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要避免过分保护孩子,就要让孩子多探索,多锻炼。尽管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有好奇心却是他们的共性。好奇心是孩子求知欲的最直接反映,越是聪明的孩子,好奇心越强。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保护和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强的孩子,往往也是好动的孩子。有的孩子从书上看到瓷器是用泥巴烧成的,就试着将泥巴捏成一定的形状,然后用打火机烧。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烧制瓷器的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打火  相似文献   

6.
"批判"父母     
子打10岁起就喜欢思考,不时对父母作出些批判性的发言。我总是洗耳恭听,虚心纳“谏”,也不时儿子交换意见。我想,孩子对父母的批判,实际是自我批判的一种式。比起批判那些完全由他们自己造成的错误来,通批判父母所完成的自我批判,要深刻得多、有意义得。伟人们常常在自谦的时候说:“我不过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父母仿佛就是我们潜意识中的巨人,除非着他们的肩膀,我们无法突破性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子同样如此。时代越是剧烈变迁,父母的老经验、老传统越是不利解决困扰儿女的种种问题,儿女“通过批判父母来完成我批判”的必要和可能就越多,儿女…  相似文献   

7.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喜欢插话,特别是当大人专注于讨论某件事情时,孩子更喜欢打断大人的讲话;越是不理他,他越是非让你听他说不可。而往往孩子的这种方法,会得到大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他也就越喜欢这种方式。很明显,大人并不喜欢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恰恰是大人帮助孩子形成的这一习惯。其实,孩子爱插话是孩子想引起大人注意,不愿意被冷落一边的心理在作怪。  相似文献   

8.
情景再现 金秋十月,正是杭州最美丽的季节之一,本该是父母带着孩子观花赏景亲近大自然的好时节,但节假日里在游玩的人群中,鲜有中小学生及其父母的身影。他们很多人正在参加各种补习班。看看各地少年宫、补习学校门前临时搭起的五颜六色的小帐篷就知道一二了。人们不禁感到奇怪,为何越是减负,课外辅导班越火?  相似文献   

9.
父母的养育义务在不同时代与不同的社会中是不一样的。越是生产力低下,生存状态欠佳的时代,孩子自立的时间越早。30年前,我在塞上插队,那里的女孩十一二岁就不读书了,常年在地里干活,相当于半个成年劳动力,但没人认为这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仿佛重新经历一次生命之旅。父母应该对孩子负责,这是最重要的。要让他身心健康地成长,要让他感到幸福、快乐,要为他将来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合格的好父母无疑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盏灯——父母做出了率直的榜样,孩子就会诚实;父母用爱环绕着他们,孩子就会去爱;父母善于谅解,孩子就会宽容;父母用微笑对待生活,孩子就会满怀欣慰;父母勇敢地面对挫折,孩子就能学会顽强地去生活……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一样需要你用心去学习、去感悟。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本期,让我们一起关注如何…  相似文献   

11.
愈来愈多的人重视起家庭教育来了,上要顾父母,下要管孩子,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然而,我发现,它们又多半是随意性的。父母其实常常是以自己为标尺来考虑孩子的。父母冷了就催孩子加衣服,父母热了就让孩子减衣服。父母高兴了就与孩子天下太平,父母闹气就拿孩子出气。父母有空了就检查帮助孩子的功课,父母没有空闲就来一个大撒手。这样的事,不是司空见惯了吗? 再随便四顾一下吧,殴打孩子,体罚孩子,相信棒槌底下出孝子,或者娇惯孩子,像填鸭一样地催肥孩子,父母教给孩子——应该说是引诱孩子喝酒吸烟……这各种的野蛮、造孽与摧残,这对于下一代犯下的罪,不是到处可见的么?  相似文献   

12.
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件价格昂贵的玩具,没买时,孩子拼命想要;刚买回家时,孩子把它当宝贝;可没几天,孩子就玩腻了,便不再问津。造成这样一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父母没有掌握满足孩子要求的缓冲效应。从心理学角度看,欲望的满足程度与期待心情的缓急成正比,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随着期待心理的强化,其满足的程度也就随之加深。同样,欲望的满足程度,与珍惜所获得结果的程度也成正比。俗话说  相似文献   

13.
语录     
《中国德育》2014,(20):5-5
正@代荣柱:父母勤奋,孩子就明白了努力:父母艰辛,孩子就学会珍惜;父母尽责,孩子就明白做人要担当;父母冷静,孩子就学会观察;父母认真,孩子就会学会方法:父母宽容,孩子眼里计较的事就少了:父母开怀,孩子眼里快乐的事就多了:父母仁爱,孩子的心一定是宽广,善良,充满阳光的。@顾明远: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罗静: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曾说"大抵童子之性,乐嬉游,而惮拘俭,如草之始萌芽,舒畅之,则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家庭是儿童获得和发展言语能力的第一学校,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语言教师。我们怎样做孩子称职的语言教师呢?关键在于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言语环境。家庭言语环境包括大人之间怎样说话和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两个方面,孩子越是年幼,后者越为重要。我这里就大人怎样对孩子说话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一、要用规范的语言和孩子说话大多数孩子一岁后开始说话,他们开始说话时往往首先学会发一个词中的重音字。如毛巾,他先学会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是沟通困难期 青春期是家庭教育的关键期.但是,在相当多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的沟通却出现了严重"堵塞",成为沟通的困难期. 在此之前,孩子跟父母无忌无猜,心里有啥话都愿意说.但是,到了初三前后,变得和父母寡言少语,父母不问,孩子就不说,父母问了,孩子也不愿说.父母想问问孩子学校的事,想问问孩子和同学交往的事……孩子要么说"嗯",要么就是说"啊",要么就敷衍一句"没啥事""知道了""别管了".如果父母再问下去,孩子就烦了.更让父母感到棘手的是孩子的逆反、顶撞.  相似文献   

16.
梁昌辉 《师道》2009,(12):54-56
我有个看起来有点荒唐可笑的想法:孩子几岁,父母就几岁。孩子呱呱坠地,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就上岗了,做了爸爸、妈妈了。孩子几岁,我们就做了几年的父母。我们这个身份其实是孩子赋予的,  相似文献   

17.
高媛 《宁夏教育》2008,(4):77-77
美国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竞争激烈的制度下,父母从小就着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性格及竞争意识。在幼儿时期,父母就开始放手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独立活动,一岁多点的孩子基本上都自己吃饭。父母把孩子放在椅子上,把食物放在他面前的小桌上,让孩子自己动手吃。如果孩子不想吃,父母决不喂。饿了,孩子下一顿就吃光了。绝对看不见父母端者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问:父母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常常回嘴,应该怎么办? 答:这好办。父母批评孩子,孩子回嘴,父母就洗耳恭听好了。孩子回嘴,一说明父母批评孩子的话,孩子听进去了;二说明父母的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不服气。不服气很好。不服气就请回嘴。孩子回嘴,父母正好找到新的突破口,深入一步再批评。如果批评到位了,孩子不吱声了。如果批评还不到位,孩子还会再回嘴的。一定要欢迎孩子回嘴,要把批评变为讨论,最终服从一个理。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家长》2008,(Z2):32-33
我从来不以为孩子越怨恨父亲,便越是会爱我。孩子的爱不是一盆水,倒给了爸爸,妈妈便没有了。它更像一口井,如果你在他幼小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爱,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将受用不尽,他会爱朋友,爱师长,爱生活,更爱父母。  相似文献   

20.
张军今年参加中考。平时他尊敬父母,也很懂事,可最近像吃了“枪药”,脾气大得很,妈妈一问他考试复习得怎样了,在学校复习什么了,他就很不耐烦。他越是这样,妈妈就越着急,越想问他,结果家里总是充满火药味。母亲为此很担心,以为孩子出了什么毛病。其实,张军平时是一个很用功学习的孩子,上进心较强。临近中考,他心里着急,作为班干部,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