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与情感关系的问题,是经常被人讨论又经常使人困惑的问题。通过音乐能否表现情感、音乐为何能够表现情感、如何理解音乐中的情感、音乐与情感关系的研究对象四个方面,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特殊性作细致分析,以深化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音乐的无形与情绪情感的无形有相通性,音乐与情感的虚拟性使音乐成为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音乐与情绪情感均具有时间性和两极性,音乐中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节奏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音乐中的旋律与人的声调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3.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能使人体会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体验。音乐环境的熏陶还可以培养孩子不一样的个性,每个人都能从音乐中听出不一样的情感,要引导学生从美好的音乐世界中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音乐通过有组织的音(主要是乐音)形成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感受首先是情绪上的反映,如愉快、烦躁、激动等等,而情感又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某种态度。音乐的音响形式是情感的直接载体。因此,音乐能给人以情感的移入,它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被誉为“最情感的艺术”、“人类感情的速记”。音乐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音乐欣赏是音乐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音乐对人的情感作用比较直接,声音刺激于人的感官,唤醒着听觉、感觉、知觉和表象,蔓延到大脑神经系统,引起生理变化,改变了心跳、呼吸、血流及运动神经的活动频率,于是就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和情感。音乐可以使对立两极的感情相互转化,如通过积极的感情内涵作用于人的感情,逐步取代人们原有的消极感情并使之转化为积极的感情。优美的音乐中动人的旋律、轻松的节奏、悦耳的和声、丰富的音色,可以使人的兴奋与抑制得到调节,使人身心愉快、精神协调、心境良好,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处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下,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情感表现艺术,在音乐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情感表现的因素有节奏、旋律线起伏等.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注意学生情感表现的启发和培养,使音乐演唱、演奏达到打动人、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最富有感情的艺术,音乐教育则应该是一种情感教育。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丰富人的情感,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歌曲的情感体验犹如音乐教学的灵魂,覆盖了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节奏明快的音乐使人精神振奋,旋律清新的音乐使人欢乐恬静,而节奏幽雅的音乐具有降压作用。音乐有助于孩子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丽君 《孩子天地》2016,(6):197-198
情感是人的整个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教学应建立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这是最能体现其审美本质的一个特征,应当做为目标和旨归。音乐教学要牢牢地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进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至高至美的境界,音乐教师应当努力去追求和创造,使音乐教育成为真正美育意义上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9.
音乐之所以能拨动人的心绪,渲染氛围,是因为几乎每一首音乐的创造过程都有作曲人情感的投入。通过旋律的跳动,把倾听者带入与作曲人相同的心境,使其与作曲人产生音乐之间的共鸣。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应当把音乐情感的把握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让学生通过体会情感来掌握课堂内容,同时在情感的感知过程里也能增强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10.
包彬彬 《考试周刊》2013,(3):192-192
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音乐,让音乐伴随学生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音乐教学是最容易使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德育作用的一门艺术学科.音乐不仅仅是思想的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能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体验,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情感体验教学是音乐审美活动的核心,它会使学生积累和养成更多更好的习惯,能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因此,通过音乐进行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明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人的遐想,能使人产生共鸣,更能激起人的情感。音乐又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人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首位目标。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好的音乐作品能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想象.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86):151-152
音乐是净化人类心灵最质朴的表达方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大脑的放松。人类情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滋养和抚慰,因为优美的音乐不仅可以驱散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同时还能够使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心态。高中是学生课业学习负担最繁重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渗透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体悟音乐中包含的安定与平和。通过音乐的赏析释放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是擅长抒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中通过音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教与学的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是达成音乐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最善于表现人们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能达到音乐教育“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而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美的心弦,激发出精神的火花,能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象。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情感作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了解怎么样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在情感体验中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欢音乐和理解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音乐情感、陶冶情操,使他们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不仅学到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音乐直接影响着人的生理机制,最容易打动人的情感,音乐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是富有全人类的情感,正因如此,音乐教育更能发挥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作用,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音乐能直接强烈地影响人的情感,触及人的心灵深处。因此,音乐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使师生之间体验形成有效交流,共享音乐中美的情感,让音乐教学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  相似文献   

19.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的功能音乐是中等学校教育中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具有可塑性、表演性,由情而动,由感而发.它通过想象、联想来认识音乐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并获得对艺术形象的情感体验,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人接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促进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培养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热爱音乐的人,他的人格相对来说比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